陕西老商号丰源和探源

秦楚玉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阳县志》记载,古山阳有三处钱庄,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钱庄,为“丰源和”钱庄。关于丰源和钱庄的遗址,本人最早从杨地合河太顺街、小河袁家沟等地均听当地老百姓谈起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合河太顺街的钱庄遗址已消失。但在袁家沟的旧街道上,旧钱庄的遗址,应为现在的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图为袁家沟苏维埃政府旧址新悬挂的门头招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见到“逢源和”这三个大字后,笔者感到十分奇怪。过去无论是山阳县志记载,还是当地民间口头传说,这处老院子应该叫做“丰源和”,是一处古钱庄的所在地,袁家沟当地人有的称为“丰源和”钱庄,有的称为“丰源和”商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袁家沟苏维埃革命政府遗址的记载,2006年发表在商洛日报的《袁家沟老街怀旧》一文中,有如下描述:当年袁家沟老街的两排老房子相传为当时的名门望族张少林特意为他最宠爱也最漂亮的三姨太修的居室,共14间,分为东厢房、西厢房、锅房、马房,尤其以贾姨太居住的西厢房最为排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称“这些建筑多次遭到了破坏,但还是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当初的尊贵、典雅和大气:屋脊雕刻有游龙、团花等精美的图案,檐檩全用朱漆染过,横木的表面刻着花纹,纵木的圆形截面上雕有“寿”字,院子里地面上铺的青石板也经过了精心地选择和打磨,正房台阶的每块石料都雕刻有细密的纹路,既美观又起到防滑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当地老人说,当时那两扇门是由悬挂在大门门庭上的一整块牌匾一分为二改装的,把门合上后还能看见正中“自视X(推测为‘欣’)然”四个大字,大意是赞美主人胸襟开阔、光明磊落的意思;最下边还有一行繁体小字写着“诰授前任甘肃省候补道翎张府少林大人寿禧”,落款有“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吉日 众邻友仝拜”字样。传说中,这位张大人还是清光绪皇帝的义子,在西北地区拥有70个“堆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上述文章仅描述了古商铺的来源,并未于“丰源和”的名称做详细的记载。那么在《山阳县志》(1990年出版)中,却明确记载:“丰源和”钱庄,庄主张某住县城东门外正街路北,清末在本县板岩、漫川、合河、袁家沟和商县、葛牌等镇设有堆子(分号),有七十二堆子之说,后代张合亭以钱捐任道台。民谣说:合亭从家到西安,沿途不歇他人店”,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于丰源和后代生活腐化,导致各处“堆子”被管事人寝室一空,正如民谣所说:丰源和塌了,管事人发了。山阳县志还记载,“丰源和”西隔壁还有“百顺旭”钱庄,为本县人李正明创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丰源和”钱庄发音最为接近的,当为商州“逢源合”放账铺。”2019年5月,商洛市地方志出版的《商州老字号》一书,收录有《张梅霖的“逢源合”放账铺》一文,记载“逢源合”放账铺是清末商州大财主张梅霖祖孙三代经营,第一代庄主为张梅霖的父亲,是清道光末年,由山西省恒曲县迁商的,同治年间在商州城设立“逢源合”商号,光绪年间在洛南、商南、山阳等县城和牧护关设立县铺四个。并在西至西安、东至荆紫关、南至山阳板岩、北至洛南保安等重要急诊设置栈号72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逢源合”发音相近的,还有柞水凤凰古镇的古钱庄“丰源钱庄”。 在凤凰古镇的古钱庄门前,就立着“二百年银库、丰源钱庄”的标识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柞水凤凰古镇丰源钱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柞水凤镇“丰源钱庄”,在早先的媒体报道中,有好几处被称为“丰源和”钱庄。据中红旅智库微信公众号2014年7月2号发表的《漫步在柞水凤凰古镇》一文称:“凤凰镇居民多是明清时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移民后裔,他们将所带来的江汉建筑文化与本地原有建筑形态相结合形成了如今的独具特色的凤凰街民居。江汉古民居始建于明末,兴于清末,有200多年历史。凤镇街中部的“丰源和”古钱庄历史极为厚重。该钱庄由湖北籍富商张源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作为货栈银库(《山阳县志》与出土石碑记载)之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4日,凤凰古镇举行的“纸上私奔·吕伟涛水墨展”官方新闻报道,也将钱庄称为“丰源和”钱庄:“凤镇古街中部,有一座如同湖南湘西凤凰城里大文人沈从文(1902-1988年)故住的岭南建筑天井院,深宅大院里融合“三教”和“南北”文化,其木、石、泥雕艺术醒目,山墙巍峨,雕檐斗拱,雕梁画栋,而不泛轩昂气势,它就是“丰源和钱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钱庄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四月二十六日,由湖北籍张源出资修建的货栈银库。这期间中国正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丧权辱国之际,张源奉清政府割地赔款之急需,从山阳县城来此地,找到小岭镇马耳峡大银矿山(现陕西银矿),掘洞炼粗银,再运武汉银币铸造厂,精制“圆宝”、“银元”送往朝庭赔款。张源庄主造银发财之后,速拓展经营资本,先后在山阳、商县、蓝田葛牌镇等处设立分号,有七十二个摊子(分号)之说。后代张合亭以银钱捐任道台,民谣说:“合亭从家到西安,沿途不歇他人店。”其子孙生活腐化,吸食鸦片毒,置身事外,企业渐危倒闭。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各处“摊子”俱为管理人民侵蚀一空。当地民间传说“丰源和塌了,二掌柜发了”。“丰源和钱庄”的研究价值,如“出土文物”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极大关注,副省长巩德顺2005年正月六日调研时说:“它是深山殿堂”(鲁东网2019年6月4日 发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商州老字号“逢源合”放账铺、山阳袁家沟“逢源和”商铺、柞水凤凰古镇的“丰源钱庄”究竟是不同的商号,还是同一个商号的不同分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本人未获悉相关出土文物,及相关实体物证的情况下,仅从以上史料记载及新闻报道中,或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推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阳县志》记载的“丰源和”钱庄与柞水凤凰古镇的“丰源钱庄”属于同一个商号。两处商号的主人均为湖北籍商人张源;商号倒闭的描述也相同,都来自民间传说“丰源和塌了,二掌柜发了”。另外从商号的建筑风格看,柞水丰源钱庄与袁家沟老商号的建筑,均为三进三楹四合院格局,“四水归堂”,显现出融合南北的江汉建筑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州“逢源合”放账铺,与山阳县志记载的“丰源和”钱庄及柞水“丰源钱庄”属于不同的两个商号。一是两处商号的主人不同。商州“逢源合”放账铺由山西省恒曲县籍张梅霖所创,而山阳“丰源和”与柞水凤凰古镇的“丰源钱庄”,均明确记载为湖北人张源创。二是商号创立的时间不同,柞水凤凰古镇的“丰源”钱庄创立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比商州“逢源合”商号挂出招牌的时间(清朝同治年间、即1862年至1875年)明显要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河袁家沟的“逢源和”商号,应为山阳县志记载的“丰源和”商号的一个分号。从商洛日报2006年发表的《袁家沟怀旧》一文中可知,该商号原有牌匾当时被一分为二,改装成了两扇大门,“最下边还有一行繁体小字写着“诰授前任甘肃省候补道翎张府少林大人寿禧”,落款有“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吉日 众邻友仝拜”字样”,从这句话可推测出:该商号的主人的身份是“诰授前任甘肃省候补道”,候补道是清朝的候补道台的官职称谓,候补道台分两种:一种是正常官员的候补任用,另一种是纯粹以捐纳方式获取。此商号的“候补道”身份,与山阳县志记载的“丰源和钱庄后代张合亭以钱捐任道台”记载十分吻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袁家沟老商号原大门牌匾改为大门上的字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山阳小河袁家沟的老商号“逢源和”称谓,或应该遵循《山阳县志》记载的“丰源和”。毕竟,1990年出版的《山阳县志》,相对于一般的新闻报道而言,在权威性方面应该是比较严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柞水凤凰古镇如今的“丰源钱庄”,或许应根据山阳县志记载以及相关新闻报道,将“丰源”改称为“丰源和”更为合适。</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