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怎样表扬更有效</p><p class="ql-block"> ——小学低段第二次幸福团辅总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表扬,喜欢得到他人的肯定、欣赏。特别是心中最重要的他人——父母、老师。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就印证了被积极期待对个体成长、成功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认识到了鼓励欣赏的作用,也在教育和陪伴中有意识地多进行表扬鼓励。但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对有些孩子有用,但对个别孩子只能乍现短时间的一束光。作用不能持久。原因可能是多个方面的。</p><p class="ql-block"> 首先,表扬要具体,能形成确认感。有人把表扬称为“盖章”。我们想确认他哪种行为,就把章盖在哪里。形式可以为:具体行为+感受。如:“你今天的书桌收拾的真干净,这样是不是你也感到很舒服?嗯嗯,很好!”。“刚才妹妹打扰了你写作业,你耐心地给她说明原因,然后把她送到了妈妈那里。这样真的很好。我觉得我儿子长大了,你真是个好哥哥。看到你这么做,妈妈也很高兴”。有些孩子长时间不能纠正的问题行为,很可能是源于开始对正确行为的不确认,也就是说最开始的错误行为在于他根本不知道或者没有体验过正确的行为应该是怎样的。但是由于当时的陪伴者给予的不是正确的指导,而是批评指责或者情绪化惩罚,孩子慢慢形成了对教育的屏蔽或情绪化抵触。逐渐形成了“屡教不改”的顽疾。</p><p class="ql-block"> 其次,一个阶段重点关注一两个成长目标。</p><p class="ql-block">我们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应该是全面的,但一段时间我们只能重点关注一两个成长目标。如:这一段时间,我只关注孩子的字体。把孩子工整书写的习惯引领起来了,能放手了,下一两个月或一个学期我们再关注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好习惯一个一个养成,孩子教育起来越来越顺手。如果关注的太多,你看到孩子存在的问题也更多,自然我们的不满指责也更多。孩子也被我们频繁要求的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了。</p><p class="ql-block"> 再次,点滴积累,持续跟进。</p><p class="ql-block">只有我们的关注是持续的,孩子自我成长的热情才能越来越高。那怕孩子是块冰,我们也能暖到开化的那一天。这需要我们开始要完全接纳孩子当下的起点,允许他做的不够好,慢慢他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最后,用心发现,及时肯定。</p><p class="ql-block">对于我们关注的成长点,我们先不要看最终目标,可能目标太遥远,与当下状态对比中我们容易忍不住想发火。我们只看孩子比昨天进步了多少,那怕是一点点,我们也要看到这一点点,肯定这一点点。给孩子一个能攀得上梯子,他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在学习上有个最近发展区,在自我成长上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教育的方法和工具,还有我们无条件接纳的积极心态和静待花开的信任和耐心。家校共育,我们一起。慢慢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