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贾海泉的美篇

心理医生贾海泉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手机比爹娘都亲?</p><p class="ql-block">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学生们的手机里都有什么?他们在手机里得到了什么?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才跟手机粘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一、游戏。且是些参与性极强的对抗暴力游戏。</p><p class="ql-block">二、交友。鱼龙混杂的交友平台,诱惑力很强的直播。</p><p class="ql-block">三、购物。琳琅满目的商品,足不出户就能逛遍大街小巷,动一动手指头,外卖就能送到嘴边。</p><p class="ql-block">四,黄色网站。这类网站往往与赌博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但凡抱着手机六亲不认的孩子,基本上也就在干这种事。</p><p class="ql-block"> 问题来了,他们在里面得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情况下钻进去不能自拔的?</p><p class="ql-block"> 游戏,尤其参与性很强的对抗暴力游戏,是多数孩子的挚爱,简单的说就是,他们从里面找到了存在感甚至是成就感。人的心理与身体一样,缺啥补啥,在家庭里学校里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就会另辟蹊径的寻找,恰好,游戏里给他们准备好了所有需要的东西,要枪有枪要刀有刀,只要你努力就能获得荣誉。开始还是有界限的,但玩着玩着,虚拟和现实就分不开了,就出不来了,就六亲不认了,就精神分裂了。</p><p class="ql-block"> 交友是寂寞的产物。在现实中找不到朋友,那好办,手机里大大的有,男的女的黑的白的大的小的浪的稳的,统统的有,你想跟谁结交都可以。人毕竟是群居动物,不能寂寞,这让那些在现实中没能力结交朋友的学生们找到了慰藉和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购物。太方便了,腿脚懒的学生们觉得太方便了,只要有钱,手指一动应有尽有。这让那些不愿意出门的孩子们更加得心应手。买东西点外卖,一个个被养成了懒汉,思想麻木四肢僵硬肥胖如猪。</p><p class="ql-block"> 黄色网站。青春期荷尔蒙喷涌,有了性意识的中学生开始涉猎这类网站,发泄性欲,适当的性行为如手淫无可厚非,但如果沉溺其中,过度放纵,再从网络走向现实,那就会出现一些列问题,影响学习甚至完成身体上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再来分析一下,是什么情况或者是背景,让学生们觉得手机比爹娘都亲了呢?</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个规律,不信你可以留心看看。但凡手机依赖的孩子,家长一定存在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1、监管空白。就是管不上,不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溺爱孩子的,做生意的,没文化的,等等吧都存在这类问题。</p><p class="ql-block">2、管理粗暴。要么不管,要么就是一顿狂轰滥炸,这类家长也没多少文化,且存在家暴倾向。父母均可。</p><p class="ql-block">3、只注重学习。整天在孩子面前说学习,像苍蝇一样。好像除了学习就没别的事了。</p><p class="ql-block">4、夫妻闹矛盾。无论冷战热战,都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给孩子留下足够的与手机为伍的空间。</p><p class="ql-block">5、留守学生,隔辈抚养。这等于彻底放羊,自生自灭。祖辈差不多会任其所为,不会不懂更不管。</p><p class="ql-block"> 好,总结一下。在孩子面前摆上能找到存在感的战场,能交到各色朋友的小屋,能触手可及的东西,能无所顾忌彻底放飞的空间,再摆上一个要么缺位,要么唠叨,要么强迫,要么讽刺打骂的父母,孩子愿意怎么选择么?</p><p class="ql-block"> 其实,所有手机依赖综合征学生,无不都是在逃避,逃避现实,逃避家庭学校,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现实的社会太压抑了,太不爽了,自己都快窒息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给家长,现实所逼没办法,他们也需要挣钱生存,也有情绪个性,不能要求他们个个都像圣人。现在的孩子们普遍缺少责任感,缺少信念和信仰,这是这个糟糕的社会推波助澜的结果,有时候父母也很无奈。</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要求家长们要负起教育重任的同时,也提醒那些被巨婴症的们,你们也要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也要为自己的明天考虑一下。不为自己负责任,得过且过的态度只能把自己推向地狱之门,一个不自尊自重的人是没有资格谈条件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