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除夕竹声远,春来万事新。寒假生活结束,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节日里,我们用笔记录过往,抒写温情,把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画面呈现给大家。本期练笔美文如下:</b></p><p class="ql-block"><b>1.齐本成《网上家宴过除夕》</b></p><p class="ql-block"><b>2.刘学晶《温暖的课程表》</b></p><p class="ql-block"><b>3·刘学晶《福气饺子》</b></p><p class="ql-block"><b>4.张红秋《元宵节送灯》</b></p><p class="ql-block"><b>5.迟东晶《观影贺岁母子情》</b></p><p class="ql-block"><b>6.迟东晶《儿时过大年》</b></p> 网上家宴过除夕 齐本成 <p class="ql-block"> 除夕下午四点多钟,丰盛的年夜饭摆满餐桌,居室内浓香四溢,沁人心脾……我赶紧落座,准备尽享美味佳肴。动筷之前,我毅然开手机,点微信,翻到儿子的页面,意欲视频通话。儿子远在天津,平时都是用手机沟通,快捷便利,立竿见影。</p><p class="ql-block"> 恰在此时,儿子给我发来了视频邀请。我接受后,只见儿子一家四口人亦围坐在桌边,准备就餐。聊天中,孙女丽丽依然唱“主角”。</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心花怒放,欣喜若狂。我家住东北松辽平原腹地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年逾六旬,丰衣足食,精神饱满,与老伴幸福地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 2009年7月,儿子在省城长春读完大学,携女友辗转到天津去谋求发展。真是天遂人愿,儿子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金薪不菲。一年后,儿子结婚成家定居在那里了。儿媳妇先后生两胎。头胎是男孩。孙子平时少言寡语,不善于交流,性格内向;二胎是女孩。孙女却是外向型,活泼开朗,落落大方,着实令我喜欢。</p><p class="ql-block"> 丽丽生于2017年4月。不久,老伴独自到天津去照料孙女。直至孙女上幼儿园,老伴才踏上归途。</p><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我应邀前往天津,与老伴、儿子一家四口人共度新春佳节。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经常和丽丽捉迷藏,玩各种游戏,出去遛弯儿等,忙得不亦乐乎,内心却无比快乐。归期已至,我不得不动身回东北了。临行前,我与丽丽难舍难分,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2年时间一晃而过。</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30日,儿子开私家车拉着妻儿(女)回故乡省亲。丽丽五岁了,正在幼儿园读中班。她聪明伶俐,过目不忘,能够背诵很多古诗词,声情并茂。丽丽天生一副好嗓子,歌声甜美动听,仿佛百灵鸟在歌唱。</p><p class="ql-block"> 丽丽第一次来我家。事前我做了充分准备,热情招待。在短暂的五天时光里,我多次带领丽丽到农贸市场去买沙果、葡萄和甜秆等当地土特产品,尽情享用。与此同时,我还与丽丽前往附近农家观看马、牛、羊和猪等牲畜;鸡、鸭、鹅和家鸽等家禽,再就是一同走进广袤的大地,欣赏五谷飘香的田野风光……可以这样说,丽丽的东北之行,收获颇多,满载而归。</p><p class="ql-block"> 入冬后的一天,丽丽与我视频时,邀请我届时到天津去过大年。我欣然应允。</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精心置办各种年货,准备随时启程赶往天津。但事与愿违。</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上旬,天津出现了奥密克戎毒株,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危急时刻,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决不能给政府添麻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我果断地取消了去天津过大年的计划,干脆“就地过年”了。不过,我适时把置办的年货通过韵达快递陆续邮寄到儿子家,了却心愿。</p><p class="ql-block"> 待到除夕吃年夜饭之际,我与丽丽视频,得到了无尽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呈现在屏幕里的丽丽,身穿节日盛装,头扎羊角辫,白净脸庞,浓眉大眼、高鼻梁,薄嘴唇,话语干净利落,感情真挚,阖家欢乐的氛围顿时变得浓厚起来。</p><p class="ql-block"> 丽丽首先向遥远的我和老伴致以节日的问候:“爷爷、奶奶过年好!丽丽祝你们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虎虎生威!……”</p><p class="ql-block"> 我听罢,赶紧回应道:“谢谢孙女!”</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什么,刚要开口说话时,却被丽丽阻止了。只见她整理一下衣角,放开喉咙演唱了一首儿童歌曲,题目是《新年好》。歌词如下: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好,好!……”我边听边鼓掌,心里乐开了花。</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丽丽就像电视台里的靓丽女主持人一样,睿智幽默,毅然把我带到了喜庆、祥和的美好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我首先看到客厅里的转灯和彩灯,新颖别致,功能齐全。灯的世界,流光溢彩,光芒四射,灿烂夺目,熠熠生辉。随即是屋门框上贴的对联,上联:新春如意平安福;下联:虎年平安富贵财。横批:虎年平安。</p><p class="ql-block"> 待到我瞥见餐桌上的年夜饭时,惊奇地发现,一切竟然是我老伴的翻版,如出一辙,难道……就在我将要开口询问原委之时,丽丽却笑容可掬、热情洋溢地向我逐一介绍起来:笨鸡炖蘑菇、清炖查干湖鲤鱼、韭菜炒鸡蛋、酸菜炖粉条、排骨炖豆角、干煸蚕蛹、拔丝地瓜、凉拌干豆腐丝、水煮大虾和水晶皮冻,共计十道美味。</p><p class="ql-block"> 我看罢,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菜肴都是利用我邮寄去的食材,煎、炒、烹、炸、溜、炖、煮等加工而成,可谓绞尽脑汁、匠心独运。</p><p class="ql-block"> 这实在是难为儿子和儿媳妇了。就地过年,他们夫妇精心做出了一桌地道的“东北菜”,深切地表达了内心的强烈思乡之情,真是……我为此激动万分,泪水溢满眼眶……但我却竭力控制着,没有流下来。</p><p class="ql-block"> 视频结束后,儿子家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历历在目,挥之不去,始终在强烈地诱惑着我,可是……此刻,我脑海里重又回想起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的著名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内心不免有点儿遗憾……</p><p class="ql-block"> 追根溯源,罪魁祸首就是新冠肺炎病毒。这个该千刀万剐的恶魔,已经在世界五大洲肆虐了三个寒冬,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说,害得世间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在古老的文明古国——赤县神州,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全力以赴进行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辉煌战果。新冠肺炎病毒,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德尔塔毒株,已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没有立足之地。奥密克戎毒株也并非不可战胜的“毒王”,早已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穷途末路,“看尔横行能几时”?……“</p><p class="ql-block"> 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经过举国上下一个多月的艰苦鏖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奥密克戎毒株寿终正寝。阴霾过后,山河无恙!春暖花开,人们欢呼雀跃,幸福快乐溢满心田!</p><p class="ql-block"> 明年,我一定能够携老伴如期而至,在天津欢欢喜喜过大年!再不会是只与丽丽视频,隔着屏幕观赏儿子家的年夜饭望梅止渴,而是实实在在地与他们一家四口人围坐餐桌大吃特吃,陶醉在阖家欢乐的美好氛围之中……内心无比幸福和快乐!</p> 温暖的课程表 刘学晶 <p class="ql-block"> 初次进入学校教导处,感觉一切都很新鲜,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有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潜意识。自己告诉自己,领导信任自己,说明自己就可以干好。</p><p class="ql-block"> 万万没想到,第一项任务就把我拍在沙滩上了。</p><p class="ql-block"> 新学期,学校要重新编辑课程表,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就落到我们三个新加入的小白身上了。我一看自己负责的七年级,一共有十二个教学班,每班每天加上晚延时一共十节课,十二个班级共计六百节课;每班十三个学科,共计156个学科;还有七年级共计四十六名任课教师,任课最多的老师一人任教五个教学班,最少的也要两个教学班......当这些信息群殴般塞入我的脑海时,我一下子就感觉自己的脑袋马上要膨胀到爆炸了!</p><p class="ql-block"> 哎呀,这课程表可怎么编排是好呢?我在心里盘算了很久,觉得自己这火爆的急脾气和毫无逻辑感的思维是真的真的排不了啊。周一开学就要用这个课程表,时间紧任务重,那我可怎么办呢?我应该向谁求助呢?我忽然想到了我的强大后援队——大儿和先生。</p><p class="ql-block"> 大儿今年大三了,理科生,逻辑思维很强,而且做事很有耐心和任性;老公也是理科生,最主要是在我这里,我觉得他是无所不能的“万事通”,他似乎凡是我不懂的,他什么都懂;我不会的,他什么都会。我迫不及待地给大儿和老公打了求助电话。果然,过程非常顺利,儿子轻描淡写地说:</p><p class="ql-block"> “老妈,多大点事儿!别犯愁,明天周六没课我就回家,一定帮你搞定这个课程表。”</p><p class="ql-block"> 老公那边似乎很忙,但他依然很有耐心地听完我的难处,轻声安慰我说:</p><p class="ql-block"> “没事儿,儿子初稿,我复查校对。排课表,一不要撞车,二不要违背大家的意愿。有困难的同事要让他们提出来,比如接孩子的,送奶的,有老人需要照顾的,身体健康有检查需求的,路远通勤的等等,都让他们说一下,把他们的实际情况都汇总好。这样应该就没有问题了。对了,再征询一下领导,看看学校有没有什么固定课节固定课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放下电话,我的心由满天乌云密布忽而阳光明媚,海阔天空!有家人帮的感觉真好!</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依然记得儿子排课表时专注的眼神一丝不苟,胖乎乎的大手敲击着键盘:先生坐在电脑前逐一校对,看似疲倦的面容,却依然认真而又仔细的神情……</p><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23日,新学期上班第一天,我带着温暖的课程表,逐一发给七年级的班主任。当时,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自豪与感动……</p> 福气饺子 刘学晶 <p class="ql-block"> 饺子是由馄饨演变而来的,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汉族的一种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由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郑州)人张仲景发明的,最初作为药用。饺子又称水饺,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民谚是“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母亲不论活计多忙,也不问生活水平多么清贫,一定不会忘记除夕夜的那一顿饺子。</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双巧手下的饺子五彩缤纷,色彩纷呈。单说饺子皮吧,有黄澄澄的粘玉米面的,有红通通的荞麦面的,有黄白相间或者红白相间的杂面的......就连饺子馅也是各式各样:有绿油油的野菜干馅的,白嫩嫩的白菜干馅的,还有我最爱吃的酸菜油滋了馅的......好吃得至今想起,我依然还垂涎三尺。</p><p class="ql-block"> 在我大一点之后,记忆中,每每过年,母亲都会把一枚象征着福气的崭新硬币放入一个饺子里,她老人家还会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说:</p><p class="ql-block"> “谁要是吃到了这个带有福气的饺子,新的一年一定会最有福气!”</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十分想吃到那个象征了福气的饺子,怎么才能一下子就吃到呢?我就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母亲那包进硬币的饺子,等待母亲包好后,就急忙抢过来说:</p><p class="ql-block"> “妈,我帮您放在饺子帘子上吧!”</p><p class="ql-block"> 于是,不等母亲同意与否,拿着饺子在面板上擦了一些面粉然后慢慢放到盖帘上。而且,还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在饺子上做了一个只有我自己知道的记号。</p><p class="ql-block"> 厨房里热气腾腾,犹如人间仙境。母亲在搅动着大锅里煮的一大锅饺子。我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花棉袄,在灶台边给母亲烧火。</p><p class="ql-block"> 饺子熟了,飘在水面上,像一只只圆滚滚的小肥猪。母亲开始拿盘子、大碗、小盆盛饺子。为什么饺子熟了之后都一个样子呢?我看着锅里的饺子,不知道做记号的是哪一个了。</p><p class="ql-block"> 开始吃饺子了,我在每一个盘子和大碗里都仔细搜寻了一下,哎呀,终于找到那个我做记号的饺子了,我兴奋地伸出筷子就去夹那个承载着福气和好运的饺子。可是,还没等我碰到那个饺子,母亲的筷子已经先我一步,夹起了那个包了硬币的饺子放进了爷爷的碗里,并且微笑着说:</p><p class="ql-block"> “爸,您多吃点儿!”</p><p class="ql-block"> 然后,母亲又给我也夹了一个饺子,笑眯眯地对我说:</p><p class="ql-block"> “乖老闺儿,你也多吃点!”</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在爷爷在世的时候,我家的“福气饺子”每年都是爷爷吃到,至今我依然记得爷爷吃到“福气饺子”时那开心得满脸的皱纹变成一大朵太阳花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家的福气饺子是由八岁的儿子包的,他也继承了我的优良基因,在饺子上做了一个记号。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我们一家人吃饺子时,儿子那胖乎乎的小手,夹起那个“福气饺子”送到母亲碗里,儿子晃着小脑袋开心地说:</p><p class="ql-block"> “姥姥,新的一年愿您身体健康,越来越有福气!”</p><p class="ql-block"> 母亲看看儿子,又看看我,欣慰地笑了!</p> 元宵节送灯 张红秋 <p class="ql-block"> 岁岁“节”相似,年年“味”不同。日子过得真快啊,转眼就到了元宵节。过了节,意味着年就结束了,人们又将开启忙碌的工作,踏上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孩子,对于元宵节的概念仿佛只停留在吃汤圆、观灯展、猜灯谜、看烟花上,我小时候可有趣多了,和一帮孩子成群结队做灯笼,和家人一起放烟花、送灯,享受着节日的热闹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不像现在,都是造型各异的时尚电子灯,开关一拧,能亮上三天或者更久,风吹不灭雪浇不熄,那时的灯都是自己制作的。家族中十多个孩子,离得近又相处和气,每逢元宵节就聚在一起做灯笼。大人做的是送墓地的灯和路灯,而我们聚在一起做自己玩儿的小灯。</p><p class="ql-block"> 早饭后,属于小孩子的欢乐就拉开了序幕。我和表弟表妹年龄小,只会做简易的玻璃灯笼。储存了一冬的罐头瓶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截两根高粱杆,打成十字叉形作为蜡托,在叉的中心位置钉一根铁钉,再把半截蜡烛固定在钉子上。瓶口处需要缠绕线绳,我总是找不好平衡点,以至于灯笼挑起来,罐头瓶总是翻跟头,表弟因此嘲笑我好几年。相比之下,堂哥堂姐们做的灯笼轻巧耐看多了。用细铁丝编成长方体或椭圆体,四周糊上报纸或家里攒的红纸,蜡烛亮起来,透着朦朦胧胧的光,也很漂亮,不过不如我们的透光度好。逢着一个有风的雪夜,蜡烛被刮倒,报纸被点燃,灯笼就毁了,很不实用。表姐们有时也做四季灯、萝卜灯,新颖别致。灯笼做完互相欣赏好一会儿,只盼着天黑,挑着这形形色色的小灯笼走东家串西家了。一盏盏小小的灯笼,照亮我们回家的路,留给我无比美好的记忆,温暖了我们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天擦黑的时候,大人们要去墓地给逝去的亲人送灯,是不让孩子去的。姑姑们先到我家,再同父亲、大伯一起去。母亲照例会化上一盆冻梨,等大家回来吃。那时候,家家除了便宜的冻梨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过年买几斤桔子,都是宝贝一样埋在柜子深处,等万分珍惜地吃到最后,水分十足的桔子已变成干巴的芦柑了。大家围坐在热炕头,吃着冻梨,议论着年景和对未来的规划。热闹的节日氛围,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总是令我回味无穷。我们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感悟着亲情的珍贵。</p><p class="ql-block"> 夜色更浓了,我家的热闹要开始了。“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这样重要的节日一定要隆重地庆祝。父亲把过年时就装好的大红灯笼点亮,搬出精心挑选的烟花,找一个开阔的场地放好。大哥最先点燃了元宵夜,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天空,变幻出一朵朵绚丽的花瓣。声声脆响引爆了整个村子,烟花陆续放起来,耀眼夺目,把大地都照亮了,把我们的心也照亮了。我家的幸福就像这烟花一样,带着企盼,带着梦想,绽放在美丽的夜空。</p><p class="ql-block"> 我和母亲忙着送路灯。我将事先截成小段的红蜡烛,揣了鼓鼓两衣兜。母亲端着一根燃着的蜡烛,小心翼翼地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每到一处,在母亲那里取来火种点燃,再滴几滴蜡油,把蜡烛粘在那里,就大功告成了。家里的每个房间,老屋的窗台,平整的墙头,甚至井边、鸡窝、大门旁……都要点上灯。</p><p class="ql-block"> 乡道送的灯,父亲用玉米瓤拌上柴油,有时用木块浸点儿煤油,每隔四、五米就点燃一堆,直到把这火送到村口。一簇簇跳动的焰火,闪闪烁烁的烛光,与大地里散布的星星之火交相辉映,映照着我们缅怀先人的虔诚之心,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母亲说:“过节要亮亮堂堂的,日子才能红红火火,家人才能平平安安。”原来在母亲心里,红火的日子,平安的家人,是那么的重要啊!</p><p class="ql-block"> 恍惚间三十几年过去了,父亲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日子正如母亲期望的那样,越过越红火。家族中的兄弟姐妹求学、工作、成家,而后定居在不同的城市,把父母也接在身边。只留下二姑守候在这里,守护这几栋空空的大房子。</p><p class="ql-block"> 即使路远工作繁忙,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会挤出时间回来送灯。每次回来,二姑都会早早准备好各式佳肴和各种水果迎接我们,我们又能享受到家人欢聚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并没有被疾行的时光和奔忙的人们所遗忘:你看那乡村公路送灯后返程时长长的车队,看城市里缤纷艳丽、热闹非凡的灯展,看那书写着希望与企盼的孔明灯冉冉升起……这不是最好的传承么?</p> 观影贺岁母子情 迟东晶 <p class="ql-block"> 看电影贺岁,在我家,已经延续好几年了。</p><p class="ql-block"> 那年,儿子读高二时,学习压力很大,没节没假地埋在书山题海里,我心疼他。直到大年三十,儿子才从题海里回过神,坐在电视机前,稍事放松。</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走一走,将来活到九十九,大病小病都没有。”这是我们美好的祈愿,也是年俗文化的一部分。我和儿子商量:“大年初一了,陪妈妈出去走走,去病祈福。”儿子笑了,说我太迷信,但还是穿戴好陪我出门了。</p><p class="ql-block"> 我把车开到南湖公园,从西门走进去。嗬,公园里人还真不少!在一个开阔点儿的地方,有人立了麦克唱歌。我们听了一会儿,儿子问我:“你知道这是啥歌吗?”我当然不知道,自从他上高中,我的生活变得紧张而简单,几乎没有娱乐的空间。儿子沉默了会儿后,提议:“咱俩今天看场贺岁片吧!”</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一喜,立马赞同。冬日的空气冷冽而清新。我们沿着街巷一路走下去,来到最近的一家影城。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我们下载了APP,准备在上面购票、选座。我们选了最热的贺岁片——《唐人街探案2》,但因为没有预定,临近场次的票都售完了。和儿子商议后,选了一个下午的场次。可是这中间的几个小时怎么过呢?儿子很懂事地一笑,揽了我的肩膀一下,说:“吃完午饭再去公园逛逛,反正今天出来了,陪你好好放松一下。”我的嗓子里有东西往上顶,儿子真懂妈妈。</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公园里,雪雕白得耀眼。我们在每一座雪雕前流连,拍照。有一组雪雕最吸引人,那就是万花阵。雪雕的阵墙虽不是和圆明园里的原景高,但规模还是差不多大。儿子一米八十多的身高,走在里面,只能露出头顶,而我走进去,就是隐身了。我们在万花阵里转了好一会儿,满身的筋骨都舒活开了,心情像天空一样又净又蓝。</p><p class="ql-block"> 时间到了,去电影院候场。儿子买来热饮,对我说:“妈妈,以后我晚上学习,你不用再陪我到那么晚,我又不玩游戏,你就早点儿歇着呗。”我心里一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你学习那么辛苦,妈妈陪着,你学习有劲儿。”儿子笑了:“那你继续告白吧!”</p><p class="ql-block"> 电影不错,是我喜欢的喜剧,看着让人心情明亮。儿子也随着电影情节,不时地大笑。这是儿子上高中以来,笑得最畅快的一次。回家的路上,我跟儿子约好:每年都出来看贺岁片。儿子也真的守诺,高三那年,学习那么紧张,也陪我出来看《流浪地球》。</p><p class="ql-block"> 2020年的春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的贺岁电影,是在电脑上看的。儿子在武汉读大学,回来后,自觉居家隔离。我陪儿子隔离过年。儿子刚回来那几天,我特别紧张,每天都要用手去探儿子的额头许多次,屏息凝神感受他哪怕微妙的体温变化,脑子里盘算着许多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办法。大年初一,窗外的街道寂静无声。儿子在电脑上找到一部贺岁电影,我们俩坐在桌子前观看,这是儿子放假以来最放松的一天。我们时而评论电影情节,时而激动大笑,审美感受高度一致。看完电影,儿子半开玩笑地说:“妈,你都多长时间没下楼了?这个寒假的陪伴,真够长情的。”我看着他棱角分明的脸,意识到:儿子长大了。</p><p class="ql-block"> 去年春节的贺岁片《你好,李焕英》,未等上映,就先火了。儿子提醒我要提前订票。我提前一周就在小程序上订好了票。特意选了稍晚的场次,看完电影,还可以和儿子在新年华灯辉映的街道上走走。儿子重复那年我说过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难得贺岁电影是母爱主题的,我必须陪你看!”儿子长大后,话没有小时候多,但每次都把我的心说得热热的。</p><p class="ql-block"> 电影很感人,我一向矜持又坚强,儿子更是。这次看电影,儿子不时地摘下眼镜,擦眼睛。电影结束,我像平常一样起身,准备往出走。儿子忽然抱住我,在我耳边很轻地说:“妈妈,辛苦了!”我瞬间破防。我不觉得养儿辛苦,他所有的变化与成长都是我的幸福与骄傲。</p><p class="ql-block"> 出了影院,我和儿子沿着街道散步。霓虹闪烁,远处不时地传来爆竹的脆响,空气里是浓浓的烟花味儿。儿子跟我说他在武汉因为环境陌生而做的糗事,又说起他和老师、同学相处时有趣的经过,最后谈到他所学的专业和对未来的畅想……时间就是这样的奇妙,不知不觉中,我由一个强大的讲解员变成了一个信服的听众。</p><p class="ql-block"> 现在,儿子已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他像一只长大的苍鹰,就要飞离我为他营造的温暖的小巢,去搏击高远的长空。他上大学后的每一个假期,都让我们无比珍惜。</p><p class="ql-block"> 今年,儿子放假一回来,我们就开始策划贺岁电影怎么看。爱国题材的电影是必须要看的,喜剧片也要安排上,甚至引人怀旧的动画片也要看。我们一家人凑在一起,在网上一页一页地翻,查电影预告,选想看的贺岁大片。今年,我们的观影阵容会比往年强大一些,邀好几家亲戚,热热闹闹地去看……</p> 儿时过大年 迟东晶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大人小孩都盼过年。</p><p class="ql-block"> 腊月里,母亲一边忙着剪裁衣料给我们做新衣服,一边随着剪刀咔哧咔哧剪开布料的声音有节奏地念叨: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心里那个盼呀,恨不得明天就过年。</p><p class="ql-block"> 到年根儿了,大人们忙他们的,备年货,办年俗。我们也忙我们的。</p><p class="ql-block"> 所有与年有关的事,都得从赶年集开始。我们镇子逢农历双号是大集。</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着大马车,车上铺着干草垫子,用一个破大衣盖住脚。婶子大娘一路上热热闹闹地盘算着都想买点儿啥。路上的雪已被压成冰壳子,放眼望去,像一条长长的白带子,反射着耀眼的光。马蹄挂着铁掌,踩在冰路上“咔登咔登”地响,马车跟着这响声一颠一颠的,我们热议买年货的话也跟着一颤一颤的。</p><p class="ql-block"> 集市上的人真多呀,摩肩擦踵,小孩子从人缝中挤过去,手里的布兜子还夹在后面人堆里,要使个大劲儿才能拽出来。一般赶集都是一家来两个人,一个人买,一个人经管东西,否则年货都可能挤丢喽。</p><p class="ql-block"> 我要办的年货是买彩纸、年画、彩绫片和小鞭炮。我把钱攥在手心里,攥紧紧地,放在兜里怕挤窜出去。我和一个同村的伴儿手拉手,在人群里挤进挤出,流连一个又一个年画摊,头上的皮套挤丢了,头发散了,早上精心梳好的小辫儿挤成大草筐,我们俩对着笑一阵,从兜里翻个皮套胡乱一扎,继续挤画摊。我们简直挑花了眼。最后,她买了一张“哪咤闹海”,我买一张“碧波仙子”。我就喜欢仙子,衣袂飘飘的,多好看。我们又一人买一张胖小子抱大鱼,画名是“吉庆有余”。这是母亲让买的,每年过年都要买一张,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墙上。我买四条穿金线的大绫片,两条红的给妹妹,两条粉的给自己,颜色是来之前定好的。我又自作主张买了四条短的黄绫片,扎在里边当花蕊,过年我们头上就能开两朵大牡丹花了。</p><p class="ql-block"> 买完了彩纸和鞭炮,我们就往大街东头走。集有点儿散了,不用挤了,护着年画,别刮坏就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时坐的马车,正在那歇着,车老板抱着鞭子在车边踱着脚,照看着车上各家送过来的年货。他看见我们俩过来了,从车箱里头拿出两个烤地瓜。这是母亲怕我俩饿,给我们买的。大人们赶集是不吃东西的。我们俩靠在车边,地瓜热乎乎的,我们一边吃一边说着刚才看到的乐事,叽叽嘎嘎地笑。等到大家都回到车边,我们就往回走了。车上堆着满满的年货,我们和两个年岁大的坐车上,其他人跟着车走。</p><p class="ql-block"> 我回家第一件大事就是用彩纸染嘎啦哈。我把红黄蓝绿四色彩纸分别用水泡出颜色,要把颜色调得浓浓的,然后给我的嘎啦哈上色。中国画讲究“三皴九染”,给嘎啦哈上色也要一遍又一遍地往上刷。刷完一遍放在那儿等着干,干后再刷,直到把彩纸水用完为止。我的嘎啦哈就有红黄蓝绿各一只,四色一副,新鲜好看。也有人用别的颜料染的,但我觉得没有我这样反复染出来的颜色润。欻嘎啦哈时,伙伴们都喜欢用我的嘎啦哈,四个颜色,搬珍儿就不会搬错,一把就成功。</p><p class="ql-block"> “贴年画,赏年画,乐坏家里老娃娃。”过了腊月二十八,家家贴年画。我们成帮结队,挨家挨户赏年画,平常日子没串过门的人家,我们也去。我们最喜欢有读书人家的年画。他们家贴的年画是一套连环画,两大张画挨着贴,一大张上八幅小画,每张小画下面有字,讲画里的故事。我们把画看完了,就记住了一个故事,《西厢记》《空城计》《大闹天宫》《张良敬履》……见我们在那儿读年画有读不上来的字,老爷爷就抓一把糖让我们猜那个字的意思,猜对了就奖励一块糖。我们七嘴八舌地猜,逗得爷爷哈哈笑,满面红光,前仰后合。最后,我们每人都能得到一块糖,甜美美地出门去赏另一家年画。</p><p class="ql-block"> 临近过年那几天,家里的事真多,母亲从早忙到晚,也忙不完。我总是被母亲指使干这干那。不过,我很乐意干,每次帮母亲找东西或放东西,就会有新发现。母亲总是把年嚼货藏起来,留着过年吃,糖、花生米、瓜籽、冻梨……我帮母亲干活就会发现它们的藏身之所,当然我也会偷偷地拿出几个吃。母亲知道我在偷吃年嚼货,也默许我吃,我也很自觉地尝到即止,绝不会贪吃无厌。</p><p class="ql-block"> 除夕那天早上,母亲要炸年糕。我给母亲打下手——烧火。母亲烙饼,蒸干粮,煮饺子,都是我烧火。我会看火候,烙饼时绝不会烧冒烟,煮饺子火猛些,一定不会煮糗喽。当然,我这么上心地干活,母亲是有奖励的。母亲把第一个年糕放在油锅正中间,嗞拉一声,年糕上刷地鼓起一层小泡,周边的油像放烟花一样往上窜小气泡,年糕颜色由白变黄,再到微红,从锅里浮起来,这就熟了。我们把这个年糕叫油锅底。母亲把油锅底夹出来放到碗里,它还在嗞拉拉地响。这就是我的奖励。我一边烧火一边吃,咬一口,酥酥脆,甜甜的糖豆馅儿就出来了。母亲一边笑一边问:“好吃不?”“好吃,又酥又甜!”母亲就笑了,把年糕一个个放到油锅里炸,油锅里像飘着一个个小铜锣。母亲看着油花里上下起伏的年糕,拉长了声说一句:“年——年——高!”</p><p class="ql-block"> 正月里,活就不多了。母亲天天照着年俗歌,换着样安排好吃的。“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初三烙饼,破五吃饺子,初七人日子吃面条……我们吃了饭,嘴上吃出一个大油嘴圈儿,也顾不上擦,就赶场似的玩开了,打扑克,欻嘎啦哈,追着秧歌队,跑东村窜西屯地看秧歌。</p><p class="ql-block"> 快到元宵节了,我又开始做灯笼。我把玻璃罐头瓶找出来,用高粱秆做个小架子,固定在瓶子底,架子上露出一个钉子尖,用来固定小蜡烛。一切准备好,就等着过元宵节了。</p><p class="ql-block"> 乡下并没有城里那些闹元宵的节庆活动,但也有一些城里人没经历过的活动:撒路灯,走百步,看七家灯。</p><p class="ql-block"> 天刚眼擦黑,我们就聚到老叔家。老叔年年撒路灯。他装一大铁盆谷糠,拌上柴油,端到外面,沿路撒下一小堆一小堆,直撒到村外,点着火,一堆一堆桔红的小灯火,桔红的火苗曳曳地揺晃,暖暖地照亮乡间雪路。月光皓皓,天地清朗,高高的大杨树在夜幕上织出朦胧的树枝网。我们每人挑一个自制的小灯笼,沿着老叔撒路灯的方向走百步,直走到村外,一边走一边念叨:出门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村外静静的,远处不时爆出几朵烟花,空气里偶然弥散一股鞭炮味儿,忽地一下又被小风吹散。元宵夜,静好。</p><p class="ql-block"> 天黑了,看七家灯,这是我们元宵节的一大乐事。老太太讲:读书人累眼睛,元宵节看七家灯,通眼窍,心明眼亮,不长眼疾。长辈们很支持我们看七家灯,差不多全屯的孩子聚在一起,浩浩荡荡地看七家灯。我们挨家挨户地看灯,院子里都是孩子,叽叽喳喳像落了满院小喜鹊。元宵节,家家都要放一点儿烟花。乡亲们跟约好了似的,都是等我们去看灯了,才开始放烟花。烟花像喷泉一样哧哧哧地往上窜,闪着金星,噼噼啪啪地响,照亮了各种各样欢笑的脸。我们围着烟花又说又笑,惊呼声一波接一波,那热闹不逊于赶年集。院里越热闹,人气越旺,这一年运气才会旺。我们看着看着,也记不清看了多少家灯,听见挂鞭响,我们就去看灯,他们就放烟花,从村东头闹到村西头。</p><p class="ql-block"> 过了元宵节,我们就开学。过年乐事在学校里说,它们长成欢乐的芽,根扎在记忆深处,枝叶在生命里繁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美篇编辑:迟东晶 美篇审核:张继会 2022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