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西湾村 神一样的西湾人

老黄牛

<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 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有一条水沟,名字叫安沟,安沟自西往东,汇入汉江。在安沟入汉江处,拐出一个弯,人们依照当地的地形地貌,把这个弯叫西湾。</p><p class="ql-block"> 西湾聚集一群人,祖祖辈辈在此日出幕归,辛勤劳作,休养生息。</p><p class="ql-block"> 相传,清末年,湖广移民,填陕南。湖北孝感大槐树下,有蔡姓兄弟三人来安康,蔡老大在西湾定居,其他二兄弟一个在南山宋家贬,一个在北山将军山王沟。后因规避湖北蔡姓宗族来人收人头费,于是改蔡姓为王姓。三地王姓人,至今辈分不乱,相敬如宾,互不接姻。依照本村贤达的口述,有记忆的祖宗是蔡大顶、蔡大绍。葬于西湾。本族辈分的中段是:“、、、、启 ,玉甲瑞先兆,胜德富尔欣,鸿业际万友,荣贤开大昌、、、、、”。从辈分的字义来看,祖先对家族后辈仁义礼智,繁荣光大寄予厚望。据王瑞麟回忆,王姓辈分20辈以轮回,从头开始使用。但启字辈分不在20辈之列,如何解释?</p><p class="ql-block"> 西湾村,原归关庙区老君乡下辖,文革中,老君乡改名为胜利乡,西湾村改名为坚强大队。文革后,又改回老君乡西湾村。2015年,政府撤乡并村,西湾村并入小李村至今。但人们仍习惯称西湾。</p><p class="ql-block"> 由于安康铁路货运东站建设占地,1997年西湾村的三队和部分二队住户搬迁到铁路以北山岗上安置,村上人来往走动极其不便。</p><p class="ql-block"><br></p> 村里大堰塘 西湾远眺 <p class="ql-block">农耕文化的具体实践 依据地方政府管理规定,本村依据沿安沟的位置,村东头编为一队,老屋编为二队,上湾编为三队,那湾编为四队。后政府要求把队变为组,沿袭至今。各组生产、生活、开会等相对分开,分红工分制,一般男人劳动一天9-10分工。女的8分工封顶,少年6分工。如果有在外挣钱的,需给队上交钱,换算成工分,年底分红。避免“骑双头马”。生产的粮食,按照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才是分给大家的。由于歉收粮少,时常闹饥荒,大家常常扒树皮,挖白土,夜晚偷外村生产队的红苕叶、芝麻叶垫肚子,饿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生产队也实时借粮给农户,主粮和杂粮搭配,按各户人口预领一部分。西湾一队有原始票证记载,资料由王先奎提供,他妈唐金琴是当时一队的会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院子 一个谜一样的事实,存在西湾。70年代,本村只有50多户,280多人,解放前能有多少人?却有三大院子房子傲视群雄。分别是西院子、中院子,东院子,每个院子门前都有棵大白蜡树。按照传说中的移民时段,应该在清末有人居住西湾,当时西湾这个部落能有几个人居住?凸呼三大院子,谁建的?无从考证。问现在在世的人,都不知道。有人估计、听说这个家族在清朝出了个武将,为朝廷立功,朝廷赏银若干,为自己三兄弟一人建一个院子。故事传说而已,但院子确实存在。</p><p class="ql-block">据西院子后人王先建讲,西院子被大家叫老屋,是因为西院子最早建设,中院子和东院子是后来建设的。中院子建设完整,东院子只建了一半,因为没钱,就停建了。现在,西院子已无老院落建筑痕迹可供考证,只有原来庭院的石板和上房的台阶依然可见。后人的红砖房在原院落产权基础上建立,破坏了院落的存在感和美感。如果没人介绍,外人基本无法判断此处原来是个大院子。中院子稍微完善,登高可见四合院的形状。门厅犹在,雕梁画栋,门厅的门当户对和上房雕刻花形横担犹在,上房东侧失火烧毁。东西厢房均有后人红砖补砌遮挡。整体摇摇欲坠,无人居住。东院子原来只建了上房和东厢房,现在只有上房存在,但也破败不堪,后人在其旁边新建混泥土楼房。东院子后人王瑞银会制作鞭炮,销售邻里,故东院也叫东头子、炮铺。</p><p class="ql-block"><br></p> 以下是西院子(老屋)的现状 <p class="ql-block">西湾西院(老屋)子孙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人 王玉萃</p><p class="ql-block">大门 儿 王甲星 </p><p class="ql-block">二门 儿 王甲荣 孙 王瑞德、王瑞行、王瑞修、王瑞民</p><p class="ql-block">三门 儿 王甲厚 孙 王瑞麒 王瑞麟 王瑞周 王瑞轩 孙女 王瑞存</p><p class="ql-block">四门 儿 王甲群 孙 王瑞兵 王瑞富(王凌云)</p><p class="ql-block">五门 儿 王甲训 孙 王瑞照</p> 以下是中院子的现状 <p class="ql-block">中院子子孙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人 王玉佩</p><p class="ql-block">大门 儿 王甲贞 孙儿 王瑞连 重孙 王先贵</p><p class="ql-block">二门 王甲升 儿 王瑞堂 重孙女 王先英 (汉城国际) </p><p class="ql-block"> 王彩霞 (紫阳)</p><p class="ql-block">三门 儿 王甲智 孙 王瑞金 王瑞玉 王瑞美 王瑞敏</p><p class="ql-block">四门 儿王甲荣 孙 王瑞美 重孙 王先奎 王先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门 旧社会被拉壮丁,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六门 儿 王甲春 孙 王瑞平 重孙 王先盈</p><p class="ql-block">七门 儿王甲康 孙 王瑞菊 王瑞高 王瑞孝</p> 东院现状 <p class="ql-block">东院子子孙简介</p><p class="ql-block">先人名称 </p><p class="ql-block">大门 儿 王甲众 孙子 王瑞银 重孙子 王先得 王文禹 王先举</p><p class="ql-block">二门 儿 王甲义 孙子 王瑞桃 重孙子 王先杰(南山)</p><p class="ql-block">三门 王甲长 旧社会被拉壮丁,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四门 儿子 王甲仁 孙子 王瑞记 王瑞润(王福明)重孙子 王先存 王先柱 重孙女 王先英。(王福明生于1927年,卒于2011年,84岁,妻子陆爱琴。儿女分别是:王回龙,王祖康,王静珍,王菊香。因拉壮丁参加国民党队伍,解放后随部队投城,定居在北京。:)</p> 以下是长寿老人 西湾村现在辈分最高者 王甲腰 70岁 <p class="ql-block">西湾村年龄最长者,也是西院(老屋)年龄最长者 袁善惠 98岁</p> 中院年龄最长者 王瑞高 78岁 东院年龄最长者 王兆余 76岁 <p class="ql-block">现在西湾村90岁以上4人,平均寿命80左右。袁善惠,女,98岁,仍能独立行走。王成祥93岁,大脑清楚,语言清晰,行动自如。现在着手撰写四队的队史。</p> 王成祥 93岁 西湾四队人 原关庙中学创始人 老校长 西湾村一组 西湾村三组二组及搬迁安置点 西湾村三组安置点民房 西湾村二组安置点民房 西湾四队居住点 <p class="ql-block">神一样的文化传承 王氏门中始终注重教育、教化,积极接受新思想、新思潮,礼貌待人,开明理事。解放前,西湾村已经人才辈出,领袖邻里。王瑞义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任三青团安康县总干事长。兼安康县中学校长。抗战胜利后任西安明星中学校长。解放初期,王成祥、王瑞亭,王先德等6人在当时的陕西中学(现在的安康中学)和安康简师(现在的安师附小)求学。恢复高考后,本村也有人率先考入大学。浓厚的文化意识传承至今。教师王成祥,一生献身教育,四处奔走呼号,争取政府在村旁建起了一所高中---关庙中学并任校长多年,方便四邻八乡子弟接受高中教育,为本地发展积攒人才。现在本村869人,分别在务工、运输、种植中凸显知识的力量和胸怀。有人运筹帷幄,在公干中显露才华。有人以舍利70%,自己只赢30%的格局,商务赢得几千万的资本。还有人敢在京城独自创业。还有人留洋海外,在香港、新西兰发展。西院子的王先建,自己初中文化,妻子文盲。吃苦受累,养育两个大学生,一个清华毕业,一个西安交大毕业,为西湾力拔头筹。这样的事例,激励着西湾村后生。截止目前,西湾有40多个大学生在外供职、创业。</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西湾村,民风淳朴,和睦友善。尊师重教,守法遵规。积极向上,自强自立,楼房林立,小车出行。一派新农村的景象。王氏门中,兴旺发达,枝繁叶茂,不负祖先厚望,不负时代韶华。感谢新时代,感谢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此文,只是自己闲暇爱好,私自采访整理,不全,也不深,人的名称也是意译,难免有错别字。目前还是修改完善过程中,敬请父老乡亲和朋友指正、补充、完善,力求给我自己及后人留下一点西湾王氏门中的记忆。有补充、有意见的可以微信、电话告诉我,我的电话 15309152917.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作者 王兆群 敬上 </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