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何绍基其人其书~

美友

<p class="ql-block">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何绍基认为“书为六艺之一,而学者所从事,未有艰于此者也”,并概括有五难:“得于心,不能应于手;纵习古人,沿袭肖似,不克自成门径;师友指示,不能攒吾腕底;落纸如铸,无可修饰;非砥行严、读书多,风骨不能峻,气韵不得深。”所以,他不避畏难,艰辛探索,尤其独创的“回腕法”自成路数,所志之特,所趋之坚,无人与之颉颃。</p> <p class="ql-block">他的书论散见于《东洲草堂文钞》《东洲草堂诗钞》以及各种碑帖题跋中,曾有人从中辑为《东洲草堂金石跋》,似有遗漏,何书置编注《何绍基书论选注》,做了补充。仍有一些论书语散见于尺牍与日记中,有待于整理。</p> <p class="ql-block">何绍基对“南北派”的认识得自阮元,一开始还有些怀疑,“南北书派各流别,闻之先师阮仪征……小子研摩粗有悟,窍疑师论犹模棱”。因为在他的心中,有比“南北书派”更为核心的诉求是“意兼篆分”与“根矩篆籀”。他看南北碑,“均含篆籀理”。《瘗鹤铭》是“南碑兼有北碑势”,“自来书律,意合篆分,派兼南北,未有如贞白此书者”。因此,他在阮元的基础上,提出“派兼南北”的圆通之见。</p> <p class="ql-block">何绍基是晚清宋诗运动的主将,诗学、书学皆推崇苏黄,倡导“不俗”,“古意挽可回,俗书期扫荡”。他之所以如此坚决“荡俗”,可能与当时书法“风尚喜妍媚”有关,尤其康乾两朝流行董赵书风之后。如何做到“医俗”?何绍基有自己的“路数”:一是以学医俗;二是生气医俗;三是以奇医俗;四是以古医俗。</p> <p class="ql-block">纵观何绍基书法,他首先取法颜欧,接而上溯先秦、秦、汉魏,最后通过自身的刻苦训练,勤奋进取,以家族之力量、个人之贯通成为咸光年间的书坛巨擘,并创造出世所称道的“何体”书法,影响了晚清至民国百余年。时至今日,“何体”书法依然被人们所热捧,争相临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