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繁寺庙初考(四) (上图:东湖见山亭) <div> 19、文庙</div> 新繁县文庙在县城东南隅(原电工厂,今东湖郡小区内)。 (上图:龙藏寺藏经楼) 文庙是古代纪念和祭祀圣人孔子的祠庙建筑。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有着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均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都设置有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艺术之精美,堪称是最突出的一种,文庙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图:新繁文庙旧影) 据《明一统治》记载,新繁文庙初建于汉代,但故址已无考。到北宋乾德三年(965)始在县城东南修建文庙。后多次兴废,明末时则全毁于战乱。到了清初,知县张人瑞奉命重建文庙,以后又数次维修和扩建。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新繁文庙格局终定,形成了拥有崇圣祠、大成殿、东西庑、忠孝祠、名宦祠、乡贤祠、尊经阁、庑戟门,檽星门、泮池、照壁和园林等组成的宫庙式建筑群。(注:文庙照片资料由罗杰老师提供) (上图:孔子画像) 新繁文庙从礼、义两门进入,沿中轴线过檽星门,跨泮池桥,迎面有庑戟门,戟门外有3祠并立,即名宦祠、忠孝祠和乡贤祠。 (上图:旧志中的新繁文庙画页) 名宦祠在戟门左侧,修建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内祀仕于新繁且有功德的历代官员,有宋邑令王益、苏实;明知县胡寿安、刘体仁,县丞陈祖、教谕张志和;清总督李国英、巡抚杭爱、巡按张所至,知县程祖润等,合祀共计28人。 (上图:观音阁大殿) 忠孝祠在戟门右侧,建于雍正九年(1731),内祀新繁本地忠臣义士、孝子悌弟顺孙等。有汉章明、候刚;明胡永寿、马屺、何刚、王廷贵、徐表等。合祀共计7人。 (上图:繁江书院旧影) 乡贤祠也在戟门右侧,建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内祀本地德行著闻之绅士。有汉代任末,宋代梅挚、勾涛,明代王平、樊景麟,清代费密、费锡璜等,合祀共计14人。 (上图:东湖怀李堂) 过了三祠,穿过戟门(大成门),里面为广场,有大成殿伫立。<br> 大成殿为文庙主殿,殿内正中为孔子神像,冠冕旒,着帝王装。神像前有“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木主牌位,左右配有颜回、子思、曾子、孟子等诸门生像。大殿正中上方悬挂“万世师表”匾额,为清康熙帝御书,左右匾额“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分别为雍正帝和乾隆帝题写。 (上图:民国时期的东湖公园山门) 大成殿台下有东西庑殿环绕,庑内配有孔教先贤、先儒等众多牌位。 (上图:新繁城墙旧址) 崇圣祠在大成殿之后,供奉孔子前五世祖先,分别为肇圣王木金、裕圣王祈、贻圣王防叔、昌圣王伯夏和启圣王叔梁木主牌位。 (上图:东湖古龙爪铁树) 在封建社会,孔庙在全国享有崇高地位,新任地方官员赴任所必先到文庙拜谒孔子,方能开始接印理政。拜谒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再入庙。祭孔是旧时官府最重要的大典,庄严、肃穆、隆重。祭孔大典每年两次,分别为仲春、仲秋上丁日(农历二月初四和八月初四),由地方官主持,参祭者应沐浴斋戒两天,其经费列入政府岁支。 (上图:孟子画像) 清末到民国初年,随着科举制度的取消,新式学校开始兴办,文庙作为官学的功能已丧失。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孔儒地位一落千丈。已有近千年漫长岁月的新繁文庙也似乎走到了尽头,殿宇荒芜,杂草丛生,建筑开始倾圮。虽官府申令保护,当地士绅也多次呼吁,但光景已大不如前。 (上图:东湖积翠) 1913年新繁县成立孔学会,地址设在文庙,原名孔教扶轮会。1944年改名孔学会,以阐扬孔子学说为宗旨。设理事长1人,监事3人。 (上图:东湖蝠岩) 抗战时期,为避日机轰炸,1939年成属联立中学(今石室中学)迁至新繁,其初中部便设在文庙。 (上图:外南街某民居传统栊门) 解放后,文庙建筑多被拆除,先后为机械厂、省建二公司等单位使用。1969年西南电工厂进驻后,文庙尚存大成门和数间厢房,为工厂仓库使用。1975年笔者念高中时,曾在电工厂里面学工,尽管当时大成门已很破旧,但屋脊琉璃铜瓦,房顶飞檐翘角,仍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上图:西南电工厂旧影一) 文庙大成门面阔5间,单檐歇山式,顶盖古铜色琉璃瓦,檐下施斗拱装饰。由于大成门雄伟高大,尽管四周有工厂围墙遮挡,但站在百米外的新繁中学操场处,仍能见到文庙殿堂的金色屋顶,非常壮观! (上图:西南电工厂旧影二) 过去,新繁人多以为大成门就是文庙最高建筑,故以“大殿”相称。其实,新繁文庙的最高建筑应是大成殿,据旧志记载,新繁文庙大成殿为重檐歇山式,面阔7间,进深5间,规模比大成门还要大得多。只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成殿便已拆毁,其地基上面建成了车间厂房,故笔者没见过其尊容。 (上图:东湖郡原文庙旧址)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西南电工厂扩建厂房,仅存的文庙大成门最终被全部拆除,其残存的精美古建筑构件也荡然无存,留存下来的仅是文庙街名而已!<div> 文庙旧址现已开发为东湖郡民宅。</div> (上图:笔者拍摄于张爷庙) 20、张王庙<br> 张王庙又称张爷庙,位于县城外东街,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清时多次维修,咸丰五年在庙门前建石字库一座,高两丈有余,远处皆能见到。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是民众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 (上图:张爷庙外景) 清同治五年(1866)曾在此兴办义学。民国建立后,新繁张爷庙渐被改建为仓库。1936年县政府修建积谷仓,全县共建有35间仓库,其中在张爷庙设立了18间。 (上图:张爷庙大殿) 解放后,张王庙继续为新繁仓库和办公用房,一直使用至今。 (上图:残存的山门木刻对联) 张爷庙主体建筑尚存,由山门、戏楼、正殿、南北厢房等组成,呈四合院平面布局。尽管已改建成仓库,但建筑布局、结构样式等大体没变,外形美观气派,建造工艺较精细,石雕柱础和木雕撑拱等图案丰富,雕刻精美,是研究川西平原张飞信仰文化的重要载体。 (上图:维修中的张爷庙) 2021年12月笔者曾去过现场,但见大殿及两侧厢房已朽损不堪,四周长满杂草,霉味飘散,一片荒凉。不过山门里外已搭满施工钢架,似乎正准备进行抢修复原。 (上图:东湖小景) 张爷庙是新繁留存不多的古建筑之一,但愿能尽快修复,使繁江文脉得以更好传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