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岭山峰纪略(资源县段)

西延人

(易克难搜集整理 )<div><br>越城岭,五岭之一。山体由古老花岗岩和变质岩组成,山脉与构造线一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断裂明显,是典型的断块山地。资源县地处越城岭山脉西侧,隔岭东与全州县交界。越城岭山脉资源县段地跨梅溪、资源镇、中峰三个乡镇,北起八步岭,南至爱鸟界,绵延约60公里,大小山峰数十座,整体趋势是北高南低,最高峰为真宝鼎。现择其主脉山峰分叙如下,侧脉山峰从略。<br></div> 真宝鼎 八步岭 1、八步岭(梅溪) ,海拔1863米。位于湘桂两省及资源、全州、新宁三县交界处。主峰顶相对平缓,多裸露岩石,主峰西侧为茂盛树林,东南方则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有公路从坪水底村通至山腰某药场。<br><br>2、白水(梅溪),海拔1807米。旧时因该山西侧悬崖有白色瀑布,故得名。西侧陡峭多树,山顶及以东为茅草所覆盖。现立有测风塔。<br><br>3、鸡公凸(梅溪), 海拔 1847米。为甲山岭主峰。因山上有石形似公鸡头而得名。山多茅草,东侧为鸡公凸水库。<br><br>4、真宝鼎(梅溪),海拔2123米,为广西境内第二高峰。旧称八十里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历,记作金宝鼎,盖全州人读音也。也称新宝鼎、北宝鼎,以示与宝鼎山之区别。峰东为天湖库区,山脚为真宝鼎水库。峰南有古寺庙遗址。山顶有微波接收站,已废弃。山上有稀疏低矮灌木及小竹林。<br><br> 5、钩挂山 (梅溪),海拔1968米。山顶有巨石如钩相扣而得名,中空,可容十数人。东为直立悬崖,极险。山上多石。<br><br>6、打狗岭(梅溪),海拔 1799米。山上多草,有巨石呈分叉状,称羊角石。山南坳口称打狗坳,有小土地庙一座,山路沟通铜座村与南洞村,当年,徐霞客即由此路进入资源。<br><br>7、鬼崽石(资源镇) ,海拔 1741米。为一巨石山,因石形狰狞如鬼而得名。石略与山脊平,面东,东为悬崖绝壁,深不可测。<br><br>8、小帽岭(资源镇) ,海拔 1780米。山形尖耸,北缓南峻,山多奇石复又多草,立山顶眼界极为开阔。山顶南侧,有园形巨石危如累卵,摇摇欲坠,不可久视,远望其形如帽,此或山名之由来者也,然较之斛桶石,其形状故小。<br> 小帽岭 唐家山与观音山 观音山 9、大帽岭 (资源镇) ,海拔 1752米。又名大茅岭,达帽岭,达摩岭。山上多灌木,岭东侧为斛桶石,石形阔大,从北视之若帽。岭畔有石阶山道,即旧时之西延分州古道也。据《西延轶志》记载:“高峰层出,路极险隘,上岭下岭四十里,山下水流四合,资溉甚多。自大埠头至州必由之路”。 清朝时,古道边曾建有三庵,从东至西分别是:碧落庵、天顺庵、紫云庵。今仅见两处遗址。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一部曾在此阻击国民党军。<br><br>10、观音山 (资源镇) ,海拔 1850米。山体多石而山形略扁,仅西侧可登顶,东为悬崖。山上多小竹林。<br><br>11、唐家山 (资源镇) , 海拔1887米。山形圆浑,山头无高大树木,山腰多杜鹃花树,奇石众多,著名者为三叠石、棺材石等。<br> 斛桶石 宝鼎山 12、宝鼎山 (资源镇) ,海拔1926米。又名覆釜山、少延山,亦称老宝鼎、南宝鼎。远望山形如同一倒置铁锅,故名覆釜山。宋、元以来,为南国佛教名山,相传为无量寿佛全真和尚修真处。今存有宝鼎寺,石墙高耸,香烟缭绕,碑刻尚在,铁瓦略存。山上古迹有圣水岩、定心桥、舍身崖、白云洞天等。 哪咤山 13、哪咤山 (资源镇), 海拔1910米。徐霞客记作那叉山,实为一群山峰的统称,从北向南依次是狮子头、尖尖老山、三角顶,主峰是狮子头,岩石为体,不同视角观之,或如狮头,或如铁甲人面。山峰之间为一开阔平地,号称莲花座,有竹林隧道可通。古时有寺庙,现仅存遗址。山上古木葱郁,竹林茂密,溪水充沛。 荷叶凸 14、石牌山 (中峰) ,海拔 1725米。山东侧多树,西侧多茅草复多奇石,有一巨石带自山头至山脚,不可胜数。山北脊有桠叉石,为其地标。有称四排山者,余度其音讹也,为民国《全县志》所未载。<br><br>15、荷叶凸 (中峰) ,海拔约1680米。在当地方言中,凸读作bao,平声,意为突起之山丘。因主峰南边一个叫做荷叶塘的盆地形似荷叶而得名。山多草甸,主峰顶多小竹和灌木。山中牛路众多,极难辨认。<br> 欧家大界 16、欧家大界(中峰) ,海拔1500米。因山下有一欧家村屯而得名。在资源本地语境中,所谓“界”,实际上是指一道山脊,由若干座山头组成。山多茅草,亦有奇石。<br><br>17、勺子山(中峰) ,(勺:当地人读音为suo),是一群山峰之统称,海拨在1200—1400米之间,因山峰间有一片洼地,形如勺子,故名。山上有一奇石,名不雅,驴友姑称之为官帽石。山上多草,有公路直通山前,沿途多古木。传有开发工程者,已烂尾。<br> 勺子山 18、喜鹊界(中峰) ,海拔1410米。相传山上大树有喜鹊营巢而得名。山多茅草,间有奇石。<br><br>19、清明界(中峰) ,海拔1350米 。又名青皮界、青坪界。山南侧有奇石称九牛推磨者,形态特异,颇值一观。旧时,中峰通绍水之山道经坳口而过。长征时,红一、九军团经此处进入西延,现坳口有碉堡、战壕遗址。<br> 挂耙山 20、岩雾头(中峰) ,海拔1460米。树林茂密,山形陡峭。 <br><br>21、挂耙山(中峰) ,海拔 1440米。山多草甸古木,树形优美,山脊风化之处,怪石如蚁。<br> 22、三千界(中峰) ,海拔850米 ,又称三清界。山多竹木。旧时为资源至兴安之交通要道,爱鸟界公路通车后,渐荒废。长征时,红军中央纵队由此进入西延。<br><br>23、爱鸟界(中峰) ,海拔860米。原名打鸟界。山多树木。资百公路通过此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