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积跬步 “学”以致千里——淅川一小“目标导学”数学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纪实

张敏

<p class="ql-block">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不是传道授业,而是开启学生智慧,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教学之宗旨:求真、至善、臻美!</p><p class="ql-block">教学之行旨:启智诱导;学思联动;知行统一;教学合一。</p><p class="ql-block">教学之善旨:乐其事,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慧于心,厚于德。</p><p class="ql-block">教学之明旨: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悟而学。如此循环,方能知行合一。</p> <p class="ql-block">已知校园春色美,更添教学兴味长。为进一步深化“目标导学”课改实验,加强教学实践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中青年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淅川一小于3月1日开始为期三周的“目标导学”课堂大比武赛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赛课活动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参赛对象是1——6年级语数英教师。每周各科两个级段,提前半天定课定人定顺序,课前20分钟定授课班级。短时抽签定课,促使组内研磨常态化。原生态课堂展示,旨在发现“目标导学”在课堂实施中存在问题,打造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导、学、练、展、评”是“目标导学”的五大环,该模式倡导,把课堂还给孩子,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作为课堂目标,搭建良好教学支架(如导学单),提供充分的“工具箱、资源包、脚手架”,搭建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平台,在点燃、激励、唤醒中,在学习任务和问题驱动下,身动、心动、神动,有序开展有趣的“独学、对学、群学”合学、 讨论、展学的学习方式,把“闻知、说知、亲知”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实现自我和同伴认知建构,有着成功和收获的喜悦。</p><p class="ql-block"><br></p> 导(设疑激趣) <p class="ql-block">叶圣陶先生说:“导是更高级的教”!“导”——“以导促学”,也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意义。老师们要将学习目标化、任务化、将知识任务化、将问题情景化、将导学个性化。让学习在真实中发生,在过程中可见!</p><p class="ql-block"> </p> 创设情境 <p class="ql-block">四年级十一位教师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张建敏老师从习惯养成入手,摆好学习用品,数学书在左,练习册在右,交换练习册和数学书的位置,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为学习新知加法交换律作了铺垫。马艺华老师从词语“好听,喜欢,学好,玩好”入手,让学生交换两个字的位置说一说,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核心是位置变了。佳明,叶旺,魏琳老师则引用故事“朝三暮四”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数学定律,揭示课题,新课导入水到渠成。少静老师,张丽老师利用小高斯计算1+2+3+…+98+99+100=?这道题让学生猜想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p> 问题生成 <p class="ql-block">  导入新课后,老师们趁机启发学生,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们大胆提出疑问,面对学生问题,叶旺,道瑞张老师补充提炼生成4个问题:1、怎样列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举例验证你的发现3、用一句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怎样表示?4、应用规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而佳明闫老师则生成了2个问题:1、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内容是什么?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作用?两种设计都遵循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p> 学(导单引路) <p class="ql-block">“学”——即依托学习小组活动和独自学习、相互学习和一起学习这4种学习环境,进行“学、问、思、辨、行”。</p> 自主学习 <p class="ql-block">  “学”这个环节,叶老师,艺华马老师,放手就导单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道瑞张老师则把问题分为四类,自己能轻松解决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把握不准的问题;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主要解决前两类问题。这样人人参与了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p> 合作探究 <p class="ql-block">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导学单中把握不准的问题和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建敏张老师,陈欣老师让学生作出标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尝试解决,真正实现了兵教兵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p> 练(“五动”启智) <p class="ql-block">“练”——是一种全身活动,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让课堂“动起来”才是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风筝,老师是放风筝的人,线紧了,你就要松一松,线送了你就要拉紧一点。所以老师的教学要收放自如,要学会松手和放手。在课堂中,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观察,自主描述;自己动手,自己体验;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推断。</p> 学思联动 <p class="ql-block">  在学生针对后两类问题的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艳丽彭老师,贾少静老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通过生生、师生互动,统一思路,归纳点拔。解决了学生的疑惑,使本节课达到了高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变式训练 <p class="ql-block">  结合新知的学习,四年级十一位教师利用集体的智慧,设计各类变式,变条件、变换设问、变换思维,激发了学生“五动”——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从而培养了学生表达、操作、观察、协作等能力,真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彭艳丽老师的变式设计更有特色:1、计算1+2+3+…+99+100=?2、很快算出三个数的和。使学生的思维更上一个台阶!</p> 展(思维拓展) <p class="ql-block">“展”——即展示分享,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p> 分享展示 <p class="ql-block">  彭艳丽老师,马艺华老师通过变式训练,将深度思考的成果进行汇总展示,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评价,分享成果!</p> 质疑解难 评(能力提升) <p class="ql-block">“评”——主要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老师要引导孩子在一段学习后进行一次自我评价和总结。</p> 建构总结 <p class="ql-block">  学生谈收获,归纳本节课重难点,归纳所得的知识与方法。教师最后做补充点评。</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加法的运算定律这节课得到的学法是列式——发现规律——举例验证——总结规律。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这节课张丽老师则总结运用定律能简便的关键是凑整,先用加法交换律移位,再用加法结合律结合。</p> 堂清检测 <p class="ql-block">  建敏老师,叶旺老师,魏琳老师,张丽老师习题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拓展,分层布置作业,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集团教师们听课记录中…</p> <p class="ql-block">  课后,评委老师,同组老师进行议课,提出几条改进意见:</p><p class="ql-block">1、运用“朝三幕四”导入新课,新知学习后,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揭示其中的道理,首尾呼应,不但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更要让他们具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使本节课完美呈现。</p><p class="ql-block">2、例1在导学单引导下学生探索出列式——发现规律——举例验证——总结定律的学习方法,例2放手让学生运用得到的学法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并在分享展示环节中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得到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其它新课学习中。教师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p><p class="ql-block">3、导,是关键;学,是重点;练,是实践;展,是交流;评,是提升。五个环节,环环相扣。 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的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的主动。 优秀的课堂生态:是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孩子,把自主学习时间权还给孩子,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孩子,把质疑、讨论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孩子,把学习的管理权还给孩子。教师一定不要多讲,舍得放手,学会放手。</p><p class="ql-block">4、课前一定要研读教材,例2中第二种方法出现后应启发学生:为什么要先算后两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生成的问题2就会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5、变式训练环节,分享展示环节引导学生探索本节课易混点,易错点,拓展延伸所学知识,堂清单设计有基础题,变式题,拓展题。分层布置作业。使本节课更有层次,有深度。也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议课之后,熊月锋主任汲取各个环节优点,针对提出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向四年级的老师们展示了一节精品课!</p> <p class="ql-block">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显方圆”。我们将以此次竞赛活动为契机,以研磨课堂为抓手,搭建一个交流学习,提升能力的平台。教学没有捷径,成功没有偶然。美好的未来靠自己!相信全体数学教师在今后教学实践中采他山之石,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执着追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寻找自己的风格,打造自己的课堂,成就自己的教学理想!我们更相信,在李江海校长的引领下,在张柯校长,小丽校长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教师的努力下,“目标导学”的课改之花一定会在一小的校园越开越艳,久久自芬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老师

学习

课堂

教学

还给

导学

加法

问题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