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2022年第1期学习1班第七次共修心得

李新峰

<br>指导老师:凡轩老师 学员:温暖<br><br> 周日晚上,凡轩老师带我们进行了共修学习,这次共修依然收获很大,凡轩老师就像一道光,吸引着我们的到来,我渴望能够活成老师这样,所以格外的欣赏老师,也认真做了笔记,尽管很零散,但是我通过整理和回顾共修内容,又让自己方面更加清晰了。<br>正面动机:<br>●人性中的真善美是通过正面动机不断认可而被看到<br>●我们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它的正面动机<br>●如果一个人看正面动机的能力越强,幸福感越强。相反,如果一个人看正面动机的能力越弱,那么必然走向痛苦。<br>●如何看正面动机?<br>案例:妈妈让孩子出来吃饭,孩子对妈妈发脾气,妈妈感到心碎,如何找正面动机?<br>1.孩子在向他最亲的人发出求救信号,让妈妈理解他的痛苦,他在向外释放他的情绪。(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能够稳稳的接住孩子的情绪,孩子则感觉到被爱)<br>2.被孩子吼,妈妈会感觉很悲伤,付出这么多,怎么会如此对待父母,这个孩子完蛋了……。妈妈会有负面思想。正面动机:它是一个好机会,太好了,孩子能当着父母面把痛苦发泄出来,内心痛苦就会少一分。(如果父母以凶制凶,硬碰硬,孩子就发泄不出来)<br>事后,可以跟孩子说,你没有对内攻击自己很好,以后我们要表达愤怒,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br>3.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不是谁错了而是要更快的改变和成长。<br>当孩子这样骂我,很心痛,不知道如何回应他,这个时候如果有觉察先做到及时止损。(以前是感到委屈,讨回公道,没完没了的讲道理),现在学会了新模式,先停止伤害,我内心强大了,稳住了,成熟了,这就是改变。当我不再以凶制凶,这就是改变。<br>当看到孩子很痛苦,我们当下要忏悔<br>我们要勇敢的敞开自己,寻求帮助,请教老师,请教优秀家长,建立正面信念,看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br>我发誓余生,好好爱孩子,不再想改造他,而是改变我自己。<br>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要接住并做孩子情绪的容器,做一个直面人生的榜样。我们抓住了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把痛苦变成机会,在挫败中成长起来。这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让孩子从妈妈身上看到如何面对痛苦,如何从痛苦中依然活出更好的自己。<br>●日常练习:<br>1.事件(事情或者情绪)<br>2.正面动机(自己、他人)<br>3.自我赋能(可以用尽管….不过…)<br>4.感恩。<br>●家人连麦互动;<br>1.孩子不愿意做家务,要不要帮他?<br>老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洗内裤、袜子、拿快递,此类的尽量不帮。让孩子从小事一件一件来,例如洗内裤,不要和衣服放在一起洗,告诉孩子:从今天开始,妈妈不再帮你了,妈妈退休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是你自己的事必须你自己来做。你想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好,就必须独立,我如果帮你,就是在害你,帮你就是把你养成一个巨大的婴儿。你在洗澡时用淋浴的水几分钟就洗完了。父母慢慢帮孩子把这个习惯养成,再培养他做家务的能力(给他放一个盆里,让他堆着,可以每天提醒他一下,没得换也不管,他想买让他自己想办法,把责任还给他。)<br>妈妈不要有情绪,以免孩子产生对抗心理,即便孩子有情绪,妈妈也不能有情绪,需要温和而坚定。<br>需要给孩子示弱:儿子,帮妈妈拿一下筷子好吗?……,让他养成我是可以帮妈妈做事情的,提升孩子的价值感。我们父母要养成向孩子求助的习惯。当孩子做了,要及时认可和肯定。<br>不要一下三件事情让他做,他会烦,要一件一件培养孩子。关于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去摸索。<br>2.老师:当不理解孩子表达的内容时,一点点去核实,对齐信<br>息。一是拿不准他的需要时,需要不断核实;二是深度共情,让孩子感觉被妈妈看到了;三是加大力量做正面价值,找正面动机。<br>放下自己想修正他的心,不要想改变他<br>最好视频聊天,接不住要听孩子说,可以问:有没有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给妈妈分享一下,妈妈既好奇又新鲜。<br>借助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力量,可以单线联系老师(不让孩子知道),让老师多肯定和认可孩子,可以跟老师说:老师关心他一分,比妈妈关系10分还重要,我们父母不在她跟前,麻烦老师多费心。老师和同学成为她的朋友,对她有一定的帮助。我们要联系班主任,每一科老师,包括校长,真诚待老师,让所有人爱孩子,妈妈跟身边人链接才会帮到孩子。一定要借助他们的力量。通过家长,让孩子跟自己孩子发生链接,先跟家长成为朋友,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爱,价值感缺失,内在缺爱。这个时候父母要先突破自己去链接。<br>妈妈不认识同学,不喜欢链接家长,内心有恐惧,怕打扰别人,给别人惹麻烦。老师对妈妈进行了疗愈……<br>请心理咨询师时可以给孩子说:请这个老师带我们一起去探索我们的内在,走一段奇妙的旅行。<br>3.孩子不上学。<br>老师:找三个正面动机。孩子不上学,哪怕是躺平了我也要爱他,而不是着急他什么时候去上学,而是要理解他、心疼他、陪伴他。<br>妈妈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不理解他的难受和恐惧,妈妈的接纳是假接纳。<br>妈妈有被关心、被温暖的感觉吗?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每天让孩子有温暖、舒服、被感动的感觉?当妈妈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才有真正的链接。<br>老师给妈妈疗愈,用温暖的语言说给妈妈,让她体会到被温暖的感觉是怎样的,被理解和被懂得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当妈妈体验到被理解、被懂得、被温暖的感觉后,才会把这种感觉让孩子去体验,孩子被理解后,他会想起妈妈时的感觉,这才是爱的流动。<br>妈妈没有被爱过,所以不会爱别人。<br>会欣赏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创造力(哪怕他躺平我也能找到正面动机)<br>我们做妈妈该做的事情,给温暖和力量,每天关注自己成长了几分?聆听了几分?接纳了几分?给了几分温暖?只管努力去做,每天看看自己进步了多少,而不是盯着让孩子改变。<br>你突破了自己什么?找自己的原因,突破了哪些原因?下一步要突破什么?<br>找儿子的真善美,找别人的正面动机<br>尽管…但未来我是有方向的…<br>跟孩子在一起,只有我开口说话,我就是正能量。我要自我赋能,真接纳才会不焦虑。<br>当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说我好时,我也要说我好<br>4.老师:孩子吵架是希望别人看到他,内心柔软还会吵架吗?<br>我要从我做起,成为爱的源头,从我做起,学会沟通、爱和理解。<br>你讲一万遍都无效,你要让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做的。<br><br>通过凡轩老师的认真讲解和大家的互动,让我再次看到寻找正面动机第重要性,它可以让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把自己从念头编造的故事中拉出来,给对方多一份理解,从而更加客观理智的看待问题,让情绪回归平静。<br>反思在我平时跟老公的相处中,我很苦恼他总是在孩子面前批评我说话声音高了或者提醒我语速快了,他的提醒让我本能的产生一种冷对抗,每次都是顿时没有了说话的兴趣,为此我说过他好多次,但是他还是对我不满意。这次的正面动机学习中,我突然看到了老公的正面动机是希望我能够用温和平静的语气跟家人沟通,这样孩子听起来会很舒服,很多事情也好商量,给孩子也做到好的榜样作业。看到这些后我对老公如此的举动也多了份理解和接纳,看到了他也是希望这个家庭好的正面动机,心里释然了。而且我自己也觉察到自己说话确实是有问题的,内心升起对老公的感恩,感恩老公用这样的方式让我成长进步。<br>在让孩子做家务方面,我也吸取了老师的建议,一次一件事情,一点点开始示弱培养孩子的做家务的习惯,不跟别人比,只要孩子跟过去比有进步就可以。<br>在成长的方面,老师每次都提醒,要盯着自己的进步,不要盯着孩子的进步,方面一定不能搞错。只要自己好了孩子一定不会差。<br>在听到老师跟一个妈妈沟通中,说妈妈没有被爱过,所以不会爱别人,这句话我听了很受触动,原来我也属于没有被爱过的人,所以没有体验过什么是爱,老公和孩子也同样,他们不需要我讲大道理,他们需要感受到我的爱和理解,我想要什么就去付出什么。<br>感谢凡轩老师,感谢各位家人的共修,生命中有你们一起同行,是我们的缘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