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俄罗斯电影《战场上的布谷鸟》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A)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形式。诚然!这几天,俄乌之间战火燃烧,世界为之瞩目。记起曾经看过一部由俄罗斯人导演的电影《战场上的布谷鸟》,于是找来重温一遍。虽然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弥散,但眼下的这场战争,仿佛一切复又回来。我不得不承认,这部反思战争的影片,给我的心灵带来的不一般的震撼,至今依然。</p><p class="ql-block"> B)诗人叶塞宁,小说家托尔斯泰、奥斯妥耶夫斯基,这本不应该是出现在战争影片中的名字。然而在《战场上的布谷鸟》一片,当两个敌对国家的军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诗句和名字来进行沟通时,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得到了共情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C)影片《布谷鸟》讲述的是这样一个发生在特殊场景下的战争故事。影片的主人公有三:一名叫维伊科的芬兰狙击手,被俘后被敌人用铁链锁在岩石上;一名叫伊凡的苏联红军军官,因爱好叶赛宁的诗而正被组织审查。当押送他的车被红军飞机误炸后,他被一个居住在海边的树林、独自生活的少数民族妇女安妮救回。</p><p class="ql-block"> D)《布谷鸟》一片节奏及其缓慢,但情节丝丝入扣。在伊凡被安妮救回自己的茅草屋时,芬兰狙击手则想尽所有的办法,终于拔出了嵌在岩石中的铁链。他一步一步走向农妇的家,想着如何锯掉脚上的铁链,然后回芬兰老家。三个人言语不通、身份迥异的人就这样遭遇了。他们自说自话般的交流,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如此戏剧般地聚集在荒无人烟的山村,有一丝荒谬,一些刻意安排的“巧合”,更多地却散发出人性中最自然本真的东西。这样的轻喜剧的风格,让人会意而轻松,同时期盼着故事的继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E)这是一部有着寓言意味的电影,人类有着语言、思维、种族的不同,这些不同,常常成为误解敌意的由头,但人类共同的善良真诚的一面,可以化解误会和敌意。放大到战争,这些摧毁了人类无数文明成果、牺牲掉那么多鲜活生命、残缺了那么多美满家庭的战争,莫不是在偏见与贪婪的人性膨胀与蛊惑中发动的,作为个体的生命,莫不是被动地为此付出消亡的代价。哪怕是保家卫国,战争不应该只是英雄的战争,战争的本质是灾难,</p><p class="ql-block"> F)安妮无疑是一只在战争中呼唤春天的布谷鸟,在两个敌对世界走来的男子中间,她不美丽却像一个天使,年纪不大却像一个母亲。这个似乎远离战争的女人也承受着战争:男人征战的孤寂、为战死的人掩埋尸体、救助受伤的士兵。我们所看到的她的所有所作所为,均出于本性善意的自然流露,包括性的渴望,她以她对事物的理解与思维,轻松地化解了男人世界的纷争。</p><p class="ql-block"> G)真正让人震撼是萨阿米女子安妮为芬兰狙击手唤魂的那场戏。那专注而切切的鼓声,那呜咽悠长的狗鸣,还有年轻人跟着招魂人渐行渐远的轻轻的脚步声……一个曾经那样执著顽强求生的生命,就要在因误解而酿成的错误中消逝,不能不触动你对生与死、对人类与战争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H)是的,这是一个“发生在大环境里反映人性的小故事”,但透过导演的镜头,我看到了更多。淳朴善良、甚至“不知羞耻”的萨阿米女子安妮是个非常精彩的角色,在她的身上蕴涵有太多的象征意义:母性、自然、人类本质的善良。她的出现如春风拂面,让电影的格局豁然开朗,呈现出大气、超然的韵味。而处在战场边缘这宁静、优美的大自然一角,荒诞而真实地反衬出互相屠杀的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愚蠢。湛蓝的湖水与布谷鸟的幽幽鸣叫,平添了观者的情愫和思索。</p><p class="ql-block"> I)是什么让人可以抵达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看完这部影片,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它虽然被人和人发动的战争机器无数次掩埋,每次却以更加向上的力量挣扎出来。这是我们共同的也是互通的部分,它如此柔软但又无比坚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秀夫,湖北潜江人。记者、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为“潜江诗群”重要成员之一。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中晚期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新闻、文学作品400余万字,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奖励。出版有诗集《风声之外》(青海民族出版社,2011年),诗歌合集《八面诗风》(中国和平出版社,2009年),人物传记《杜鸣心:大音希声》(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绝唱——从歌唱演员到囚徒(非虚构)》(2019年),报告文学集《我是潜江人》(武汉出版社,2020年)。编辑有新闻作品集《征途,长江出版社,2016年》、论文集(与王本伦合作主编)《李汉俊研讨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