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2年2月28日</p><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张田娅</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小二班部分孩子</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户外自由活动区</p> 活动背景 <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来发展身体平衡、协调能力”。 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未来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球”是孩子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拍球可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本月我班开展以“球”为载体的户外主题活动,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成长体验。致力于探索活动的内容、形式、途径、环境等,开展丰富多样的玩球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上学期孩子们对玩球的体验的,孩子们对玩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都非常开心的玩球,逐步孩子们有了新奇的想法,在探索中不断尝试更丰富的玩球活动!</p> 身体运球 <p class="ql-block"> 最开始的游戏中很多孩子们进行拍球游戏,由于孩子拍球水平的不同,他们有的继续,有的则运用球玩起了其他游戏。 窦吉哲(绿色外套)用身体控制着球向前爬行,后边有户诗涵(牛仔外套)张宗泽(黑色外套)等其他小朋友一同前行。由于身体向前行动,球会跟着一起动,窦吉哲和户诗涵不断调整着球在身体下的位置。范子杰(白色外套)马克瑞(牛仔马甲)则学着他们运球的样子,不断向前爬行。</p> <p class="ql-block"><b>教师思考</b>:</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游戏中延续了上学期的经验,还是运用拍球,身体运球等游戏方式。这个情境中,窦吉哲率先进行身体控球走游戏,当他身体控制不住球时会用手带动球在身体下进行滚动,从而带动球向前走,这说明窦吉哲意识到自己的球控制的不稳,不断调整,从而使他完成身体运球这个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我创设了个游戏自由分享环节,引导窦吉哲和户诗涵讨论怎么样才能让球顺利的在身体的控制下向前走。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可以让一个人帮忙扶着球,一个小朋友正常爬行。再接下来的游戏中两人会继续尝试这个游戏。</p> 传球游戏巧变控球持久力比拼赛 <p class="ql-block"> 张佳琦(粉色毛衣)正在练习用双脚把球送到手上,练习了几次没有成功,但还是在坚持,不断尝试。</p> <p class="ql-block"> 叶培喆(蓝色外套)本来正在踢球,看到张佳琦的运球动作被吸引了过来,诗涵也加入其中。他们一起用双脚把球举起来,也是尝试把球放到手里。尝试了多次都没有成功。几个人乐此不疲的继续尝试着。</p> <p class="ql-block"> 窦吉哲(绿色外套)看到有三个伙伴在用脚举着球,走到他们面前数起了数。“1、2、3、4、5……”数着数着三个尝试用脚运球的小朋友反而坚持的更带劲了。</p> <p class="ql-block"><b>教师思考</b>:</p><p class="ql-block"> 在上学期孩子们也进行过这个游戏,当时是东博章进行传球(从脚到手)游戏,他是做成功了。但当时并没有引来其他小朋友的争先模仿,张佳琦在进行这个游戏时,多次失败,但并没有因为失败而进行其他游戏,而是一直尝试,不得不说佳琦的专注力更强,更加愿意挑战自己,这是很令人欣慰的。</p><p class="ql-block"> 而后期窦吉哲的加入让一开始的传球(从脚到手)游戏彻底转变了游戏性质。孩子们在窦吉哲一声声的口令中,都保持着一个姿势不动。游戏随着一个参与者的加入而整个变了风向,说明孩子们的反应应激能力也是有所提高。</p> 球球大作战 <p class="ql-block"> 石传意(上排右一红色外套)拿着球跑到门厅前面,把球从坡上滚下来,每次球下来,他都兴奋的跳起来,然后跑过去捡球,然后继续游戏。看到石传意这样玩,很多再玩球的小朋友看到了,纷纷跑到坡儿上面,也学着传意的样子拿着球向下滚。</p> <p class="ql-block"> 马克瑞(牛仔马甲)看到小朋友们这样玩,率先跑到坡儿的下面,张开双手双脚拦着球,当球从坡上滚下来,他将滚到四处的球在自己能够得到的地方尽力的拦住。</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孩子们自主形成了两队,一队在坡上发球,一队在坡下面拦着球。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b>教师思考</b>:</p><p class="ql-block"> 在坡上滚球滚到坡下,是孩子们新发现的玩法,他们在玩这个游戏时,很兴奋,后期一队在坡上一队在坡下,也是很让我惊喜。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有了些浅浅的团体意识,尤其是坡下面的孩子们,知道自己有个共同的目标,还开动脑筋把手臂张开,腿打开来尽可能多的拦住球。</p> 游戏分享 <p class="ql-block"> 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交流分享: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马克瑞肖克瑾等几个小朋友大胆自信的与小伙伴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他们认为把身体都变成“大大的”才可以拦住更多的球。</p><p class="ql-block"> 接着老师基于观察抛出两个问题将游戏推向深入: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能接住更多的球?小朋友一起讨论了多种方法,可以用木板挡住、可以叫更多的小朋友等,孩子们相约在第二天传接球中进行验证。</p> 游戏活动价值所在 <p class="ql-block"> 在“传球游戏巧变控球持久力比拼赛”情境中孩子们能坚持不懈,这一点很好,对他们将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很大影响。同时窦吉哲的加入让本来进行传球游戏的孩子们跟着他的节奏转变游戏方式这一点随机的应变,表现出孩子们能够根据外界某种因素的改变而调整自己状态,这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的尤为明显。</p><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在“球球大战”游戏情境中孩子儿从在坡上滚球到形成两队进行传接球互动,他们围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较好的团结品质。</p><p class="ql-block"><b>下一步的支持策略:</b></p><p class="ql-block"> 在游戏分享环节,我组织孩子交流分享总结本次游戏经验,根据每个情境遇到的不同困难抛出问题。在“身体运球”游戏中 引导孩子们讨论怎么样才能让球顺利的在身体的控制下向前走? “球球大战”游戏中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能接住更多的球? 抓住游戏中的问题要素将游戏不断推向深入。</p><p class="ql-block"> 直接兴趣是引发孩子进行游戏的力量。他们在一遍遍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和反思的过程中发展。孩子是游戏的主控者,我们教师自己可能也想不出那样的玩法,而我们能做的是放手游戏、发现儿童,和孩子们一起成长。</p> <p class="ql-block">编辑:张田娅</p><p class="ql-block">审核:蔡蒙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