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教研”之帆,启“教学”之航——记语文组开学第一课教研活动

Ding

<p class="ql-block"> 春风送暖日,扬帆奋进时。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里,兰外的学子们赏着雪的洁白,触着风的凛冽,不畏严寒,怀揣着憧憬和理想,启幕新学期,致敬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语文组针对各年段的学生特点开展了别具风味的开学第一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七年级组魏亚萍老师以课本剧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孙权劝学》。让学生们概括文中的三组镜头,理清文章的脉络。又通过为文言文补充留白,细致的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做人物形象卡。拓展部分提供历史资料,告诉学生们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学无止境。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浓烈。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八年级的杨亦舟老师授课。杨亦舟老师的课题是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从爱国名人名言连线游戏切入,引出了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杜甫《春望》以及文天祥的《扬子江》,在学生集体朗读之后思考三首诗歌在题材上的共同点,即三首诗歌均为爱国题材,紧接着将三首诗歌分析内容做减法,由小组选择诗歌,并在内容和创作背景上做出分析,由此得出每首诗歌虽然都是是以爱国为底色,但感情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要读出充沛的情感。接下来杨老师借助视频进行过渡,让学生思考在和平年代家国情怀有哪些关键字,并借助视频分层布置作业,分别就自己发现的关键字以及对视频的感想进行片段写作。</p> <p class="ql-block">  随着初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材料作文已成为中考作文考查的重要形式。千古文章意为高,从某种程度而言,立意决定着一篇文章的成败。初三语文第一课,由魏万霞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思维导图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应用》。</p><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一种工具,既简单又实用。在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构思,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重点突出,立意新颖的好作文。</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魏老师首先让同学们分享寒期做的《简爱》、《儒林外史》两部名著的思维导图,切身感受思维导图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接着,魏老师就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类型,给同学们做了一一介绍。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来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一般来说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要求”部分容易把握,难点和关键在于“材料”部分。“材料”,从题型的角度分,有单题型和多题型;从内容的角度分,有评述性材料、事例性材料、寓言性材料及文学性材料等。</p><p class="ql-block"> 理清上述基本知识点后,魏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实战思维导图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应用。应用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抓关键信息,确定重点;二是借联想想象,多元立意;三是依性质特点,寻找主题。魏老师通过边举例边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方式方法,使得课堂有趣、有料、有重点。最后,学生们根据老师教的方式方法,尝试着自己用思维导图完成了一篇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既快又准,效果很好,既拓展了审题思路,又准确把握题目核心,真可谓收获满满!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来审题和立意是一个画“导图”的过程,富有趣味性,同时也是一个训练“思维”的过程,在创造性思维起决定作用的今天,不论对作文还是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都极具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 每一堂课都是一种磨砺,一种收获,一种成长,每一次听评课都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课后大家聚集在录播教室,听课的老师们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反馈,交换学习心得,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又指出了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研讨氛围十分浓厚。</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肯定了魏亚萍老师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细致的引导分析,活跃的课堂氛围,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课堂时间的把控,课堂语言的精炼,和最后拓展环节的冗杂,可适当调整时间,对课堂容量做出取舍。</p> <p class="ql-block">  对杨老师的课,评课老师认为课堂环节设置合理流畅,重难点清晰并达成目标,在核心素养上对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有所培育,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情怀的情操陶冶。但是在学生学习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指导上没有完全落实。在古今家国情怀传承的衔接上不够流畅,应该在围绕家国情怀的主线内容上提炼精髓,过渡中进行升华。</p> <p class="ql-block">  评课中,大家认为九年级魏万霞老师教授的这堂课重点突出、中心明确,难点把握十分准确到位,特别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目标及内容设计合理,起点高、落点实,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希望魏老师能够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好开学第一课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李红娟组长认为三位老师准备充分,用三句话来评价三节课:魏亚萍老师,创情境,用材料搭桥助学;杨亦舟老师,重情怀,用感悟引领鉴赏;魏万霞老师,依策略,用方法指路写作。同时,也从观察量表对话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p> <p class="ql-block">  刘校长对三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魏亚萍老师上课时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与学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如果能对课堂内容做取舍,课堂会更加紧凑。杨亦舟作为青年教师,课堂环节设计清晰,讲解耐心细致,中间分析诗歌如果可以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定能有所收获。魏万霞老师紧扣中考,勇于尝试,将中考真题落在实践中,值得各位老师借鉴。</p> <p class="ql-block">  王校长关注课堂中的课本剧形式,课本剧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是影响深远的。</p> <p class="ql-block">  韩书记认为三位老师的课都重点突出,也运用各种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应该加深理解,努力抓住“开学第一课”的灵魂。希望语文组的老师们提升课堂创新的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p> <p class="ql-block">  最后,张校长总结了本次开学第一课教研活动,对上课老师精心准备,评课老师真诚的指出亮点,改进点进行肯定。提出三点要求:1.严谨性。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设置。同时,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严谨、优美。2.育人功能。三节课没有很好的挖掘育人功能。语文教学不仅要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3.信息素养。老师们ppt的制作有待提高,还应充分挖掘希沃白板,智慧课堂的功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指导者。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行人莫道春来早,又是乘风远济时。新学期,新气象,新机遇,新挑战,本次教研活动再一次为全体语文教师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凝心聚力谋教研,踔厉奋发向未来。兰外每一位语文人都会以饱满的热情,在追寻智慧语文课堂的过程中,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让语文素养落地生根,学生能力拔节生长!</p>

学生

老师

课堂

语文

导图

思维

作文

审题

立意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