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对联

B班拜懿泽

<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月新春,漫步秦谁河畔,品春联,尝美食,领略夫子庙文化。</p><p class="ql-block"> 对联,早期叫做桃符,即用桃木做的木板,上面刻着神荼、郁垒两位门神,以驱散害人之鬼。所以一到春节,所有人家都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直到洪武元年,朱元璋因为觉得贴桃符过于浪费桃木,于是将过春节贴桃符的习俗改成贴对联,也就是楹联。</p><p class="ql-block"> 对联有一些基本规则: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句法相似、平仄相对。如“誉冠金陵名小吃,味如论语妙文章”这副对联,上联中的“誉冠金陵”体现了小吃店的名气;下联中的“味如论语”用得更巧妙,因为这儿是夫子庙,学宫以前所在之地。再看看平仄对应:“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下联有一些不对称,但韵味还可以。</p><p class="ql-block"> 关于对联,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公元965年春节,后蜀皇帝孟昶写了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正好过了几天,大宋的将领于庆率兵攻蜀都,孟昶投降,这就应了“新年纳余庆”。后来,他被押到宋都汴梁,当天正好是宋帝赵匡胤长春之日,这就应了“佳节号长春”。</p><p class="ql-block"> 夫子庙故事丰富,对联历史悠久,让我们敬仰与学习。</p> <p class="ql-block">全文共计473个字,手写用时50分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