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教育局要求全区中小学教师必读《周国平论教育》两本书,读之前有些诚惶诚恐,总觉得一个哲学家写出来的著作,应该非常艰涩难懂。但是这是作业,必须完成,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开始了阅读。读着读着,越来越入心,越来越入情,在不知不觉中,快读完了,却意犹未尽。书中的观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引导着我,熏陶着我。我也想成为那个能给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的家长和老师。</p><p class="ql-block"> 周国平先生在自己的《周国平论教育》第一本《守护人性》一书中就提出“不管她上怎样的学校,务必让她有一个幸福自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保护她的天性不被今日的教育体制损害”。在《传承高贵》一书中,再次指出“真正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幸福”“童年”“应试教育”这些字眼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p><p class="ql-block"> 何其幸运,在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看到这本书,让我还有机会学习给孩子身心成长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前几天,和邻居小七妈妈一起讨论“公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区别”。小七妈妈说,“有人说公办幼儿园大班好多孩子都转去私立学东西去了,但也有说公办不教东西不会打压孩子小学的积极性”,“我赞成孩子习惯是最难培养也是最重要的,之前一直选公立,直到后来身边朋友还有同事说,私立教的拼音也很重要以及一系列后果,让我有点动摇了”。看了小七妈妈的话,真的感觉到做父母的良苦用心,既想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幼儿时光,又想让孩子打好基础,不至于到一年级跟不上班。我一直坚持让孩子上公办幼儿园,看完周国平老师的书后,更坚定了我的看法。我对小七妈妈说,公办幼儿园以顺应孩子天性成长,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性内容传授比较少,而私立幼儿园会注重知识性内容的传授,比公办幼儿园要多的多。比如,幼儿园学前班可能就把拼音全部学完了,50以内的加减法也已基本没有问题。每天也会像我们小学生一样有作业。幼儿园是多么宝贵的童年时光啊!孩子还没真正入学校,就要每天“学习”“作业”,小小的年纪甚至话还说不完整的时候,就要承担学习的压力,孩子得有多累啊!至于,上公办幼儿园怕小学跟不上,我觉得也大可不比担心,“一个孩子如果他的素质足够好,那么,只要你不去压制他的天性,不管他上不上名校,他将来都一定会有出息的。”所以,我会让孩子上公办幼儿园,我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难忘的幼儿时光,等他长大后回忆自己的幼儿时光时嘴角上扬,微笑不止。至于能学多少知识,那就顺其自然。</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国平先生说: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而孩子的成长却是南辕北辙。</span>当今,中国的父母是多么焦虑,包括我在内。我们生怕孩子跟不上,学不会。我们对孩子的前途充满担忧。我们对孩子缺少信任和智慧。我们恨不得让孩子一辈子都生活在我们的保护伞之下,恨不得一切事情都替他们完成。而我们的孩子呢,从出生他们是一张白纸,被我们引导,被我们雕琢,我们想让他成为我们想的样子却往往适得其反。我们埋怨,我们哭泣,我们无奈。可是,我们更要反思,我们是一名称职的父亲或母亲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外,你教会了孩子什么?你又给了孩子什么?看到这里,会不会有些家长哑口无言呢?</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三岁孩子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懵懵懂懂,经常不知所措,抓耳挠腮。我知道,我必须要读书,必须要学习,必须要沉淀自己。于是,我购买了很多家庭教育书籍,在众多书籍中,有两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实际的影响。一本是尹建利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是李少聪老师的《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篇文章“打针有些疼”就给我解决了我当时即将面临的非常头疼的问题。孩子三岁即将打防疫针,从小他就害怕去医院,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每次见到医生我都能感觉到孩子眼神里深深的恐惧之情。前几天,学校要求全体学生接种新冠疫苗时,在建安医院我亲眼目睹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因为害怕打针,在妈妈怀里挣扎,最后被三四个人按住,强行打了一针的情景。站在那里,我很着急,却是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能感受到孩子内心该有多么恐惧!我想,这一次他被强行按住完成了我们大人所谓的任务,下一次呢?而我们大人带给孩子的阴影恐怕要伴随孩子一生。我想到西笛马上也要打防疫针了,正犯愁呢,正好拿起这本书,认真阅读起来。读完以后,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真是太及时了。我按照书中的做法,进行了简单总结。首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打针之前,我们要把正确的理由陈述给孩子</span>,孩子其实最懂事,他是会听懂的。其次,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跟孩子以游戏方式进行实际体验,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在家里,我就经常拿着酒精,棉签配合手指和西笛进行模拟演练,让孩子对“打针”的过程更熟悉。他还经常反过来给我“打针”,这样一来,孩子的恐惧感就会越来越小。接着,我们可以激发孩子的勇气,“能忍住就不要哭,忍不住,想哭也没事”。我们要给孩子鼓舞,让他觉得自己很勇敢,又要给他退路,让他不要有那么大压力。那天,真正到了实践的“现场”,我抱着西笛坐在凳子上,西笛的眼睛一直盯着护士,紧紧拽住自己的衣服。我明显感受到,孩子的恐惧心理,这时我赶紧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西笛哭了,但是声音很小,针打完了,我抱着西笛,不停地安慰他,鼓励他。到了晚上,和家人谈起打针的情形时,西笛开心的给我们说着,虽然有点听不懂,但是我能感受到孩子对于今天自己勇敢的表现还是很骄傲的。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充实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另外我们要努力做孩子的朋友,把孩子视为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疼爱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让孩子能够逐渐养成基于爱和自信的独立精神,从而健康地成长。</p><p class="ql-block"> 何其幸运,与这两本书相遇,让我还有机会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周国平先生说,“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教育之教育。生长得好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实际上构成了最重要的环境”。我经常听到家长说,要是我的孩子上学能遇到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那是一辈子的幸运。那作为一名教师,我为何不能成为家长期望的那名好老师呢?当然可以,我也一直在这样要求自己。周老师认为一个好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以下六点:一是智情双修,德才兼备,做一个优秀得知识分子;二是爱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目的;三是懂教育,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四是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得魅力;五是处理好素质连续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六是淡泊名利,甘于受冷落。对于周国平老师这六点好教师应有的品质,我非常赞同和认可,这也是我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而现在,我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写作”。一说今天写作文,孩子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个“头疼大事”也着实让我这个初次执教一年级的老师犯了难。一年级孩子还小,不认识几个字,甚至一句完整的话还说不下来,不能让他们刚上一年级就开始按部就班教他们看图写话吧,那得给他们多大压力,那得多无聊。可是,不讲看图写话,考试要考以后又要写作,这该怎么办,该如何从一年级开始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突然想到,语文不是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吗?那就让孩子在生活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吧。寒假期间,我先后布置了“制作腊八蒜”,“包书皮”,“制作水果拼盘”等动手实践表达作业。我在家里,先给孩子做了简单的示范并分享给孩子,然后把主要步骤发给家长做参考,并要求孩子们一边动手制作一边讲解制作过程。每一个孩子的制作过程我都进行了指导,比如,语言表达要完整,表达要有顺序,少用重复的词语等。其实把孩子说的内容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这样的作业,在潜移默化中,不仅教会了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作业”或多或少减轻了孩子的负担,让孩子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若学生对某一门功课发生了兴趣,那学习结果可想而知。在当今体制下,一个好教师的责任和本事就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对付考试,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在素质教育这条路上,我努力在学习,也努力在实践,不求结果,但求学生毕业以后,回想起小学语文老师能很自豪说:“我喜欢唐老师呀!”</p><p class="ql-block"> 我是西笛的妈妈,我是一名家长,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会努力学习做好妈妈的角色,做好教师的角色。我会努力成长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认可的优秀教师,努力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快乐的童年!未来的路还很远,但我坚信:天道酬勤!</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