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晋国乐舞考略</p><p class="ql-block">东北师范大学 | 索美超 </p><p class="ql-block">在当代文学艺术形式中,音乐与舞蹈是自成体系的两种艺术形式。二者有各自不同的载体、构成元素和表达方式。艺术学界普遍认为,在先秦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乐是音乐与舞蹈统称,即今天所说的乐舞。晋国乐舞是周代乐舞文化的个体反映,晋国宫廷雅乐是西周宫廷雅乐的一个缩影,而《诗经·唐风》及《诗经·魏风》就是隐匿在文学中的晋国民间乐舞遗存。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证晋国乐舞依存的环境及历史渊源。首先是晋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晋国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被疏松肥沃的黄土所覆盖,利于植被的生长和农作物的种植。其次是晋国的社会环境。晋国的社会经济发达,无论是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治制度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区分和地位尊卑,思想文化异常活跃。对外经常处在战争状态,宫室矛盾冲突跌宕。最后是晋国乐舞的历史渊源。晋国乐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与黄帝、尧、舜、禹的乐舞存在着必然联系。第二部分主要对晋国的宫廷雅乐和民间俗乐进行论述。晋国的宫廷雅乐与周代的宫廷雅乐如出一辙,而民间俗乐因地域性有所差异。首先晋国的宫廷雅乐主要从晋国的礼乐制度、掌管乐舞的乐官和乐工、乐器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是对晋国民间俗乐的研究。《唐风》和《魏风》是晋国民间俗乐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对于晋国民间俗乐的论述主要从《诗经》概述;《唐风》、《魏风》的时间、地域考证;《唐风》、《魏风》的艺术特征三方面分析。最后是晋国的乐舞交流及乐舞思想。主要论述了晋国与其它诸国的乐舞交流状况;晋国乐人师旷、伯牙、优施和晋国的乐舞思想三个部分。第三部分晋国乐舞的演变与影响。晋国乐舞上承上古、下启秦汉,无论是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还是历朝各代乐舞的发展都或多或少受着晋国乐舞的影响,以至于今天的山西民间舞蹈还与晋国乐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分首先分析了晋国乐舞三家分晋后的演变。其次又论述了晋国乐舞对古代舞蹈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研究了晋国乐舞对山西民间音乐舞蹈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晋国乐舞的研究,探索晋国乐舞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本来面貌,分析晋国乐舞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渊源,以更好地阐明晋国乐舞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