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冬天如期而至,从考试之后我就没有像之前那样久坐地去完全沉下心来做一件事。于是,满怀着对每天无所事事的愧疚,打开书,选择了一本《致青年教师的信》。这本书是于洁教师写给青年教师的44封信,融合了她多年的教育智慧和经验感悟,在与青年教师对话中解决他们的疑惑,让他们不再迷茫。</p> <p class="ql-block">本书描述了许多类型的学生:慢吞吞的小言,情商很高但不守规矩的小意,还有不爱学习的小皮等等。在青年教师刚踏入学校的时候我相信这些类型的学生都会让老师“头大”。而大部分老师没有经验或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和言行,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这些学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于老师建议:撕掉对学生的标签,从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教育原理中,我们学到过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性,也知道每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差异性,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可是在实践中或是教学中,我们就会“急于求成”,而忽略了每位学生都是独立个体,是个体就会有差异。</p> <p class="ql-block">而在本书中,于老师针对每种类型的学生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例如前文提到的小言同学,他刚入学时他的父亲就和老师说小言做事慢吞吞,学习习惯差。这位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只能看到小言的这种形象进而形成了刻板印象。</p> <p class="ql-block">其次,于老师还建议,作为教师,要想在工作中不急不躁,持之以恒,归根到底在于相信“荷塘效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荷塘效应:假设第一天,池塘里有一片荷叶,一天后新长出两片,二天后新长出四片,三天后新长出八片,可能一直到第29天,我们也只看到池塘里依然只有一半的地方长有荷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到第30天荷叶就掩盖整个池塘。</p> <p class="ql-block">在29天的“临界点”之前,信息可能都在于缓慢的滋长期,难以引起人的注意,而一旦到了最后一天,瞬间爆发,其影响力将让人瞠目结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告诫自己:</p> <p class="ql-block">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遇到一些难办的事情或难教的学生,要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p> <p class="ql-block">耕耘的过程会很漫长,而收获的时间不知道哪一天会到来,可我知道,只要一直坚持着做一些努力,收获迟早会到来。</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青年教师首先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如此方可立己达人。只要用心,教育真的可以如此的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好的教育是师生可以融为一体,想彼此所想,爱彼此所喜。</p> <p class="ql-block">了解学生是咱们做好教育的前提工作,没有了解怎会理解?大家都说理解万岁,如果不理解孩子,师生又如何相互启迪、彼此成全呢?做一个走进孩子心间的老师,看看什么样的教育真正是孩子需要的,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满意,做到公平公正。</p> <p class="ql-block">此外我们发扬教育民主,一个民主的老师更会得到孩子们的拥戴,在此基础上,我们给予孩子恰当的引领和点拨,必要时施以援手,而后还要能够得体地退出。</p> <p class="ql-block">关爱学生是师德的试金石,老师要用耐心、爱心去启迪每一个孩子,以诚待人是人与人之间产生信赖的基础,一个好的老师自然更要如此,我们把深沉的爱播撒到孩子的心田,还怕他(她)不会茁壮的发芽成长吗?</p> <p class="ql-block">心与心之间有了通道,一切自然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p> <p class="ql-block">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希望我也可以和于洁老师一样去点亮孩子们的心灯,做一个温暖孩子们的老师,散发出光和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交互活动来营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交互也许是一个会心的微笑,或者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亦或者只是一个亲切的问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