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架桥成因(非专业版)

户外之马

<p class="ql-block">鬼架桥成因分析</p><p class="ql-block">鬼架桥位于花溪黔陶摆东村北面,摆东河西岸坡顶上,为一天然石桥,桥长11米,宽0.8米,最薄处不足1米。沿山脊呈东西走向,桥面平整,略有坡度,东端比西端高约0.5米。桥与山体交接的两端,下部逐渐增厚,大致呈拱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鬼架桥原名仙人桥。据《贵阳府志》载:“摆硐寨(今摆东)在城南六十里,其东五里至段下寨,界龙里,南三里至平寨,西三里至栗木寨,北三里至纳当寨。居民二十余户,一云二户,市孟关场,去场二十里。有兕牛洞,上有仙人桥。有纳当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府志说的纳当即今之谷洒,纳当河为从谷洒流下来的摆东河,兕牛洞为躲匪洞,仙人桥在兕牛洞之上,位置描述很准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摆东峡谷是高坡大平台的西缘,为变质岩与沉积岩的结汇地带,西边以变质岩为主,东边以沉积岩为主。沿交汇地带,发育了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摆东河,摆东河流到谷洒与摆东交界处,遇到一道东西走向的变质岩山岭阻拦,只好委屈地转头向东,切入可溶蚀的沉积岩喀斯特山体,绕过这个这道变质岩山梁往西南而去。这一绕在巨大的落差中进行,不仅形成奇险幽深的摆东峡谷,还创造了神奇的自然景观——鬼架桥。</p><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红箭头为摆东河上段流向,椭圆圈为鬼架桥位置,黄箭头为摆东河下段流向,黄方框为伏流起点,1为一级瀑布,2为二级瀑布,3为三级瀑布和伏流露出点。</p> <p class="ql-block">摆东河的上游,如一支箭一样,直射在向东伸出的一条变质岩山梁上,虽然没有射穿这道坚实的山梁,却把山梁的北坡掏了个大窝,山梁逐渐塌垮。在塌垮的过程中,山顶有一条特别坚固的石梁,在身下被掏空的情况下,经受住了风化和地震的考验,没有坍塌,亿万年来,稳稳地跨在两个巨石之上,这就是鬼架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于鬼架桥的成因,当地流传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对追求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被封建门第观念所禁锢,死后魂魄结于山中,成为两座巨石,巨石各伸出只手,相向而长,逐渐形成鬼架桥。几十年前,来此放牛的人,看到桥中间有一段距离还没接上,后来才接起的。民间故事可以增加自然景观的趣味性和神秘感,但说鬼架桥是近几十年来才长合拢,则是荒唐可笑,只能哄哄三岁小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鬼架桥因离贵阳城近而成为户外打卡热点。希望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乱丢垃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