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张家庄煤矿故事》而作

墨玉凝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付秀萍</p><p class="ql-block"> 《张家庄煤矿故事》即将付梓问世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关于煤矿工人生存与发展的真实写照。此书不仅收集了张家庄煤矿工人包罗万象的故事,也收集整理了张家庄当地的人文传奇。是一本内容丰富,可读性强,资料性的书籍。</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们这些曾经生活在张家庄煤矿的工人来说,这是一件令人可喜可贺的事:可喜是因为几十年来我们煤矿工人栉风沐雨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湮灭;可贺是因为它将汇编成书,无论经年累月只要人们看到这本书,张家庄煤矿曾经的故事就会详细清晰地再现在人们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我深深地眷恋着张家庄这片土地,是因为这里有我童年的故事,有我青春的梦想,有着我千丝万缕的牵挂。尽管离开故土已经多年,然而:“落花折柳并非游子意;飞鸿送暖更显故园情”。</p><p class="ql-block"> 在这群山环绕,乌金涌淌,汾水长流的土地上,有着养育我的父亲母亲曾经走过的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有他们留在我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他们和矿上许许多多的普通工人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煤炭事业做着不平凡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煤矿工人的艰辛和不易,对他们勤劳俭朴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由衷地敬佩。在这片以煤为生,以煤为荣的土地上,我生活,学习,工作了二十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异地工作的无数个日子里,我总是在时时处处地关注着它的变化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这次能加入到《张家庄煤矿故事》的编创中,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感谢张成义主编发起和组织了这次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大好事。他为以后煤矿工人的后代了解张家庄煤矿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弘扬煤矿工人特有的敢于担当,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感谢编辑组的所有成员和各位参与写作的曾经奋战在煤海一线的工人师傅们!他们用心书写了当年的奋斗史,在峥嵘的岁月中,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了许多可圈可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参加编写《张家庄煤矿故事》的有当初在矿上工作的历届老领导,有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井下生产一线的老工人;有学识渊博的老知识分子。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是八十六岁高龄,年龄最小的也有五十多岁了。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地把曾经发生在张家庄煤矿井下或是各个工作环节中自己亲身经历或是亲眼目睹的事例,不带虚构真实地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当我本着严谨的态度,怀着敬畏之心一遍又一遍认真地看着这些凝结着他们毕生的心血,饱含着他们全部深情的文字以及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时,泪水总是情不自禁地涌出双眸。鲜活的人物,危险的环境,感人的事迹犹如电影般的跃然眼前。让我对这片故土上的人文事迹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看到了煤矿工人敦厚朴实,吃苦耐劳,不畏艰难险阻特别能战斗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张成义主编自《张家庄煤矿故事》建群起,为了把张家庄煤矿从建矿初期这一路走来所遇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工作经历和在“比、学、赶、帮、超”各项“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更详细更全面地记录下来,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不辞劳苦地奔波到各地走访曾经在矿上任过职的老领导。看着他满脸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听着他娓娓道来所采访到的资料时,我不由得被他的这种执着精神所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同在张家庄煤矿工作时,由于不在同一个部门,对他的情况了解甚少,只有他去办公院开会时,偶尔打个照面,印象中是成熟稳重,不善言辞的一位中层干部。在我离开张家庄煤矿二十多年后,因为《张家庄煤矿故事》而相聚于一个群里,才逐渐发现在他淳朴的外表下却有着缜密的思维和细腻的情感。他在矿上工作生活了三十六年,他把在这期间所遇过的人,所走过的路都牢牢地铭记在心间。从一开始走向煤矿写起,他没有豪言壮语地去夸夸其谈,只用朴实无华,不枝不蔓的叙述方式,道出了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走向煤矿是为了分担家庭的重担,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现状,是为了孝敬养育他的父母。初到矿上那危险艰苦的工作环境,没有让他畏惧退缩,更激发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煤矿工人的一天”是自律而艰辛的一天,也是所有煤矿工人有着相同经历的一天。“上早班不管有没有胃口,为了一天工作能量的储备,都要强迫自己吃上一大碗面。常年穿着半干半湿的窑衣,顶板滴漏着水,脚下踩着泥糊,在阴冷又潮湿的工作面闻着烟炮味,吸着细粉尘”和工友们一起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几十年如一日,运出的乌金中融入了他的汗水,艰苦的环境中历练了他的人生。斗转星移中在小采一队、掘进队、回采一队、装卸队、子弟学校、宣教科、办公室、工贸公司等都留下他起早摸黑,不辞劳苦,辛勤工作的足迹。从那一篇篇回忆矿友的文章中,看到了他心怀感恩,重情重义,真诚质朴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贺守纯老师,虽然已是耄耋之年,身材精瘦,面容清癯,但仍然思维敏捷,壮心不已。这次也积极投身于《张家庄煤矿故事》的编创之中。从“女工段师傅”中段师傅的正直豪爽仗义执言,到“二人采煤队”中和忠厚老实的老岳二人奋力猛干的壮观场面。每篇故事都是内容精彩纷呈,情节生动有趣。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艰苦中不乏斗志,在枯燥中不乏诙谐。每个小人物身上也有着感人的大能量,每个小故事中蕴含着耐读的大内涵,往往是读罢令人感慨不已,发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姬君一,我们张家庄煤矿杰出的女性代表。她于1956年毕业于大同煤校。从建矿初期她就来到了张家庄煤矿工作,她身材高大,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她虽来自于许多人都向往的首都北京,但她却没有城市姑娘的扭捏做态,而是敢想敢干性格豪爽。在这穷乡僻壤的山沟里,她是我们矿唯一的一名女技术员,每天和男同志们一起在阴暗、潮湿、危险的井下工作,不怕脏不怕累,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一次井下发生火灾,她带头冲锋在前,组织实施抢险,在井下连续奋战 16 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勤于钻研技术,勇于开拓创新。由于她知识渊博,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独到之处,在井下从业十几年中,由一个北京小姑娘成为矿上的高级工程师。多次对井下的通风设备进行改动,满足了生产的需要,节省了电费,节省了买新设备的开支。由于改革创新成绩显著,曾多次获奖,1979年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并且在同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这一荣誉的取得,为我们张家庄煤矿争了光,为汾西矿务局争了光,即使在山西省来说也是屈指可数的。她是我们张家庄煤矿的一杆旗帜,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虽然她已调走多年,但人们每每谈起她时,总会竖起大拇指,赞叹声不断。</p><p class="ql-block">有了前辈们做的榜样,张家庄煤矿的子弟们在他们先进事迹的带动和优良矿风的影响下,培养和造就出许多年轻有为德才兼备,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他们走出了张家庄煤矿,分别工作在祖国各地,有很多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身居要职,他们继承了我们煤矿工人特有的敢于钻研,勇于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他们全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纵观《张家庄煤矿故事》全文,精彩内容缤纷呈现。从这些寄托着厚重感情,令人掩卷长思,回味无穷的文章中,看到了我们现在煤矿工人的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再也不是以前被人瞧不起的“煤黑子”,而是拥有着现代化的采煤装备,有着专业技术队伍,人才济济,令人刮目相看的“煤亮子”。</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让我以真挚的情感向那些曾经为我们煤炭事业的发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出毕生精力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