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年我去郑州东北乡北录庄村走亲戚,曾路过祭城,那时祭城其实是一个大的村庄,但是祭城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是周朝的祭伯封地一一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西周时,周成王的叔叔周公姬旦因平叛有功,其第五子受封,在管城东北15里修筑祭伯城。</p><p class="ql-block"> 祭伯城地处圃田泽,水土丰沃, 后来祭伯之子谋夫继位,子承父业,制定和执行了井田制度和工商食官制度,奠定了祭伯城经济文化发展基础。</p><p class="ql-block"> 祭伯城的历代国君都是周王首辅大臣。周穆王时期常来圃田狩猎游玩,与谋夫相交甚笃。谋夫曾劝谏周穆王体恤民情,应以德治国,不要过于放纵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多年来,祭伯城的遗址是个谜,一直未被发现,随着2005年祭城村拆迁改造,郑东新区的大规划建设,对祭城进行了考古发掘,沉睡了3000年的祭伯城遗址终于被发现。</p><p class="ql-block"> 原来祭国遗址就在祭城镇的地下。先后发掘出城圈、护城河、夯土房屋基址等遗存,还发现了与祭伯城相互叠压的明清时期的城址以及陶片遗存。</p> <p class="ql-block"> 古祭伯城南北长约1260米,东西宽1380米,面积约174万平方米,古城墻宽15米,高4~5米,黄土夯筑而成。明清城墙址呈椭圆形,位于祭伯城的中部以南区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祭伯城的发掘为研究周代分封、都城设置、都城建设有了重要的依据。2013年5月,祭城遗址被定为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现在在祭伯城原址上建成了公园。公园位于郑州CBD商务区东北部,东风渠以南,农业东路以东,与熊儿河交汇处的夹角地带,红色巨石雕刻的“祭伯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矗立在公园入口处,现已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祭”字的叫法十分特殊, 郑州人约定俗成将祭“ji”城叫作祭“zha”城,这种叫法是郑州人的读法,仅在郑州地区适用。有学者认为,“zha”城这种独特的叫法源于祭城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说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郑国军队攻破城池。祭(jì)国人民因为怀念故国,集体改姓氏为祭(jì)。考虑到祭(jì)有祭祀的意思,后来商议把读音改成为祭(zhà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南侵,黄河流域战乱频繁,祭伯城的居民纷纷逃往他乡。多年后,一些外地的民众迁来定居,新的居民来自不同地域,口音不同使“祭”的读音再次发生变化,慢慢演变为祭(zhà)伯城。后来简称为祭(zhà)城。</p><p class="ql-block"> 通往祭城的大路,一度命名为祭“zha”城路,弄得来郑州的外地人一头雾水,现在祭城路已更名为平安大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祭城地处郑东新区核心区。现祭伯城遗址已修建成为公园,发掘出来的城址屋基已安装上玻璃棚供人参观。漫步祭伯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感受着周朝古城的灿烂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