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母

天天

师   母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图:天 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母已经年近耄耋之年,身体不错,生活状态饱满而积极,思想又非常前卫。她从豫西山区农村走进大都市上海生活,儿女的生活都打理得井然有条,她自己脱脱地活成了一个上海人。通情达理,收放自如,儿女的事儿管与不管,演绎了时代上海一家人新生活。这点,让我佩服得不行不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母的娘家就在离我们村不过十来里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乡间的路不好走,全是土路,想抄近路得翻沟越岭坎坷不平,几乎都是人们双脚走出来自然路,所以,路很不顺,感觉很远的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母在农村种了十几年的地,是个农村妇女形象,直到八十年代以后,原本民办教师被矿上学校相中,离村教书,后来师母培养孩子读书,干起了陪读后勤。有一段时间,为了贴补家用,她还做起了生意,开起了门市。但她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也作出了成绩,两子一女都受到很好的教育,一家三个大学生,尤其是最小的女儿更是优秀,一毕业就去了上海发展,如今事业有成,算是沪上一族,真正地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地地道的上海人,工作事业发展很是不错。所以女儿应该是师母的骄傲和主心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老师没有福气,颠簸了半生教学生涯,刚到上海,身体便得了病,他在2015年便不幸谢世,让人唏嘘不已。之后师母便一直随女儿生活,帮女儿操持起了家务,带起了孙子辈,如今她独居,自力生活,生活有声有色,蛮好的。俨然成了地地道道的上海老太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事到这时,情节过于平淡,着实没有一点跌宕起伏的感觉,恰在此时,师母的传统教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表现出来了,在家乡企业工作两个哥哥陆续下岗,恰时妹妹的公司也需要员工,于是师母的子女家人尽入沪谋生,每日在眼前,师母嘴上说是不管,心里老是惦念,每天做做家务,上上网,看看新闻,聊聊家乡。潇洒地真正融入一线大城市生活,成了上海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日通电话,说起故乡往昔,师母透露她的内心壮志,在年轻时,心里便有城市情结,如今理想化为现实,理念前卫,如今儿孙膝前绕,举家沪市生活工作,虽不易,但有意义。上海成了她对今日新生活的最形象的注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母是个有福之人,她的认识很通透,心有追求而家庭幸福,根固壮而枝叶荣。她的传统观念教育让人受益匪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祝福你,我的师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