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大足,佛都宝库(宝顶篇)

澎澎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是位于重庆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雕像五万余尊,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始凿于公元七世纪的初唐时期,在九至十三世纪的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宝顶山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span>宝顶山石刻是大足石刻最杰出的代表,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1174~1252年)</span>,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宝顶石刻属民间造像群,</span>主要分布在一条长500米的U形山湾——大佛湾里,其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气势磅礴,宛如一卷镌刻在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像无一雷同。</p> <p class="ql-block">石窟造像从印度到中亚,再到新疆通过河西走廊到中原,也有一支传到巴蜀地区。国内从克孜尔到莫高窟再到麦积山、云冈、龙门,一路向东,中国元素越来越多,而到大足,作为石窟造像艺术达到了中国化的颠峰,足可称之为中国唐宋美学的旷世之作。</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宝顶山升级改造已经完成,更名为“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博览园”,变成了一个规划齐整的大公园。</p> <p class="ql-block">售票中心离石窟造像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步行需15分钟,也可以选择乘坐观光车。检完票往右边走,经过佛缘门,里面便是那一龛龛庞大的石像了。</p> <p class="ql-block">眼前雕在山崖上的塑像足以把人看得目瞪口呆。明艳的色彩,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这些石刻相互缀连犹如一幅铺展开来的长卷,将众多经变故事演化为人间社会的生活写照,从通俗化的视角诠释宗教意义,正是大足区别与中国其它石窟的不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地了解宝顶石刻所蕴含的意义,理解唐宋石刻之精华,我们特地申请了一级讲解(当天无特级讲解)。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我们走进苍翠山林间的大佛湾,游览路线也是景区精心设计的,参观顺序为23~1龛,31~24龛,最后出景区山门前往圣寿寺。</p> <p class="ql-block">第21龛石刻讲述的是柳本尊(也就是修建这座石刻的名僧赵智凤)的修行过程。佛家认为众生皆苦,苦的来源则是六根不清,所以柳本尊为了修炼成佛自断六根。从左到右是柳本尊整个修行的过程,他的修行方法令人咋舌,包括“炼指”、“剜眼”、“割耳”、“舍臂”等,以这种自残的方式使自己从凡人到被尊为佛。</p> <p class="ql-block">正中心是修行中柳本尊的样子,无右眼、无左臂、无左耳垂。</p> <p class="ql-block">柳本尊两旁,共有文武仆从十七位雕像,刻画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第20龛《地狱变相》,其上方刻有十斋日佛,他们可为凡人提供祈福免灾的机会,日念其千遍,可免坠地狱。下面刻了十大冥王及速报司、现报司,从而构成阴曹地府的十二殿。</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层是十八层地狱之状,上刀山、下油锅、狗头铡……建造者是想用比较恐怖的造像来劝诫人们,要心存善念。</p> <p class="ql-block">铁轮地狱,</p> <p class="ql-block">截膝地狱,</p> <p class="ql-block">拔舌地狱、饿鬼地狱,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养鸡女造像,是大足石刻世俗化、生活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养鸡女掀开鸡笼,两只鸡正在争啄一条蚯蚓,展现出浓浓的的乡村风情。但就佛家的思维来说,养鸡的目的是“杀生”,最终也会下地狱的。</p> <p class="ql-block">第18龛《观无量寿佛经变相》,亦称“西方净土变”,是佛教净土宗崇奉的三大经典之一(观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它主要通过神话般的描述,宣称人人皆有佛性,连那些十恶不赦的罪人,只要真心修善持戒,反复诵念“南无阿弥陀佛”,死后也能去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上部为西方净土盛况,中为西方三圣像,下部及左右壁刻三品九生、十六观等。其规模之大,堪称中国石室同类造像题材之最。</p> <p class="ql-block">三生九品图像中,还刻有许多莲花童子。他们有的争坐莲台,有的追逐嬉戏,有的面壁思过,有的攀于栏边,活泼可爱。想像丰富,刻工精美,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第17龛《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这组石刻造像表现的是佛主释迦牟尼前世和今生修行、行孝、报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龛造像的正中是正在说法的释迦佛,左手持钵,右手结说法印,头顶泛毫光。佛前立一碑上刻《三圣御制佛牙赞》,碑左刻“惟有吾师金骨在”,右刻“曾经百炼色长新”。</p> <p class="ql-block">释迦之父净饭大王病疾,释迦闻讯赶到,以佛光照父王身,使父王病痛减轻,吉祥入灭。</p> <p class="ql-block">净饭王逝世后,释迦佛亲为父王抬棺,以尽人子之道。释迦负抬于前,双手扶杠,头顶有毫光二道,光中部刻“大孝释迦佛亲担父王棺”十个字。阿难、罗云双手合十,跟于棺后,石刻把送葬者的哀悼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副生动的人间送葬图。</p> <p class="ql-block">释迦佛的弟子阿难入城化缘,路遇一青年男子担着双目失明的父母沿街乞讨。要得三个饼,好的两个供给父母,坏的那个还舍不得吃,别在腰间,以防下一顿没要到食物时,给父母充饥。</p> <p class="ql-block">吹笛女。她黑发高簇,纤手着笛,偏着头,双目微闭,正神情专注地横吹弓笛,独自陶醉在悠扬的笛声之中。</p> <p class="ql-block">第15龛《父母恩重经变相》,是大足石刻摩崖造像中宣扬儒家孝道思想,歌颂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工匠们精心刻画了十组生动逼真的画面,把家庭生活的丰富内容和情感刻画得形神兼备,生动地再现了宋人家庭生活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龛造像的内容以中间一对夫妇“投佛祈求嗣息”拉开序幕,通过求子、怀胎、临产,以及养育子女的过程,形象生动,感人肺腑。</span></p> <p class="ql-block">哺育不尽恩。</p> <p class="ql-block">远行忆念恩。儿行千里母担忧,难舍之情绘声绘色。</p> <p class="ql-block">第14龛《毗卢道场》,是毗卢遮那佛为众弟子讲经说法的一组雕像。门旁有联:欲得不欲无阁业,莫谤如来正法轮。</p> <p class="ql-block">洞窟正中以高浮雕的形式刻着一转轮经藏,中间端坐毗卢遮那佛,他手结菩提印,讲经授法,密传真言。</p> <p class="ql-block">整窟造像雕刻技法洗炼纯熟,人物形态俊美端庄,衣饰色彩华丽,称得上是宋代石刻中的优秀代表。</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洞顶的飞天雕像,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第13龛《孔雀明王经变相》。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他是唯一以慈悲相出现的,是代表美的明王。龛中的明王乘在孔雀张开的翅膀上,手持莲花和羽毛,其咒语可消灾解难,驱妖镇魔。</p> <p class="ql-block">第12龛《九龙浴太子图》,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最宏伟的造像是第11龛《释迦涅槃圣迹图》,俗称“卧佛”,长达31米,在大佛湾内占据了最显赫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释迦只露半身,给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由于工匠们多采用圆刀雕刻,所以造像各部分的线条显得较为浑厚柔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佛主涅槃时的安祥之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华丽的造像当数第8龛《</span>千手千眼观音》,<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手象征法力无边,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span>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p><p class="ql-block">这尊“千手观音”究竟有多少只手,几乎没人能数清楚,据说还是一位和尚在修缮时利用贴金箔的机会,每贴一只手投下一根竹签,才知道这尊千手观音共有1007只手。</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雕凿于南宋后期,迄今为止已有800多年。古代工匠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精雕细琢并贴金,如孔雀开屏般地金碧辉煌,是世界佛教艺术史上的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最高大、最精美的造像非第5龛《华严三圣像》莫属,也是唯一的一龛站像。居中的是密宗始祖毗卢舍那佛,左为文殊,托七重宝塔,右为普贤,手捧金钢台。</p> <p class="ql-block">三圣造像身高7米,脚踏莲台,慈悲大度,气度不凡。特别是文殊手捧1.85米高的七级宝塔,手臂悬空伸出1.2米,塔和手的重量近千斤,只靠袈裟支撑负重,历经千年而不坠,是古代工匠充分利用建筑力学原理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第4龛《广大宝楼阁》。佛经上说,广大宝楼阁是一个能降诸魔,生清净心,能让刀山变宝山,能使兵杖变莲花的金刚不坏之地。造像上并排横坐的三人,便是宝髻、金<span style="font-size:18px;">髻、金刚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另有一说是此像为赵智凤老、中、青三个时代的修行造像,他在此现身说法,以示“诸佛菩萨与我无异”。</span></p> <p class="ql-block">最恐怖的造像是第3龛《六道轮回图》,大足石刻代表作之一。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圆形巨轮,名为“六趣生死轮”。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即无常大鬼,蓬头青角,<span style="font-size:18px;">脚踏鳌头,口衔轮沿,双</span>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p> <p class="ql-block">第2龛《护法神龛》,即护持佛法之神,其作用是护卫道场,降服魔障。</p> <p class="ql-block">第30龛是长达27米的巨幅组雕《牧牛图》,从右至左共十二组造像,画面上山径崎岖,林泉幽静;牧人或挥鞭驯牛、牵牛徐行,或并肩耳语、横笛独奏,或袒胸露腹、憨然入睡,颇具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在佛教禅宗中,牧牛人代表修行者,牛则代表修行者的心。以驯服牛比喻修养心性,这组石刻犹如一首充满情趣的山野牧歌,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两牧人攀肩耳语而坐,作谈笑状。左边牛似谛听状,右边牛似饮泉状。</p> <p class="ql-block">右牧人长须飘拂,双手执笛横吹,神情专注。左牧人左脚踏石,似被右牧人的笛声所陶醉。</p> <p class="ql-block">牧人头东脚西,袒胸露腹,仰卧岩石,酣然大睡。</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推崇的是第29龛《圆觉洞》,深12米、宽9米、高6米,是大佛湾内最大的洞窟造像。整个窟内的造像,融装饰、排水、采光于一体,充分显示出古代工匠的雕刻技艺,是宝顶石刻艺术之精华。</p> <p class="ql-block">在洞壁的正中刻着结跏而坐的三身佛:中间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边是报身佛(卢舍那佛),右边是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左右壁对称各刻六尊菩萨像,主佛前跪着一位俯首合掌的菩萨,为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难能可贵的是,整窟为人工开凿,造像与岩体浑然一体,自然采光、排水系统、还有精湛刻工乃此窟三绝。窟内造像刻工精细,人物形象神形兼备,气质超凡脱俗;洞口上方开设天窗,光线直射窟心,使洞内明暗交替,神秘莫测;右壁上方刻有一龙,龙身便是窟顶的排水通道,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第28龛是石狮,位于圆觉洞口。石狮在佛教中是起着使人正心不起邪念的作用,同时也象征佛说法如狮吼,能威震四方,让众生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第27龛是柳本尊的成佛像,头上有“平顶金刚印”,在佛头顶的两道毫光之间,刻有柳本尊居士像。右侧有一通碑,名为《重修宝顶山寿圣寺碑记》,追叙了大佛湾石刻的来历,简介了赵智凤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第26龛《碑塔》,又称“鲁班仓”。该龛有众多题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同治年间大足知县王德嘉题写的圆润饱满的“宝顶”二字;下面是宣统年间涵若龙必飞题刻的“福、寿”二字,中间有联日:敬书大福劝人质朴,触目惊心介尔景福;再书大寿劝人忠厚,人信吾言必得其寿。</p> <p class="ql-block">大佛湾石刻参观完毕,走出山门,山门上的“宝顶山”三字乃赵朴初所题。</p> <p class="ql-block">山门外,封闭多年的圣迹池已恢复开放。圣迹池和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同时问世,同为南宋一代名僧赵智凤主持修建。</p> <p class="ql-block">圣迹池中最值得一观的,就是在深约1.4米的深坑中,有一座释迦牟尼雕像,以及佛像前的一双“大足印”。大足印长1.8米,宽1.1米,寓意佛法无边的释迦牟尼现身宝顶山。</p><p class="ql-block">民间传闻,大足二字就是因为这大足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圣寿寺建于南宋,是赵智凤的密宗禅院,游览大佛湾后亦可顺道一游。</p> <p class="ql-block">附:宝顶山游览小贴士</p><p class="ql-block">1. 大足石刻博物馆,凭宝顶门票或宝顶、北山联票免费参观。周二至周日 09:00-16:00(周一闭馆)。建议先去博物馆走走,对宝顶山石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去参观石刻雕塑,会有更深的感悟。</p><p class="ql-block">2. ①宝顶山门票:旺季:115元/人,淡季:110元/人。②讲解:特级讲解,200元;一级讲解,150元;二级讲解,130元;三级讲解,120元。③观光车:15元/人,往返。</p><p class="ql-block">3. 开馆时间 08:30—18:00。</p><p class="ql-block">4. 所有门票都是当日有效,16:30停止售票。</p>

造像

第龛

石刻

大足

宝顶山

大佛湾

释迦

石窟

讲解

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