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家,一个乡村普通人家院落的家。我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成长;这里充满了幸福,更充满了欢乐!在我考上中专之前的十五个春秋里,从未离开过这里。我在这里享受着祖辈的呵护、父辈的关爱和同辈兄弟姊妹的帮助。这是我的祖辈辛辛苦苦积攒的家,是我的父母倾尽一生精力建设的家,是我实实在在的家,温暖幸福的家……</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家,一个被称为老家的家。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姐弟七个,长大后我们却逐渐的离开了这个家,上学、工作、成家。尽管我日夜思念着这里,也每年都要尽可能多的回到这里,享受亲情的温暖,尽尽儿女的孝道……,但这里还是渐渐被称作了老家……</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家,一个被称为老宅的家。父母离世后,这里的房子依旧,这里的家具用品依然,我每年还会几次回到这里,但再也不是探亲而是祭祖,兄弟姊妹在这里更多的是触景生情,追忆往昔,感念祖恩。这里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温度,由此也就变成了老宅……</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家,一个我曾经最熟悉村庄的家。我的村叫东潘村,村庄很小,因此,我曾熟悉这里的每户人家,清楚这里的每条街巷;我曾走过这里的每一条小路,到过这里所有的田间地头,下过这里每一个沟渠水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中,我却对这里感到越来越陌生了。回家时,认识的人越来越少,每到一处房屋,都在回想它过去的样子。虽然我明白这是时光荏苒的必然,这是时代发展的体现,而我依旧还会沉浸在记忆中的过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家,一个被称为吴桥的家。她有一个靓丽的名片——杂技之乡,从我出生就被烙上了吴桥的印记,这里是我的出生地更是祖籍地。我所有的证明证件“籍贯”一栏填写的都是“吴桥”,这里是我的家乡但也越来越被称为故乡。在这里居住的除了家人亲人就是父老乡亲,在外地我们则被称为吴桥人、吴桥老乡。老乡相见总有一种与其它朋友不一样的亲近感。每次回来,一踏上吴桥的地界,就感觉无比亲切、浑身舒坦。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同事也总会相约吴桥见面。多年前我们在县城为父母买的养老住房,而今成了我们兄弟姐妹回家祭祖时在县城的聚集地。在老宅相聚到县城居住已成了兄弟姊妹的固有习惯……</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家,一群情深义重的发小、同学和老师的家。同村的玩伴、初中同学,我们曾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一起成长,那时的我们并不清楚外边的世界有多精彩,沉浸在那时的游戏、玩具和娱乐项目中,只要在一起就会无忧无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各奔东西,尽管有些人很多年也难以见面,但总有一种情感在萦绕着我们!无论多远,一声发小的问候就会激动不已;无论何地,只要老同学见面就会兴奋异常;无论多少年,师生的情谊依然最真最浓……</p><p class="ql-block"> 我有-个家,一个我越来越魂牵梦绕的家。无数次,我梦见自己又回到这里……,这里曾是我成长的摇篮,也是我几十年在外拼搏奋斗的后盾,同时我也坚信,这里还会是我今后人生快乐的花园……,我无法准确描述“家、老家、老宅”在变化过程中有多少的人生情感,但我知道这里有我的根、我的魂,我会永远属于这里!我说不清这是乡愁还是乡恋,但我清楚,凡是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的人都一定会深深的爱着这片热土!我不知家乡与故乡的界线如何划分,但我知道有家的地方就是最温暖最幸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曾不间断居住过15年的家,是我祖父辈留给儿孙的最后财产,在这里享有的多少幸福多少快乐早已融入我的灵魂深处,让我终生不会忘怀,但其后也逐渐被称为了老家,现在也不得不称为老宅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75年我们的全家福,那时爷爷还在,我们这个10口之家,在当时算的上是村里的大户了……,在其后的多年里,兄弟姊妹们陆续长大当兵、上学、成家而不断离开这个家,家里的人口一直在变化,但只要父母在,姊妹多轮番看望老人,这里人气很望,几十年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母在院子里的照片,我家过去是当地有名的教育世家,父亲是子承父业,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在当地享有很高威望;母亲一生持家务农、勤劳善良,把我们姊妹七人抚养成人。</p> <p class="ql-block">春节过年时,姊妹们都带孩子来给父母拜年,整个院落充满着快乐,合影时看着这么一大家子人,父母也常常乐的合不拢嘴……</p> <p class="ql-block">在家的院子里,姐妹们带着孩子玩的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家中的枣树很有特色,在枣熟的季节回家很有“枣福”……</p> <p class="ql-block">父母离世后,我们约定一年三次回去祭祖,每次到老宅都会忆起在这里享受的温暖快乐……</p> <p class="ql-block">回家祭祖时与当院的叔婶们合影(2021年12月)</p> <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与家中叔婶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的村,从我记事开始一直是一个只有一百多户人家400余人口左右的村庄,这些年虽然村内户数在增多,但因年轻人出外上学就业等总人口并没有增加,而当下村内的长住人口更是以老人儿童居多……</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在我们这一代之前大都是以种田为主,改革开放后因上学、当兵、打工而离开家到外地谋生就业的人陆续增多,我就是其中一员……</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民风淳朴、民俗统一,崇尚孝道、尊老爱幼、邻里和善、充满和谐……</p><p class="ql-block"> 像祖国众多的乡村一样,改革开放后村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幸福指数日益提升……,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居住条件、生活设施、道路环境、劳动工具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尽管它变的越来越现代了,但我却对这里越来越感到生疏了,再也见不到我儿时熟悉的样貌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横跨我村东西的村村通水泥马路,已修好20多年了,公路虽不宽,但修好后切实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我每次回家都是由此进村……</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所在的夹道,过去是我们村最长的夹道,号称张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村里建起了卫生室,建了村民的活动场所,安装了部分健身器材,大大改善了村民的日常就医和卫生健康娱乐条件!</p> <p class="ql-block">看着村里家家都通上了天然气,无论做饭还是取暖都更便捷更有了保障,到处都是柴禾垛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农村街道更整洁更安全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东边,村北头由南向北出村的一条土路,我们在家时这条路还宽些平坦些,但随着东西向水泥路的修建通车,这条路就逐渐变成了乡间小路。因这是我上初中出村的必由之路,因此这也是在家时走过最多最熟悉的路,一年四季在这条路上曾留下了我和我的伙伴们无数的欢歌笑语……</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村里的一个水塘(我们叫湾),当时这个水塘很大,既收集村北边住户家的雨水,又为村民洗衣浇园提供水源,有时村里还专门从河里往这续水,记的我小时候一年四季都有水,夏天我们在这戏水游泳,冬天我们在冰上嘻戏,生产队时还在这里养过鱼……</p><p class="ql-block"> 只是后来水枯源尽,这里变成了一些废料倾倒地,失去了往昔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我们村是农业村,过去村中的农作物基本就是小麦、玉米、棉花,最忙最累的时节一定是麦收,因为那时都是靠人工收麦打麦,而且都是在列日炎炎下抢收,每到此时总是男女老少总动员,大人孩子齐上阵,无论是麦地里还是打麦场上,到处都是热火朝天、汗流夹背、既劳累又为丰收而快乐着的人们……。那种“喜看稻熟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场景,无一不深刻的印在了那一辈人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网络上找的几张农村收麦打麦的图片,类似的场景、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定会引起那辈父老乡亲的共鸣的……</p> <p class="ql-block">打麦场上的繁忙(网络图片),炎热与汗水、尘土与颗粒、喜悦与劳累交织在一起的画卷,永远都是勤劳者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麦收后把麦秸垛成麦秸垛……</p> <p class="ql-block">这是农村摘棉花图片(网络下摘)。吴桥县历来是产棉大县,生产队时我们村每年都规定种一定比例的棉花,分地后棉花做为经济收入较高的农作物,也深得村民们的欢迎!</p><p class="ql-block">只是种棉花周期长,一年只能种一季,从种棉、修棉、打药、摘棉到最后打棉花柴,每一环节都渗透着棉农的辛劳和汗水。</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对棉花有一种特殊的钟爱,不仅因棉花是温暖的象征,还在于他是应用于国防的战略物资,更在于棉花柴是那时家家户户烧火做饭的主要柴禾,而棉籽油也成了那时农家的主要食用油……</p> <p class="ql-block">农村分地后,我大姐家每年都种十几亩棉花,大姐大姐夫在种棉上称的上是行家里手,每年种的棉花棉丝长收成好,在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付出了更多的辛劳,直到2019年大姐大姐夫年龄已高,实在种不动了,才改种了其它作物!</p><p class="ql-block">这是大姐带着孙女在为刚出土棉苗解除塑料膜的视频,这就是劳动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为棉花耘地,随着国家农业机械化的进步,农民的劳动强度切实大大降低了,这个小型耘地机还是很实用的……</p> <p class="ql-block">看着越长越壮的棉花秧心里也是高兴极了,预示着今年的棉花产量还会高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8年5月我回老家时,小外孙在大姐家麦田里的情景,每当看到他们就会触景生情,想起50多年前我们的童年,他们有他们的幸福,我们有我们的快乐,我写的这首打油诗一定程度反映了我们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孩童七载朦胧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回想趣事乐悠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十年代农村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炕上躺来地上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未上过托儿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家散养笑哈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街小巷到处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田野草地尽情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草虫鸟见识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鸡鸭猫狗宠物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农村孩子知农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乡音乡愁润少年。</p> <p class="ql-block">这组图片来自网络,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小时候玩过的“洋火枪”……</p> <p class="ql-block">玩滚圈的孩子们(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弹球(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扣印模”的“印模”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新叠的“啪叽”,小时候普遍玩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姐(后排右二)和二姐(第二排右一)青年时期与同生产队伙伴们共游德州时合影(大概是1975年),那个年代的农村女孩,大多上学很少,都早早下地干活,帮助父母增加收入,都很能干,是生产队的主要劳动力,都为各自的弟弟妹妹们上学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把她们的青春奉献给了家乡的田园,这首诗表达了我对她们的由衷感激和赞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群欢乐农家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代青春靓丽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因时代有所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早早辍学入田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工都赛男子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洗衣做饭全能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敬长辈动真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看护弟妹用真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生奉献人人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换得和谐家家福……</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的小学老师吴瑞兰老师,她曾在七八十年代的我们村小学任教20余年,我村这一时期上学的孩子都跟她上过学!吴老师在传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把“严师慈母”的形象深深留在了学生及家人心里!那时很多学生家庭有任何困难都愿意找老师商量,很多孩子长大后都与老师保持着很好的联系,我和我的弟弟妹妹都是她的学生,我们回家时都会去看望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杨家寺初中十班毕业照,我们是76年春天上的学,78年秋天毕业。2年半的初中生活,正好让我们经历了伟人逝世、四人帮倒台、教育制度变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因我们县距唐山只有几百公里,也感受了唐山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让我感受最深切的还是教育制度的改革,虽然我们没有赶上“仃课闹革命”的时候,但也深受“批林批孔”和“评水浒批宋江”运动影响,刚上初一时还是“交白卷大学生”“反潮流英雄”“工农兵大学生”等教育环境,从初二开始就逐步转变到“重视学业”、“以学习论英雄”“全面恢复高考”的浓烈的学习氛围了。从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只有我们是上了2年半的初中,前面的上2年,后边的上三年。那时我们还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虽然对所有的历史事件我们理解的并不深不透,但我们还是深切的树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这批人应该是非常幸运的一批人。</p><p class="ql-block"> “杨家寺中学”座落在在杨家寺村东,紧临公社机械厂。虽然当时的校园设施很陈旧,学生人数也不多,每年级只有两个班,办学的历史也不长(从我们毕业之后不久,这个校址就仃用了,公社三个初中合并,统一搬到新公社学校了,而且中学又开设了高中班)但那时的校园既温馨又快乐,那时的老师既亲切还随和,当然那时的我们也是严肃认真活泼可爱,都在我的成长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让我思念到如今,也常常梦起……</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初中毕业时班委会同学与老师合影(1978年7月),这张照片很珍贵,既在于那时的孩子都很少有个人照片,更在于这张照片让照片里的人们有了更多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10月我回吴桥时,初中老同学聚会与几位美女同学碰杯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本村的两个发小玉臣(中)和俊兴(左)的合影(1999年春节),也是本家,他俩的辈份都比我大,但我们玩起来就不分大小了!这些年我们来往的最多,一见面就聊的水深火热,一坐下就喝的热火朝天,小时候我们一块玩尿泥、扣印摸、打尜、抽钵、玩啪叽的场景历历在目,一起以写作业为名打扑克、抓麻雀、学电影人物、偷大人酒喝的调皮趣事回忆起来就禁不住哈哈大笑……。最精典的两个事例我们还经常自我感动!一是做火枪出售的故事。玉臣家有木工工具,那时兴玩火枪,就是刳一木板抢托,截一段喷物器管做枪管,用8号铁丝做一枪机,用鞭炮火药做炸药的玩具枪,(有一定危险性,如在当今估计属违法事情,但那时只是小孩玩具而已)我就学会了做枪,而且做过好几把,甚至还出售给其它同学!那时我们也仅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在玩枪的过程中我甚至扎坏了自己的左手,升初中时我是戴着绷带入的学!二是合伙购书的故事。那时候我们都爱看小人书,一个小人书传来传去,经常传的破烂不堪,能看的小说寥寥无几,主要是买不起,在此背景下我和几个同学合伙买过一本小说叫“连心锁”,我们的约定是谁出的钱多谁先看最后由谁保管,我们自认那时的做法类似于现在的股份制,每当谈起此事,我们就会为当年的聪明而自我陶醉……</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初中班主任齐风池老师,他在我们班同学中留下了非常高大的形象,他对学生既严格又慈爱,总是谆谆的教诲,他广博的学识,令人叹服的教学方式令大家非常钦佩……。只是八十年代中期为支援边疆他举家迁往了新疆昌吉市,我一直与老师保持有联系,并利用到新疆出差工作机会曾多次看望老师和师母!这张照片是2019年8月再次去老师家看望时留影,那天老师一家都非常高兴,饭后在回驻地路上我即兴写了首打油诗,发在了我的一家人群里,抒发了我的师生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师生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四十年前恩师,四十年来情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师教我成长,我祝我师长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看望老师有感,分享亲人同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忘师恩俢心,延续师情养德!</p> <p class="ql-block">在老师家里,陪老师聊天、给老师敬酒、听老师教诲,总有一种幸福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9年77级师兄毕业时,团泊洼78与77级的吴桥同学合影,中专三年因我年龄最小,这些师兄都对我非常照顾,毕业后我们虽各自远赴他乡工作,但我们相互惦记、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路走来成了我人生路上情感最深联系最紧密的一群人。</p> <p class="ql-block">2021年清明时节,俊生兄邀大家吴桥相聚,毕业40年后这些师兄都已退休,唯我还在上班,从石家庄回家的列车上,我做了首打油诗,给聚会增加了很多乐趣……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回家真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月回家高铁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驰电掣好心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花绿景闪闪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好历程隐隐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亦真亦幻睡朦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似隐似现忆华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初离家追梦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今回乡老来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群老友重相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多少真情话其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举杯祝福莫须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留有此景回味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5日与俊生保国兄在吴桥运河公园散步</p> <p class="ql-block">夫人与俊生保国两位嫂子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1年12月回家时与同村发小及中专同学五家在一起聚餐</p> <p class="ql-block"> 吴桥杂技享誉世界,名震天下,是吴桥一个靚丽名片。 </p><p class="ql-block"> 吴桥杂技大世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93年兴建,大世界占地200公顷,集游乐、人文、博物、民俗、杂技培训、比赛交流于一体,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现了杂技之乡古老的民间文化风采,成为独树一帜的世界东方杂技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景区包装推出的“江湖八大怪”、“鬼手居”、“吹破天剧场”、“杂技小院”等民俗旅游品牌,倍受海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2000年杂技大世界率先步入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相继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p><p class="ql-block"> 吴桥杂技大世界历经多年开发,已形成以京沪沿线及京、津、冀、鲁四省市为客源市场主体的市场格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俗旅游景区和世界唯一的杂技主题公园。 </p><p class="ql-block"> 外地工作的吴桥人深以为傲,凡有朋友谈起家乡这门独技,总会心生自豪……</p><p class="ql-block"> 我曾多次带朋友和家人到杂技大世界参观游览,每次都兴高采烈,充满对家乡先人、艺人的崇敬和崇拜……</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8年5月我陪夫人带外孙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些神奇的表演和栩栩如生的雕像,外孙似乎也产生了很大兴趣……</p> <p class="ql-block">这是杂技大世界里有名的“鬼手居”,鬼手王保合老先生是我们邻村人,从小我们就看过他的杂技,现在他表演的“三仙归洞”已享誉海内外,他表演的“缩骨”绝技上过中央电视台,他做为老一辈的杂技艺人为家乡赢得了无数赞誉……</p> <p class="ql-block">在外地工作的吴桥人,也有一些天才杂技爱好者,这是2020年9月在省文旅厅工作的吴桥老乡万毅老弟表演,他常常在饭桌上的即兴表演“三仙归洞”,似乎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给朋友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进一步宣传了家乡文化……</p> <p class="ql-block">吴桥人生来耿直好强,在外打拼时都会相互照应!我在他乡工作40余载,结识了很多在外地的吴桥老乡,我感到我们不仅同乡同音、而且重情重义、耿直爽快、乐于助人!2020年8月在石家庄与老乡相聚时,我做了首打油诗,深得老乡们的认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桥情怀(老乡相聚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耿直爽快吴桥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重乡音情义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勤奋努力奔波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邀小聚豪气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见如故论兄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互道家长叙友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谈天谈地谈打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提杂技倍觉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鬼手缩骨真奇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喇叭唢呐吹的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要艺人代代强,家乡美誉年年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穿吴桥而过,在吴桥境内全长34公里,流经4个乡镇、25个行政村。 </p><p class="ql-block"> 虽然大运河历史上很有名气,但过去很多年,吴桥境内的大运河留给我的印象是干涸的河床,窄窄的河道,没有任何生机。但近年来,吴桥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构建“运河明珠、魅力吴桥”旅游体系,开创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已建成了的大运河公园、大运河文化展馆、牡丹园、杂技小镇、江湖大剧院、云瑧金陵杂技酒店等文化旅游设施,极大的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休闲环境,提升了吴桥的旅游形象。也全面提升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p><p class="ql-block"> 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已把到这里游园、参加文化活动当做了习惯!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在到杂技大世界观看杂技表演之后,也来这里游园观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21年12月回家时朋友相赠偶得一书,由吴桥复兴书局重印的《四言杂字》一书。</p><p class="ql-block"> 当时因自已对此书内容及意义并不了解,因此很不以为然,拿回家稍做翻看却惊叹不已,原来这本书是吴桥的先人们总结编辑、并在民间流传数百年、对当时人们的启蒙教育读本,篇幅不长、包罗万象、全是四言、易懂易记,对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做人交友、休闲娱乐、经商务农、做工做事、教书育人等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有着极强的、普遍的、精准的指导。正如邢浦忠先生在重印序中所言,这既是吴桥民间启蒙教育的样本,也是吴桥民俗生活和图书印刷史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 浏览此书我们更对吴桥的先人们而敬佩敬仰,既有“高手在民间”崇拜,更有“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这是回老家常住的酒店,吴桥百盛庄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兄弟姐妹在县城家中小叙(2021年12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经儿时幸福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只见是老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快乐村中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时也成花甲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遍南北家乡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阅尽人生家人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光荏苒春秋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珍惜当下向天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汝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2年3月26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