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五小六(4)班《家乡的风俗》美文集锦

静待花开

<p class="ql-block">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也告诉我们: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做好准备。在同学们的笔下,带给我们各地不同的风俗!</p> <p class="ql-block">上榜小作家:刘夏艳 吴冠承 倪国豪 张乔第 李燕姿 杨佳鑫 王昭鑫 郑道 李清喆 闫浩然 张竞丹 张起胜 田滋楠 黄歆轶 兰静茹</p> <p class="ql-block">团圆除夕夜</p><p class="ql-block">六(4)刘夏妍</p><p class="ql-block">“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辞旧迎新的时刻在人们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款款到来,我也盼望着越来越浓的年味之夜“除夕夜”。除夕这一天来到了,我走在大街上,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挤满了人。路边店铺都已经贴上了春联,比往常干净了许多,道路两旁的灯杆上都挂上了红彤彤的大灯笼,增添了无限的风光。整个街道喜气洋洋,到处可见中国红,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超市里更是异常热闹,大红的福字挂满了走廊,喜庆的音乐唱个不停。每个摊位前面站满了人,你争我抢的忙着购年货,恨不得要把所有的商品买个遍。大家盼呀盼,终于把团圆之夜盼来了。除夕夜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一大家早早地忙活起来,在厨房里进进出出,像一只只搬家的蚂蚁。蒸鲜鱼、切牛肉、煮腊肠、打蒜泥、做酱醋……,大人们有条不紊的准备着荤素均衡、香味扑鼻的美味佳肴,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家人的亲密合作,饭菜终于被摆上了餐桌。小孩子们把桌子团团围住,眼睛瞪地溜溜圆,张大了嘴巴,不经意间口水都流了出来。瞧,白白胖胖的饺子,像洗澡似的漂在汤汁里;烤鸭的外套是深褐色的,还贴满了金光闪闪的“亮片”;腊肠被切成了片片,褐白相间的相貌之下是一层黄色油汁……还不等人细细看完,孩子们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儿,饭菜被一扫而光。饭后,是家人们最惬意、最舒畅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着茶、磕着瓜子,讨论着一年来的收获,畅想着新年的打算。小孩子们更是乐开了花,“扑通”给长辈们磕个头,“爷爷新年好!”红包到手了,乐得一家人哈哈大笑起来。除夕夜看春晚是我们家的习惯了,春晚中唯美的画面充满了科技的力量,悦耳的音乐、捧腹大笑的小品、寓意深刻的相声、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让人目不转睛、流连忘返。除夕的夜晚,每一分一秒都是珍贵的,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家一同数着数,在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一片片欢腾的笑声回响在屋梁。真是“笑盈盈辞旧岁快乐无限,喜滋滋迎新春欢天喜地”。团圆除夕夜,最是难忘时。</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春节习俗</p><p class="ql-block">六(4)班吴冠承</p><p class="ql-block">春节是一年中我最喜爱的节日。“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灌壶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带你满街走……”唱着年谣,一起来了解我家乡春节的习俗吧。“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我的拿手好戏。我根据最后一个字的音调来区分上下联,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贴春联的习俗由战国时的桃梗(桃符)演变而来,五代后蜀君主孟昶题写在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春联。明朝皇帝朱元璋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从此“春联”这个词正式诞生,沿袭至今。人们在除夕夜有守岁的习惯,俗称“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怎么吃,如何吃的讲究,是家里最重要的事儿。在佳瑶荟萃中,鸡和鱼稳坐c位。鱼象征年年有余,鸡代表吉祥如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其乐融融。饭后家人们边观看春晚边组织各种玩乐活动。往年零时整放鞭炮,整条街碎红满地,喜气洋洋。但是现在提倡环保,大家文明过春节,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哟!大年初一的首要任务是给爷爷奶奶拜年。长辈们给晚辈发红包,俗称“压腰钱”,勉励儿孙在新一年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初二给姥爷姥姥拜年后正式开始走亲访友,互赠祝福。家乡的春节习俗里蕴含着人们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过年了,放眼中华大地,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温暖了家乡,热闹了中国,也正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年味</p><p class="ql-block">六(四)班李清喆</p><p class="ql-block">要说起家乡最热闹的节日当数春节了,春节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新一年的开始。每当此时,人们便会用最隆重的方式来庆祝它的到来。春节之前,我感到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跟着大人去街上买新衣服了。走进服装店,各式各样的服装,在灯光的照耀下异常夺目,时尚的款式,鲜亮的颜色,精致的配饰,真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琳琅满目的服装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件,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啊!好在经过我的精挑细选,以及爸爸妈妈和商店老板一番拉锯式的讨价还价,我终于把自己心仪的一套衣服顺利的拿到手了。一想到过年的时候可以好好的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心里简直比吃了蜜还甜。大年三十的早上,人人都起得很早,因为这是旧年的最后一天。从早上开始,妈妈就在厨房里忙活了,爸爸和哥哥则是忙着贴春联儿了。这可是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会贴歪,只见哥哥将胶水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刷在墙上,爸爸则拿出红红火火的春联轻轻地摁在门框上。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兴奋地远远站着,像一个指挥官一样,一边伸长胳膊指挥,一边用命令的语气说到“右边再往上一点,”“下边在往左一点,”“对了,完美。”爸爸和哥哥看到我滑稽的样子,笑的都直不起腰了。你还别说,春联一贴,年味一下子就浓了。下午开始包饺子了,只见妈妈把馅料放在面皮儿上,轻轻一捏,一个胖鼓鼓的饺子就好了。不一会儿,一群“饺子大军”就经妈妈的巧手诞生了。晚上,我们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春晚。刚出锅的饺子,皮儿薄馅儿多,一大口一个,满满的幸福感,特别是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能开心一整天。那可是象征着我将拥有一整年的好运啊,怎能不让我激动呢?年味,也许就是穿着新衣服时的温暖;年味,也许就是贴春联时的喜悦;年味,也许就是吃饺子时的激动;年味,更多的是一家人相互守望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除夕</p><p class="ql-block"> 杨佳鑫</p><p class="ql-block">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在除这天可调谓是其乐融融、阖穿欢乐,欢声笑语接连不断呢。除夕的早上,我们一家都早早地起床了。我迫不及待地将买来的亲衣服穿上,来到镜子前左看香,右看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它小心翼翼地,珍贵得像个宝。穿好新衣,我赶快来到大门前,帮忙贴春联。我端起白桨,刷在大门两侧,如果你问:那上面的谁刷呢?上面的自然是由高个子的爸爸来完成了,毕竟,我这个矮个子的肯定够不到。我将对联拿起来看了看,很疑感:咦这个贴在哪一边呢?爸爸看见了,哈哈一笑,说道:"这贴对联可是有讲究的,你得看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一声二声,就要贴到左边,三声四声就贴到右边。”我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也有这么多讲究呢,然后按照爸爸说的,将对联贴好。到了下午,爸爸妈妈开始忙着做年夜饭,像旋转的陀螺,从客厅到厨房。晚上六点,一大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桌上摆着几道菜,有我最爱吃的:红烧鱼,狮子头,青椒土豆丝,还有:凉拌牛肉,鱼头汤,炸鸡腿,薯条……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眼巴巴地望着那一个个色彩鲜艳,美味无比的菜肴。等妈妈说:“开饭了!”我第一个拿起筷子,狼春虎咽地吃了起来,心满意足,最后肚子吃得像个皮球,爸爸打趣道:“你这啤酒肚可以让小妹妹在上面蹦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心想:还不是做的菜太好吃了。就这样,大家吃着年夜饭,喝着果汁,一起干杯,互相祝福,还观看着春节晚会,每个人都乐呵呵的很开心。除夕这天晚上大都很晚才睡,家家户户灯火通宵,观看新年晚会。十二点钟,新年钟声敲响,家里不断有电话打来,祝愿彼此,互相说着“新年快乐”。手机不停振动,是朋友、亲戚发来的表情包或文字,也是说的“新年快乐”和美好祝福,群里还有人发红包,虽然钱数很少,但只为图个快乐。晚上由于太困了,我们就没有守岁,十二点后就睡觉了,带着新年的新愿望和新目标,甜蜜地进入了梦乡。除夕是忙碌而又快乐的一天,我感觉过得很充实、富足,期待着来年的除夕。</p> <p class="ql-block">咬春</p><p class="ql-block">倪国豪 六年级四班</p><p class="ql-block">爱好:阅读、绘画座右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p class="ql-block">今年的大年初四,恰逢立春时节,生机盎然、万象更新。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也在今天拉开帷幕,北京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意义非凡。俗话说的好,立春时节不能拌嘴,全家要和和气气的,这天还要吃春饼,有“咬春”之意。每年姥姥都会对我们说这句俗语,至于为何要“咬春”,那可大有来头了。听姥姥说:很久以前,有个古老的村庄染了疾病,一位老僧途经此地发现这一现象后,告知当地村民在立春时要吃冬贮的萝卜,村民们按照老僧的嘱咐进行后,疾病很快便消除了。至此之后,每到立春时节,人们就养成了吃萝卜的习惯,之后演变为吃春饼,这便是“咬春”的来历。在这一天,我们早早地外出购买食材,回来后就看到姥姥和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和面-醒面-烙饼,一套熟悉的流程配合的天衣无缝,一会儿的功夫,馍筐里就摞了一沓沓又软又薄的春饼,春饼的香味便溢出了厨房,我忍不住拿出一个,圆圆的薄饼如同镜面一样,可谓晶莹透亮。趁姥姥和妈妈不注意,表兄妹偷偷潜入厨房,两个“江洋大盗”顺走了两块面团,模仿着大人的模样进行揉捏。春饼做好后,姥姥便开始炒菜,鱼香肉丝、土豆丝、白菜粉条等一道道美味的菜系纷纷出炉,香味层层叠加,让人垂涎欲滴。一声“孩子们吃饭了”打破了家里的安静,正在客厅里抢面团的表兄妹转身丢下面团,顶着小花脸迫不及待的去抢春饼,姥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用围裙擦手,一边哈哈大笑:“孩子们不要着急,春饼啊,一定要从头吃到尾。”可还没等姥姥说完,二人就已将一张春饼狼吞虎咽了。夜幕降临,我左手握着春饼卷,右手拿着遥控器,将电视频道调至冬奥会开幕式。24届、24节气、24秒等一系列巧妙的融合和设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全家人惊叹不已。又是一年立春时,“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愿不负美好光景!</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风俗</p><p class="ql-block">六(4)班张竞丹</p><p class="ql-block">“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所谓腊八,在我的家乡就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听爸爸说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一次,他因劳累和饥饿昏倒在地,一个女童女孩发现了他。女童连忙回到家中搜寻食物,可是她家境贫寒,缺少食物,可她仍然将所剩无几的粮食收集起来,用清泉水煮成一碗粥,把粥端到释迦摩尼的面前,一口一口喂他。不一会儿,释迦摩尼苏醒了,随后他在附近河中洗了澡,终于在腊八那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熬腊八粥。这样腊八粥就流传下来,成了我们这里民间的习俗。在每年腊八的那天,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着做腊八粥了,它是这样做的:准备好大米、豆类、花生仁、枣、栗等八种食材,黏黏糊糊煮它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随着锅中咕嘟咕嘟冒起泡泡,这时香味就弥漫了整个屋子了,腊八粥就煮成了。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小孩子,会独自睡觉了的大孩子,还是嘴巴上长满了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嘴里都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家乡腊八的习俗,同学们,你们也晒一晒自己家乡的风俗吧。我叫张竞丹,方城县第五小学六年级四班学生,课余喜欢读书画画。我的左右铭是: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是我。</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风俗</p><p class="ql-block">五小六(4)班朱娅萁辅导老师:刘更</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河南郑州,它既有都市的繁华,又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爱家乡的风俗——庙会。每年的春节,爸爸妈妈都要带我回到老家过年。逛庙会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年正月初六,我们一家人又来逛庙会,虽然还有一点距离,但是远远望去,真是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此时坐在车上的我,已经按捺不住我迫不及待的心情了,一直催促妈妈把车停好。车子刚停稳,我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往庙会冲了进去。走进庙会,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大福娃,它们抱着金元宝,脸蛋红扑扑的,正在欢迎游客们的到来。其次看到的是十二生肖喷泉,它们围坐在喷泉边,每个生肖的嘴里都喷出一道水柱,好威风!一阵轻风吹过,水雾在阳光下展现出七彩的光芒,漂亮极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琳琅满目的街道了,一盏盏红彤彤的灯笼悬挂在头顶,各式各样的商铺和摊位在两边,小贩们的叫卖声真是热闹极了。看,一串串大糖葫芦笑弯了腰;听,嘎吱作响的小风车笑得合不拢嘴;这边捏面人儿的捏了个孙悟空;那边吹糖人的吹了一个小羊羔儿;还有栩栩如生的糖画……各种玩具、各样商品,真是琳琅满目。最热闹的要数庙会东边的游乐大世界了,那儿有充气城堡,有旋转木马、碰碰车、海盗船。还有打怪兽、扎气球、摩天轮、过山车等等。整个大世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我们走在庙会的街道上,人们比肩接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随处可以听见人们的欢笑声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好不热闹!年轻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走着、笑着、说着。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阵阵扑鼻而来的美食的味道。我左顾右盼,发现有卖糖葫芦的,卖凉皮的,卖大肉串的,还有卖臭豆腐的,看得我口水都流了下来,恨不得每样都尝一尝。爸爸见状,笑着对我说:“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出一道题,如果你答对了,想吃什么都可以”。“没问题”我拍拍胸脯道。“你知道庙会的起源是什么吗?”“这有何难!”我自信的回答:“人们在某一个特定的日子都会去庙里上香拜佛,小商贩们想多赚点钱,就在这一天都到庙会周边摆摊,慢慢的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庙会”。爸爸见我答得又快又好,便让我敞开了吃,于是不一会儿,我的肚子就吃成了圆鼓鼓的啦,像一只冰墩墩。今年的庙会让我应接不暇,感觉每一样都好玩、好吃,但是我的腿已经发酸了,只好鸣金收兵。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但我最喜欢的风俗就是家乡的庙会。</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春节</p><p class="ql-block">张起胜</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在方城,每当放寒假时。我就高兴得像一只小鸟一样,因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即将到来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在我的家乡又被称作小年。在小年这一天有这样一个传说:“过小年小孩子要系红绳,过大年大孩子也要系红绳,不然年兽就会下来吃了我们小孩子的。”其实这也是传说。总有一些小孩子,他们十分调皮,父母给他们系上红绳后,他们会偷偷的摘掉,可能是想见识一下年兽的模样吧!过完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忙碌起来了,有打扫房间、清理门前的落叶,也有将去年的对联换为新的……趁着这段时间人们也要开始准备一些过年所需的东西了,这时商贩们便趁着这个机会,在一些小道、路旁卖起了东西,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等等应有尽有。人们都纷纷上街赶起了年集,不一会儿一条条街道就被挤得水泄不通了,而这时一些身形娇小的孩子就会占领绝对优势轻轻松松的在拥挤的人海中钻来钻去,不一会儿就买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等到除夕夜那天,家家户户都齐聚一堂,吃着饺子、汤圆,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迎来了新的一年。新年的第一天,仿佛一切都是崭新的。我们会早早的起床,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在吃过早饭后,我们这些小孩儿就会一起到爷爷奶奶房间的来磕头拜年,这时爷爷奶奶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红包,当然这个红包在我的家乡也叫做压岁钱。拜完年后一些小孩儿会跟着父母,一起去爬山看风景。他们在路上一边走一边还会偷偷放一些小型的爆竹,但那震耳欲聋的响声,好像也想让山脚处的人们感觉到这新年的气氛。正月初六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初六大开市”,这一天就能打扫卫生了。除此之外,人们也开始陆陆续续进入了自己原先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元宵节啦!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除了可以吃到圆滚滚的甜汤圆外,晚上街道的两旁还展示着各种各样好看的花灯,大家吃完晚饭还可以一边散步,一边欣赏这些漂亮的花灯。在我们这儿正月十六的到来,就意味着春节就要过完啦!小孩子们也都陆陆续续的开了学。浓浓的年味在我们家乡回荡,家乡的春节让人记忆深刻,我爱我家乡的春节!</p> <p class="ql-block">我是来自五小六(4)班的左梦茜,今年12岁 ,我喜欢音乐 、写作 ;是一个爱好广泛 、性格多变的女孩 。</p><p class="ql-block">座右铭:是金子,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发光 </p><p class="ql-block">作文</p><p class="ql-block">《家乡的风俗》</p><p class="ql-block"> 如果让我介绍家乡的风俗 ,必定介绍我家乡的春节 ,我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风味 ,春节前几天到正月十五 ,每天都很精彩 。</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 ,大家都很忙 ,都要买过年吃的 、用的 、穿的 ,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之后都会请左邻右舍大吃一顿 。我们这里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过春节 ,这天人们都要喝豆腐汤 ,吃烧饼 。 就这样恍恍惚惚的过 了二十三,接下来就是除夕的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夕真热闹,家家都忙着贴春联, 做年夜饭 ……要做的事情太多啦了,而且“规矩”太多啦 !处于好奇之心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我看见妈妈将的"福"子倒着贴, 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 ,将"福"子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妈妈停下手中的活, 耐心的给我谈起来 。</p><p class="ql-block">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 来源"年兽" 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 "年兽" ,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跌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位老人用放鞭炮 穿红衣, 贴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 ,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 ,但如今全国都禁止燃放烟花炮竹 ,我们都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p><p class="ql-block"> 除夕晚上要吃团圆饭 ,家人团聚 ,围做桌旁 ,饭桌上鸡和鱼 这两道菜是必不可少的 ,"鸡"代表吉祥如意,"鱼"喻义年年有余。</p><p class="ql-block"> 到了正月初一 ,家家都要吃饺子 ,饺子也叫"元宝"预示着家家招财进宝。元宵节又是春节的一个高潮 ,吃汤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甜的黑芝麻糊 。元宵节什么事都围绕着"圆", 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 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 ,每到十五晚上 步行街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 为家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就是因为这样 每次都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 真可谓是人山人海 !</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虽然是在小县城。 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 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 为祖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风俗</p><p class="ql-block">闫浩然</p><p class="ql-block">“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边疆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风俗习惯。而我的家乡河南在过春节时,与别的地方相比有番别然不同的色彩。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河南正式进入了过年的“开场白”,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小年,在这一天当中,家家户户都要際灶爷,然后将灶王爷的纸像用火焚了,美其名曰送灶王爷上天。家家户户还要吃糖,这是因为人们认为糖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在上天之后,不在玉帝面前说自己家的坏话,以后一整年都可以过得顺风又顺水。过了二十三,马上就到除夕了,除夕是辞旧迎新的一天,在这一天,不管人们有多么的忙,都会从天南地北赶回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十二点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到了天正月初一,也就是大年初一的时候,早上人们早早的吃过饺子,小孩子穿上新衣、新鞋,出门去亲戚朋友们家里拜年,这时年龄较小的孩子们就会向长辈们拜年索要压岁钱,求个美好的寓意。这一天街上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了,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只有过年的这几天才能好好的休息一到了初六,街上的店铺都开门了,因为“六”一直是个吉祥的数字,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认为正月初六是个好日子,寓意着六六大顺,一帆风顺。转眼之间便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上一碗甜甜的汤圆,这象征着一家人和睦幸福,团团圆圆。吃过汤圆后和家人一起来到大街上,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店铺两边也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到处都挤满了出来看花灯、猜谜语的人们,真是热闹极了。过完十五,新年基本上就过完了,这时学生们该回到学校上课了,而在外地工作的人们这时也都得起程回到工作的地方去上班了,大家又都开始各忙各的了。这就是我的家乡河南过春节时的风俗,你也快来说说你们家乡过节时的风俗吧!</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叫董梓雯,现就读于方城县第五小学六(4)班,我的爱好是画画、弹钢琴。</p><p class="ql-block">我的座右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p class="ql-block">家乡的风俗</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在河南的一个小县城,每当元宵佳节来临时,家乡的街上总是热热闹闹的,大街小巷上的人们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到了晚上则更是热闹啦!元宵节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街上观花灯,花灯各式各样的,形态不一,当然表示的寓意也各不相同。看到满街各种各样的花灯真的让我大饱眼福,我在街上看到了一个小老虎样式的花灯,它笑盈盈的面对着来往的人们,好像是在说:“元宵节快乐呀!”可爱极了我和妈妈还没欣赏一会儿,就被拥挤的人群“带”到了另一家店门口,仔细一看那里的灯笼小巧可爱,使人想一下子把它们全都收入囊中,而让我眼前一亮的则是一个小猫手里捧着一碗五彩的汤圆的花灯,碗边还有“团团圆圆”这四个字,看见小猫脸上那甜甜的笑容,使人不由得将之前的所有烦恼都抛出九霄云外了!我和妈妈又来到了一家卖孔明灯的地方,只见一盏盏孔明灯漂浮在空中,妈妈对我说:“每一盏孔明灯都寄托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孔明灯虽然没有电灯那么亮,也没有宫灯五颜六色的那么美,但它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听完妈妈的话,我对孔明灯不仅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对它也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正在我细细的观察孔明灯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原来是人们正在猜灯谜呀!只见一个一个的谜底被猜中,我也赶快加入了其中,“反比,打一字”,我是上想想、下想想、左想想、右想想,怎么也想不起来,正在我着急的时候,妈妈说:“既然是反比,那你可以试着把比字的书写顺序调整一下,反过来写看看是个什么字”。在妈妈的提示下,我把“比”的左边先反过来写,再写右边的部分,“啊!”我大声的惊叫一声,向妈妈说道,“我猜到了,我猜到了。原来是一个“北”字。”元宵节这一天我过的很开心,也希望大家来我的家乡过元宵节!</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风俗</p><p class="ql-block"> 郑道</p><p class="ql-block">“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当然我的家乡也有,来跟我一起看看吧!</p><p class="ql-block">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约2000年前,楚国有一位十分爱国的著名的诗人, 名叫屈原,他亲眼的见证自己的国家灭亡了,却无能为力,不能效力国家,百姓们都家破人亡,生无可恋,一切景象惨不忍睹,看着今天的景象,屈原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们互相残杀,没有食物吃而饿死,悲痛万分,最终,屈原,抱石跳进了汨罗江里。后来百姓们知道后,痛不欲绝,老百姓们怕江里的鱼和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就用粽叶包了一些粽子扔进河里,因此在端午节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软软糯糯,黏甜香,香得使我见到粽子就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完全不顾我这帅气的形象。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最多,如果真要来个吃粽子比赛,冠军非我莫属。</p><p class="ql-block"> 在端午节还有插艾叶、赛龙舟、佩戴五彩绳的习俗。五彩绳是由白、绿、蓝、黑、黄五种颜色的线编织而成的,可以系在手腕上、脚腕上,甚至脖颈上,不仅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还能起到辟邪岁保平安的作用呢!</p><p class="ql-block">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家乡的这些风俗编织出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朋友,寻着那飘香的粽子味,你定能找到我的家乡,来吧来吧,方城欢迎你!</p> <p class="ql-block">座右铭: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黄歆轶 指导老师刘更</p><p class="ql-block">“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家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这里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却处处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风俗。腊月初八,简称“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煮腊八粥,我们家也不例外,这种粥是有各种干果,豆类熬制而成。这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便喝上了粘稠的香甜的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在我们这里主要风俗是吃火烧,喝豆腐汤。吃过午饭妈妈就让我出去买火烧了,到门前的火烧滩一看,哇!早已排起了长龙,我又换了几个火烧滩,可是每一个地方都是人山人海,没办法,我只能排在他们的后面,等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才轮到我,这是一年中我吃火烧排队时间最长的了,幸亏妈妈有先见之明,让我早早出来了,要不晚饭还不一定能吃到呢。回到家,妈妈已经把晚饭做好了,我们盛了一碗豆腐汤,拿着火烧摆在了灶台前,俗称祭灶王爷,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农民都有一个好收成。大年初一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这天我们早早地起床,穿上崭新的衣服,吃过早饭,开始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我们家的拜年仪式很隆重,只见爷爷奶奶高高地坐在椅子上,面前摆了一个垫子。爸爸妈妈,叔叔,姑姑他们先给爷爷奶奶拜年,磕了头,送上了祝福语。接着轮到我们孙子辈了,我跪在地上向他们真诚地磕了一个响头,并祝福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奶奶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奶奶身体不好,容易激动,身体同样不好的爷爷反应过来赶紧递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我心里乐开了花。接着,弟弟妹妹也有模有样的,学着我的动作给爷爷奶奶拜年。到中午啦,午餐是最丰盛的,饭桌上都是山珍海味,平时可不舍得吃这些。午饭过后,大人们开始了各种娱乐活动,我们孩子们也聚在一起玩着我们喜欢玩的游戏。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的习俗主要有吃汤圆,猜灯谜和看花灯。吃过晚饭,我们就到公园里看花灯了,到了那里,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人挨人,人挤人,水泄不通,花灯更是让我目不暇接,各种各样的花灯,齐聚一堂:十二生肖依次排开,各种花儿竞相开放,鲤鱼跳龙门,高楼大厦,造型逼真,更让我惊奇的是,小猪佩奇一家,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也都来跟我们一起闹元宵了……这些传统的习俗,无非是想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一年平安快乐!</p> <p class="ql-block">  欢度元宵节</p><p class="ql-block">六4班 张乔第</p><p class="ql-block">座右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p><p class="ql-block">“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月十五这天,汤圆、花灯上市,春节的一个高潮到来,我的家乡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元宵,明月当空,家家户户灯火通宵。我们家也不例外,爸爸双手端着饭碗,热气腾腾的烟气旋飞上空,青瓷碗里躺着几个软软嫩嫩的“白玉球”,我心中的小馋虫早已蠢蠢欲动,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汤勺,舀了一个白白胖胖的汤圆,透过它软软弹弹的“大外衣”,黑乎乎的芝麻馅儿隐约可见,晶莹透亮,甚是好看。我对着汤圆轻轻吹了口气,咬上一口,浓稠的芝麻馅儿涌了出来,在我的口中化开,香甜却纯粹地驻留在唇齿之间。这怎能一个“美”字了得。在璀璨的灯光下,白色的汤里倒映了满室的景象。一家人吃着、说着、笑着,温馨的气氛洋溢在每个角落。享受完这“玉球”,我急匆匆的拉着妈妈跑到楼下,姐姐和爸爸紧跟其后,刚出小区的门,映入眼帘的是家家店铺都悬灯结彩,耀眼十分。由于疫情原因,人并不十分多,但热闹非凡的气氛却丝毫未减,我们漫步在大街上,欣赏着花灯。有的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貌美如花,有的像一条巨龙将要飞腾升空,有的像一个小花苞含羞待放……为了赢得人们欢欣,店铺老板每家都尽心竭力,独出心裁,各式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令我们眼花缭乱。灯光与人流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浓”啊!“快来呀,猜灯谜,得花灯了”,随着声如洪钟的吆喝声,让我缓过神来。我穿过人群,挤到了最前头,在平台的中间,一条长长的绳子上悬挂着五颜六色的纸条,上面写满了谜语。一阵微风吹过,如同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们看着一个个神秘的文字,也跃跃欲试。这时只见妈妈抓耳挠腮,爸爸眉头紧蹙,不停地推眼镜,姐姐则用手托着下巴,自言自语道:文和武加起来不是斌是什么呀?真奇怪。在这个平台上,人声鼎沸,时而传来尖叫声,时而传来跺脚声,时而传来欢呼声。而这时的我突然灵机一动,文加刀(刀为立刀旁),不正好是刘字吗?我信心十足地交给了工作人员。啊!完全正确。我一蹦一跳地拿着花灯跑了出来,却因为高兴过度而摔了一跤,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呀!元宵节是春节的压轴菜,它虽然匆匆的过去了,可人们却停留在节日的余晖中。愿人们永远心如汤圆,绵软甘甜,眸如灯火,温暖明晰!</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春节</p><p class="ql-block">座右铭:</p><p class="ql-block">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我叫王昭鑫,今年12岁,是一个文静的女孩。我酷爱读书,尤其偏爱历史方面的书籍。我积极乐观、乐于助人、诚实守信。</p><p class="ql-block">提到春节,有哪一个中国人是不熟悉的呢?春节,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种别样的亲切,在我的家乡又何尝不是呢?</p><p class="ql-block">在我的家乡,年的气息在腊八这天就开始了,民间有句俗语“腊八过后就是年”。从这天开始年的氛围逐渐浓郁,腊八节当天人们会喝腊八粥。过了二十三,人们开始扫房,预备年货,贴春联等,有些人家是自己做年货的,会额外做一些特色小吃:炸丸子、炒米糖、炸鱼肉、做铜勺饼等等,做好的小吃,个个色香味俱全,站在灶台旁的孩子用“垂涎直流三千尺”来形容都不足为过。</p><p class="ql-block">除夕踏着欢快的脚步走来了。这一天,人们首要去祭祖,一个大箩筐,装上鸡、 乳猪等熟食及水果、饼干、糖果等,再和祖先说说话,表示并承载了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当太阳还挂在天空,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换上了新衣,欢天喜地得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太阳下山前,各家已准备好了堪比满汉全席的年夜饭,家家户户灯火通宵,伴随着欢声笑语,大家围坐在一起守岁,希望来年一切顺利。</p><p class="ql-block">正月初一这一天不能扫地,人们说那是财,一扫财就跑了。早上一定要吃饺子。在包饺子时,会在一个饺子里放上一枚硬币,谁吃到这枚硬币,就预示着那个人在新的一年里会发大财。吃罢早饭,人们会高高兴兴去拜年,给长辈和朋友送上祝福,小孩儿们最喜欢拜年,因为会收到许多压岁钱,开心极了。</p><p class="ql-block">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大街上会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特别好看。人们会走出家门逛庙会、看花灯并且拍照留念,到了晚上,一起吃汤圆,汤圆代表着这一年团团圆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风俗</p><p class="ql-block">座右铭:不怕失败的人比不失败的人强。</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我叫田滋楠,今年11岁,我的性格很开朗,喜欢交朋友,我的爱好很广泛,喜欢看书,喜欢跳绳,还喜欢画画。</p><p class="ql-block">盼望着,盼望着,激动人心的元宵节终于到了。都说“正月十五过元宵,过了元宵过完年。”元宵节也就是春节的尾声了。</p><p class="ql-block">提到元宵节,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吃汤圆了,煮好的汤圆,白白的,圆圆的,看了就忍不住想要吃几口,汤圆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的,因此,吃汤圆也就变成了过元宵节时必不可少的环节。汤圆的馅也是各种各样的口味,有的是甜的,有的是咸的,代表着一家人甜甜蜜蜜的,咸的就表示一家人在一起过有滋有味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家家户户准备好了汤圆后,有的人会把两种口味的汤圆混合在一起,两种汤圆在锅里煮着,像是大人们说的“双喜临门”。甜咸混杂,从锅里捞出时,看不出哪个汤圆是哪种馅的,这就要看运气了。盛一勺汤圆端起来看着,端详时感觉像一个“白胖子”端着汤圆往“血盆大口”送去。刚放进嘴里有一股软软的口感,咬一口,有时会有一种甜甜的滋味,换一种口味入口时有些咸还带着花生仁,小小的吃起来脆脆的,这样的汤圆让人吃起来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晚上,夜幕降临,广场上各种各样的彩灯映入眼帘,真是灯的世界,人的海洋。广场上各种花灯五颜六色,真是“火树闹银花,万头攒动赏花灯。莫怪人称第一景,亿兆星斗灿龙宫”。</p><p class="ql-block">春节到元宵节这一天就结束了,家乡的风俗令我难以忘怀,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风俗。</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 我是来自五小六(4)班的李燕姿,今年12岁,我喜欢音乐、写作;是一个爱好广泛、性格多变的女孩。</p><p class="ql-block">座右铭:</p><p class="ql-block">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p><p class="ql-block">作文:</p><p class="ql-block"> 《闹花灯》</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过元宵,过完元宵过完年。"元宵是春节的尾声,过完元宵,春节也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就一起去广场观灯了。这时,夜幕已经拉开了,广场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花灯,真的是灯的世界,人的海洋。真是"火树银花闹全城,万头攒动赏花灯"啊!</p><p class="ql-block"> 随着拥挤的人群,我们一路向前走。道路两旁摆满了摊位,卖灯笼的、卖玩具的、卖吃食的……应有尽有。几个稚气未脱的小孩捧着花灯,互相欣赏,追逐打闹,大人们也聚在一起聊天说笑。</p><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走,五颜六色的花灯接踵而至,有的是各种动物,有的写满了对人们的祝福,还有的写上了灯谜,许多人围在那里猜谜底……</p><p class="ql-block"> 还不等我们细看,就被拥挤的人群推到了一盏大型机械灯前,一位童子正在打金蟾,让它吐出更多的钱,前面有一个聚宝盆,盆上写着"吉祥如意",这是在祝福人们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欣赏着花灯,我不禁想起了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猎人无意间射死了一只神鸟,天帝大怒,让天兵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一位老者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正月十五那天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烟花,让天帝误以为凡人已经被消灭了。后来人们果然躲过了一劫。此后,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观赏花灯。</p><p class="ql-block">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你们又是怎样过元宵的呢?</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叫兰婧茹,今年12岁了,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我的兴趣爱好是美术、舞蹈、读书。</p><p class="ql-block">我的座右铭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努力学习,做最优秀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春节风俗多</p><p class="ql-block"> 六(4)班兰婧茹 </p><p class="ql-block">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民俗。从腊月到正月,几乎到处都在忙年,我们的习俗文化底蕴分浓厚。</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彩排。这天,我们家家都要吃火烧、喝豆腐汤。我们之所以吃这些食物是为了祭灶王爷。而且在这天里我们还会吃糖。寓意着人们美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过了二十三,我们大家就更忙了,春节一下就到了,腊月二十四这天我们还要大扫除一次,叫做扫房。说的就是除旧迎新。</p><p class="ql-block"> 除夕可真热闹啊!每个人都穿着新衣,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贴好红红的对联。在以前我们都会放鞭炮,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有一种兽,叫做年兽。每在过年的时候,年兽就会跑出来吃人,随后有人发现年兽害怕鞭炮声和红色的东西,所以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在门外贴上红红的对联,然后开始放起鞭炮。从那时起,年兽就在也没有出来吃人了。这些习俗一直相传下去,直到现在。可是因为某些原因,放鞭炮这个习俗也就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寓意着来年团团圆圆。吃过晚饭我们还会一家人在一起熬夜看春晚,都要守岁,寓意着人们美好的盼望与长寿。</p><p class="ql-block"> 在初一的早上和除夕的晚上光景截然不同。初一,每个店铺都关上了门,街上人烟稀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全城都在休息。</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夕虽然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是明月当空。我们在这天晚上,我们都会吃饺子和汤圆。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在正月十六春节愉快的结束了。学生们都要去上学,大人们要去照常上班。但家乡的风土人情令我难以忘怀。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春节,更爱家乡的民俗风情。</p>

家乡

春节

春联

妈妈

除夕

人们

风俗

春饼

新年

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