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惦着……

秋高气爽

<p class="ql-block">  如果好雨知时节,我们也会像刘湛秋一样喜欢四季的雨。这过年的雨持续的时间也太长了,未免让人厌烦,以致阳光灿烂的日子让人欣喜若狂,因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阳光,让人等得太久了,恰遇周六……</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五侄儿侄女盛邀家人聚会于徽煌府第的热闹还未散尽,我们又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路,依然弯曲延伸;人,同样只能简约从行。因为供职于国内外各行业的家人无法聚齐,连小安歌正嬉在云南的玉龙雪山。依然咱们的老妈领航😀,家乡的景点是常看常新👍</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块指示牌无论年龄叠加多少心速都会莫名加快</p> <p class="ql-block">  拜完了长辈的年就到哥哥家——“光荣之家”“美丽庭院示范户”,嫂子忙得不亦乐乎……兄弟姐妹又在老家相聚了,一年一度是必须的😀</p><p class="ql-block"> 家人相聚无非是聊家常和吃喝,再游游熟悉的青山绿水。</p> <p class="ql-block">  拿手术刀的午餐竟然只爱这款,咱们也爱但牙口不照了还忍不住要尝尝😀,<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轻才是硬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次重点说说访故园——洽舍乡平塔村,我嫂子成长的第二家园。平塔村在脑海里已根深蒂固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前初中学历的哥哥把高中学历的嫂子娶回家了,文革时期读高中也是推荐政策,贫民的孩子总是被干部子弟挤下“独木桥”的。试想一下,我哥能娶到嫂子是不容易的,老爸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因为嫂子跟我二姐是同学,去我家玩过。几年过去了我爸对她依然有印象,说她面相好有福气,于是亲自登门说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物资还是很匮乏的,粮食和布匹等都是凭票购买,劳动人民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活水平仅仅是温饱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勤劳善良的父母亲把一大家人的吃穿用度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所结余才能给他们的大儿子办喜事。那年月农民家庭给儿子娶媳妇是真不易,女方家的要求男方必须做到。记得是1981年的夏天,老爸带着我和二姐去粮站买了一百斤大米,挑到平塔村嫂子的养父母家,因为路途远还是高山上的羊肠小道,老爸让我俩用扁篓帮助背些米减轻他的承重,三人都汗流浃背,上到接近山顶的路段,再把大米倒到他的两只大袋里,爸独自挑着送达,我俩返程了。为何不让我俩上到山顶,因为到山顶平塔村的人也许就会看见,就要我们一起去徐家吃饭,那样就是麻烦人家了。我爸一辈子总是怕给别人添麻烦,而又以帮助别人为快乐,这样的为人处世之道,都遗传给了他的儿女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基因力量的强大</span>。当年大概是粮食最珍贵的了,亦或是没有合适的物品相送。所以“平塔”只是存在我脑海里的一个名词。</p> <p class="ql-block">  时隔四十年的今天,前往一直处于想象中似乎神秘的平塔,而且是兄弟姐妹们同行,哥说还有随行“记者”,将为咱们留下永恒的瞬间,幸甚至哉!</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前行,途经长潭中学,原校已不存在,但对上学的路情有独钟,此刻四位的思绪一定奔向了少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去过平塔的今天也带错路了,因为农村的路况改观太大,走错路也都是美丽的风景,一路欢声一路歌……</p> <p class="ql-block">这才是上平塔的路,全是宽宽的水泥阶梯。</p> <p class="ql-block">  这片原本完整无缺的苦丁茶树叶,一人一口被尝成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  上到平塔才真切感受到地名的名符其实——平平坦坦,脑海里立刻出现一把“椅子💺”的造型,椅子的脚很高,椅背则短而缓,五座土楼散落在椅座的平面上。只有五户人家即徐家五兄弟组成的一个高山村,现在只剩下三户人家了。这里的土楼比我老家还有阳产等地的土楼更别致,楼上正面墙体上接近屋檐处造有一长条廊式横窗,大概是给楼内通风并采光而设。</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真好客。来的都是客,茶水不分家,唯一一户<span style="font-size:18px;">砖木结构的主人把我们让进了家,又是泡茶又是拿瓜子柿饼等招待,女主人说,两个儿子都在杭州定居了,一共有五个孙辈了,大儿家三个小儿家两个,还硬把柿饼塞给我姐让带走……今天平塔只有</span>五个六十上下的劳力,是为回来做茶季准备,空闲时间几乎没人待在家里,他们都在各个城里带孙辈。</p><p class="ql-block"> 后来大家全集中在嫂子的娘家门口谈得不亦乐乎,土楼的墙体虽然有些斑驳脱落,但屋内确实丰富多彩,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对老屋的怀念之情,仿佛就是老屋的再现……。嫂子的弟弟在家,又是人手一杯清茶,因为高山无污染茶叶用山泉水冲泡而香气扑鼻,我爱不释手,将其倒入自己的茶杯。</p><p class="ql-block"> 哈哈,本来我大姐跟嫂子的弟弟还有一说……😀他们说起往事还是津津乐道的,因为他们年轻时的感情是太纯洁了,现在各家又都生活美满,子孙满堂了。</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七十岁的农民大嫂手机玩得乎乎转,还大谈“流量”等网络方面的词语,随即把前几天下大雪时拍的照片找给我们看,那雪景是真漂亮,背阴的地方现在仍有雪。</p><p class="ql-block"> 站在平塔还可以远望黄山的最高峰——莲花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时间不早了该返程了,两车上到大道,途经“鲤鱼观景台”依然不放弃,此刻观景台上特殊:一对来自北京的年纪奔六的旅行达人,对着青山绿水正在用餐,火锅里热气腾腾,因为夕阳西下是晚餐时间了,特制房车就停在旁边停车位上,说晚上就在此地安歇。摄影爱好者余哥适时拍下了这一幕:你在观景台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拍下了你!</p> <p class="ql-block">回到哥哥家,嫂子又端上刚出笼的大白馒头,尽管不饿也禁不住美食的诱惑。边吃边跟嫂子开玩笑说:“你要感谢老三,是她把你带到这个普通而温暖的家,然后才有一双出息的儿女……幸福感爆棚,哈哈哈……”一阵欢乐的笑声冲出了客厅😀,已经长眠于屋后的老爸如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无限欣慰的!🙏</p> <p class="ql-block">  厅堂厨房任意自如的侄女等两孩子兴趣班结束从屯溪也赶到了,接着就是晚餐,一屋子的家人好热闹哦,咱就是吃个不停,回到屯溪的家晚上九点多了。</p><p class="ql-block"> 故乡行,大家玩得快活,可把哥嫂忙坏了,家人不言谢,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代表小姐妹真诚地道一声:哥哥嫂嫂您辛苦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往后保重身体为首要!随</span>行记者您辛苦了!为大家记录行程增添往后美好的回忆!本次活动组织者您更辛苦了!👍👍👍(注:篇中像样的图片和视频都是随行记者夫妇提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