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不是教别人读史的方法,而是思量自己的读法,力争找到适当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于更有效的阅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史书太浩繁了,全部读原著当然最理想了,可惜对于我来说,这样会有诸多困难和不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是史料积累不足,外加我的文言文底子不厚,读起原著来挺吃力,特别是时代久远的经典著作,实难读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是兴奋点不集中,耐性不足,对于大部头儿的著作心头打怵,两眼泛花儿,很难坚持始终,多数情况下是始读终弃,或者是开个头就晒那里,不知什么时候,或许永远也不会再摸起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此,我读原著确实挺勉强的,近些年来,也算读了不少书,但是咬牙硬读下来的结果是,胡巴乱啃,零星散乱,条理不清,一团浆糊。其中难免夹杂许多错解、误解,更多的是不求甚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鉴于这种情况,我调整了一下策略,转而阅读一些翻释和解说之类的书籍。这一类的书更多,历代积累下来,就更有规模,我看十倍甚至百倍于原著,也不算夸张。如果把原著称为一级的话,这后一种可以称为二级或三级史书,它们的比例大概就是1:10或1:100。如此,就面临着一个幸福的烦恼,选择性困难,我究竟要看哪个的书方好呢?这又不是黄帝选妃,不仅有人帮着把关,而且如果是只看脸蛋儿漂不漂亮,招来让朕看上一眼就可搞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没有选妃的机会,无能把一大堆书全招到一起翻拣,再说了,光看一下书皮也不顶事,毕竟封面不是脸面,有的封皮倒是漂亮,但内容却粗陋不堪,还有的书皮一般,但内容可能优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没有办法,只好按作者的名气来选二级史书。这个名人,那个学者,这个大师,那个坛主,他们的著作,还有一些除上述名人之外著名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等这个家、那个家推荐的书,我又买来一大堆,也读了不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实话实说,这二级史书读起来确实容易了许多,因为它们绝大多数是通俗易懂的,因而读起来也轻松了许多。但是,这里也有问题。一是其中也是鱼龙混杂,有优有劣,而且多是一家之言,谁也难保没有偏颇和错误。这些瑕疵,如果你信实了他,他就把你引到了沟里。二是读了二级或三级史书之后,你觉得挺便利,然后就继续读同级别,甚至寻求更有趣更轻量级的书,你会满足于此而止步吗?不知别人怎样,我却是陶醉了一阵子的,然后就觉出一些寡淡的味道,于是回过头来又瞄上了原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然,这也不是一清二白地把二级史书完全抛开了。我再一次地回归到了原著之上,但也与前一次的阅读有了一些区别,有了不同的感受。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二级书使我掌握了原著故事的梗概,正如学外语,你直接看外语大多不容易读通读懂,于是你就去看译文,看完译文再看外文,就顺畅了许多,之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二是二级书讲到精彩之处会激发你的兴趣较真儿的天性,我非要看看原著到底是怎样说,是不是你瞎胡滥编的东西来骗人呢?于是再翻原著,印证一下,哦,原来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也就是说,我读过原著衍生的二级史书,对于读原著是有帮助的,不能抹杀这些二级书籍的功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近些年来,也许自古就有,一些史学家的著作,不应归为史学原著的衍生物,而应该说是一种创作。这些创作虽然也是基于原著的,但它们与解释和翻译原著有所不同。一是综合性的,不是一对一的。二是有创造性的阐述,或者是有个人的观点。三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或者自己的史学观。如此说来,诚然比二级史书高明了几个量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最近在读易中天的“品读中国书系”的几本书。我的感觉,这就属于高出几个量级的著作之类。这些书,不仅是基于原著,更是一种研究,或者说是一种学术著作,读来非常有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看到作者在书海中畅游自如,信手有得的那种情景,真的让人眼谗,恨不得一头扎进那书海,游他个三进三出。换句话说,能大大地激发你去读原著的兴趣和欲望。于是,我又抄起二十四史,这回,我从《史记》之后的《汉书》开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不知道这回的兴趣能保持多久,也不知道我的耐力有多大,但我以已有的经历证明了,把原著与高量级的学术著作结合起来,这样的阅读是很不错的,值得一试。我决定,今后一段时间我就试验一下。也争取再挖掘一下后一种书源,然后再介绍给大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就这样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