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容新颜,相约“虫逢” ---参观滨州市博物馆昆虫展

轻舞飞扬

春回惊蛰始,雷动艳阳开;草青冬已去,雁归碧空来。雨水已过,惊蛰将至,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与热情,2月26日上午,滨州学院附属小学2020级11班家委会联系了滨州市博物馆,组织孩子们参观了“虫逢”世界珍稀昆虫标本展。 <p class="ql-block">  集合,久别重逢,一见面孩子们很激动,现场一直很热闹。</p> 讲解员非常专业,很耐心,对孩子们很热情!感谢讲解员的付出! 本次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昆虫的起源与进化。通过化石和琥珀标本,让孩子们真切的触摸远古。昆虫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经历了地球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灾难,许多古老的生物类群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被淘汰,然而昆虫却在生存竞争中生生不息、繁衍至今。<div>  </div> 在进化过程中,昆虫随着地质变迁、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习性也由简单趋于复杂,这些变化通过偶然的地质作用以化石和琥珀的形式得以保存,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生命的历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第二部分介绍了昆虫的分类,精选了昆虫界的十大之最,惊人的数据、实例刷新孩子们的认知。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已发现100多万种,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比所有其他动物种类加起来都多。<br><br> 展览甄选了有代表性的几个目的标本,其中以鞘翅目和鳞翅目标本数量最多、体系最完整。鞘翅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一大目,共4亚目(原鞘亚目、菌食亚目、肉食亚目、多食亚目)30多万种。 第三部分介绍了昆虫的身体结构,描述了昆虫的口器、触角、足和翅的形态功能,详实的图片、逼真的模型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触角长在头上,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昆虫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 第四部分展示的是“我们身边的昆虫”,各具特色的滨州地方昆虫瞬间拉近您的童年回忆。我们小时候常见的蟋蟀、蜜蜂、屎壳郎等昆虫,现在却变得很难见到! 第五部分是昆虫与文化,无论是《诗经》里“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浪漫,还是鸣虫文化的源远流长都是昆虫文化的代表。 让孩子去触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奥秘,昆虫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孩子们可以近距离地观赏珍稀昆虫标本,了解昆虫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走进妙趣横生的昆虫世界。 小小昆虫,大大奥秘。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昆虫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据资料记载,昆虫的历史比人类要早很多,昆虫最早出现于四亿多年前,比鸟类的出现早了近两亿年,是第一批出现在陆地上的动物,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古老的“动物家族”。 活动中,集体观看了动画片,让孩子们变换视角,以昆虫的眼睛看世界…… 孩子们还体验了昆虫拼图,玩起了跳跃过关的小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p class="ql-block">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听到模拟的昆虫声音,我们好似身临其境,看他们听得多认真!</p> 庄周晓梦迷蝴蝶。蝶在古往今来,就象征着人类幸福、和平、吉祥。相传,在远古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庄周,一日梦见自己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悠然自在。浓睡醒来,惊奇的发现,自己依然是庄周。回想温馨的梦境,不知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成为了蝴蝶。于是,这个千古争鸣的故事;这个庄周一梦的蝴蝶,共同证实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万物共生的哲理。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是一次参观活动,也是一次体验之旅,亦是一堂生动的生物课。通过本次活动,迅速拉近孩子们的距离,让孩子们尽快回归班级,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让孩子们走进昆虫的世界,开拓眼界,激发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p>

昆虫

孩子

亚目

蝴蝶

标本

庄周

参观

部分

动物

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