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 庐山共有90座山峰,大部分山峰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峰间散布着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庐山,又名匡庐。相传,周烈王时,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却屡次回避。之后,便潜入深山,消失得无影无踪。世人传说他成了仙,人们便把他学道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故得名“匡庐”。到了宋朝,才改称庐山。 庐山云雾是庐山一大奇景。 庐山年平均有雾192天,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变幻莫测。 庐山云雾有时丝丝缕缕,有时朦朦胧胧,更多时候是铺天盖地涌来,让人措手不及,难分东南西北,难怪苏轼会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叹。 在山中,若是遇上大雾,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却有宛若神仙之感…… 庐山云雾孕育出中国传统名茶“庐山云雾茶”。 庐山种茶,始于汉朝。东晋时东林寺名僧慧远,更是在山上聚集僧徒,劈崖填峪,发展种茶。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挖药采茶,并写下诗篇:"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 宋代被列为"贡茶"。明代“庐山云雾茶”名称已出现在明《庐山志》中。 庐山云雾茶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的独特风味。 庐山云雾茶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我曾先后三次游览庐山,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第一次从好汉坡登上庐山的经历。 当天,一早出师不利,错过了九江到庐山的班车,一个开“三脚卡”的上来拉客,说可以送我上山。结果,到了莲花洞,说“三脚卡”不能上盘山公路,只能到此。他给我指路,说沿好汉坡上行,可直达牯岭。 “好汉坡”是从庐山北侧山脚下莲花洞步行前往牯岭街的山道“莲牯路”中间的一段婉延而上的石阶小路,地势险竣,林深谷幽。山道全长9公里,其中仅好汉坡就有石阶1100多级。 百丈崖。 好汉坡起点。 “民国警察署”旧址。 “民国休息室”旧址。 滴翠亭。 近百年来,好汉坡上走过了近代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领导南昌起义的周恩来、朱德、叶挺就是从这里上山,在庐山商讨起义大计的。 刘少奇上庐山养病,也是从这里登山的。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带着学生从这里登山考察,在龙首岩发现了第四纪冰川的化石。 旧时九江到南昌的古驿道就是从莲花洞前绕过的,那些上庐山别墅度假的洋人与中国的达官显贵,都是从这里让轿工抬着他们上、下庐山的。 蒋介石从1928年起,除了抗日战争时期外,年年都上庐山。国民党的要员也蜂拥而上,庐山成了国民政府的夏都。他们上山都走好汉坡,不过都是由轿夫抬上去的。 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在庐山调解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多次上庐山,走的也是好汉坡。 解放后,逐步修建了庐山北山公路、南山公路,这条山道就被冷落了。除了附近的山民和少数登山爱好者,就很少有人光顾了。 好汉亭。 好汉坡上,流过了悠悠岁月,留下了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我的记忆。 我登上好汉坡,并非自觉的选择,而是被迫无奈。然而,过后每每回忆起来,却又是庐山留给我的最为深刻的记忆。 当我爬得气喘嘘嘘,两腿发颤的时候,我向道旁茶棚卖茶水的大爷寻问到牯岭还有多远时,得到的回答是“还有7里”。 又爬了好长时间,实在累得够呛。看到道旁一当地山民,我再次寻问到牯岭还有多远,得到的回答是“7里”,我一下子懵了…… 无可奈何,只得硬着头皮向前、向前、再向前。 已经记不清楚,到底用了多少时间,终于看到了半山亭。 “半山亭”并非建在半山之上,只是在峰腰而已,到了半山亭也就离牯岭不远了。 这是望江亭景区入口,好汉坡至此结束。 “庐山抗日石牌坊”建于1946年,毁于文革,20世纪80年代重修。立柱前后分别刻有时任99军军长梁汉明的撰联,正面:“灵钟庐岳,气壮天池”,横额“浩气长存”;背面:“天地正气,星汉照人”,横额“捍国护民”。 “庐山抗战纪念碑”建于2007年,是在原"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碑基上重建的。 望江亭。 这里原为"烈灵台",文革中被推倒。重建后更名为"望江亭"。 剪刀峡。 牯岭镇。 “牯岭”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海拔1164米,方圆46.6公里。 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牯牛岭的长冲,在这里兴建住宅别墅,此处得到逐步开发,并把牯牛岭简称为牯岭。 牯岭街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是一座美丽别致的公园式小山城,三面环山,一面峡谷,东为大月山,西有大林山,南为牯牛岭,北临剪刀峡豁口,是名副其实的天街。 牯岭街商店鳞次栉比,有邮局、银行、电影院、大会堂;有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的庐山大厦、云中宾馆、芦林饭店;还有西式别墅上千栋。 牯岭广场。 牯岭庐山恋影院。这里长年累月只放一部电影:《庐山恋》。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