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民国)“西北丛书”   李   元

李元

<p class="ql-block">我收藏了几本民国时期写作或出版的有关考察西北边疆的书籍,主要有林竟著的《西北丛编》、俞文湘著的《西北游牧藏区之社会调查》、唐柯三著的《赴康日记》、严德一著的《边疆地理调查实录》等。</p> <p class="ql-block">  这些书从出版距今已有七八十年了,尽管年深日久,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学者和作者,在考察和研究西北边疆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情况时所表现出的学风和作风,还是令人佩服和称道的。</p> <p class="ql-block">  以《赴康日记》的作者唐柯三为例,他是蒙藏委员会的委员,奉中央命赴康调解康藏纠纷时,用了14个月,驰驱两万余里,举凡足之所经,耳之所闻,目之所见,与各方面交涉之情形以及康藏之民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等,用约七八万言的日记,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其中作者旅途艰险,还经历了“兵变”,如日记中这样记载“斯时突有一兵奔至,开枪射击,其弹掠余面而过,热炙肌肤,药气刺鼻。”由此可见,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深入康藏之地,是需要一番勇气的。</p> <p class="ql-block">  难怪194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北游牧藏区之社会调查》一书的作者俞湘文,在该书中说“西北甘青川藏四省边境的游牧藏区,可称为中国西部的一个神秘区域,因交通阻塞而行旅极为艰难,进入其间,往往数十里无人烟,衣食住行之一切工具,包括牛马、帐篷、粮食、炊具等,均需备齐;加以该区藏民素称强悍,行旅其间,甚多危险,故极少有人深入者。”</p> <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民国时期确实有一些有识之士,不惜吃苦冒险,深入西北边疆进行实地考察。《西北丛编》的作者林竟(1894——1962),毕业于日本东京政法大学。</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林竟曾担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甘肃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他考察内蒙磴口时,夜宿宁夏护军盖的营房,“门户未备,寒气侵入,籍煤取暖,因无火炉,就地燃烧,满屋黑烟,不可向迩。余昨日已受煤烟教训,胆寒矣,与雪峰二人,宁睡冷房,不愿趋炎也。夜间草草用饭毕,以油布障窗,地毯挡门,和衣而卧,度一寒宵。“能经受如此艰辛,令人赞叹。该作者在此书的自序中坦言:“具有二百三十八万余方英里,居全国七分之四广土,蕴五行百业之精英,为历史文化之起点,江河之所源,高山之所始膴膴焉宜牧也,荡荡焉宜农也,輨欧亚之中枢,具天然之原料,则宜工而宜商焉。至于强邻窥视,世界之争端隐藏,种教分歧,国家之安危所系,此非今日西北之现象乎。然举之以示国人,知之者,有几人哉……至于苟且偷安,夜郎自大,忘慕燕鼎鱼之忧,启白氛赤炎之祸,则尤足令人惊心动魄焉。”</p> <p class="ql-block">  该书作者对西北的经济、交通、教育、宗教、民俗,考察和记载的比较详尽。 2016年1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对此书再版发行,可见其虽经历了改朝换代,其书价值仍存。</p> <p class="ql-block">  作为藏书者和阅读者,多少掌握一些有关书籍的历史和故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有利更进一步了解那些作者,尤其是对不同时期产生的著名学者和作者的时代背景极其本人奋斗历程。也就是先知其人,然后再读其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