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深圳龙岗大芬油画村师姜老师供图</font><br></h3> 在书法领域中,与时间关系词有直接挂钩的名言当然是万岁枯藤了。<div><br><div> 顾名思义,万岁就是一万年,一条存在了一万年的藤,虽说表面枯了,但时间在它身上留下了印记。其表现藤条的外部就是不规则形状,看上去表皮干裂无数,其生命力的顽强让人叹为观止,其风格是苍劲有力,具有一种不屈不挠、不断向上的力量。<br><br> 书法艺术的线条,其力量的表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爆发力式的,例如古人所说的:“点”如高山堕石、“横”似悬崖勒马、“竖”似弯弓发矢、“撇”为高屋掠燕、“捺”如金刀磔(zhé)肉,这是用自然界的物象来比喻书法线条的爆发力,是动静相结合中又强调动势的写照。</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1> “万岁枯藤”的力量表现不是这种,<font color="#ed2308"><b>而是一种慢慢地往前或往上的力量,它不强调爆发力,强调的是凝聚力,是内力。</b></font><font color="#333333">比方说</font>我们站在大货车后边,看货车慢慢倒过来,它虽然速度很慢,但这种压迫感一点也不比快的轻松。</h1><div><br></div><h1> 万岁枯藤就是以这种内力式的积聚,以量变到质变的形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震撼。这样的线条往往高古和浑穆,如果线条的中间出现飞白,外轮廓不规则,那就是万岁枯藤了。万岁枯藤这种审美表现也是书法艺术中金石气表现的基础。<br><br></h1><h1>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是对书写万岁枯藤的直接描述,这描述中<b><font color="#ed2308">对</font></b><font color="#ed2308"><b>用笔的概括有两个大的特点:一是变化;二是积其点画。</b></font>除了力量的表现,书写要出现万岁枯藤这种效果,对用笔的要求就是上面这段话所描述的内容。所谓变化,就是变起伏于锋杪,殊衄挫于毫芒。</h1><br><h1> 这两句话说了两方面的内容,<font color="#ed2308"><b>一个是笔的提按、一个是笔锋的转折。</b></font>通过用笔的动作调整,来达到书写线条的形状变化,特别是外部的不规则起伏。积点成画,其速度偏向慢速,积点需要时间,它不同于帖学书写的一扫而过,有时会出现中怯的问题。积点成画避免了中怯,但运用不好的话会产生板和滞的毛病。</h1><br><h1> <font color="#ed2308"><b>要表现万岁枯藤的效果,除了用笔动作和速度要注意之外,墨法也是很需要讲究的。</b></font>写万岁枯藤这种效果,墨不能太淡,水分不能太多,要以浓墨为主,在书写过程中,利用笔的动作,使线条中间出现少量的飞白,线条的轮廓呈现不规则的形状,最好是线条的周边还有少量的墨洇出来。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万岁枯藤是自然的现象之一,虽说是用这自然现象来比喻书法线条的美,但从本质来说,这种书法线条的美感是和万岁枯藤这种美感是一致的。</h1><br><h1> 也就是说,<b><font color="#ed2308">书法的线条不仅仅是模仿这外在的自然形象,还要在内在审美上和这自然形象的审美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恰恰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font></b>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练书法的人,技术很过硬,但写出来的作品老是缺少美感,就是没把技术层面提高到审美层面,没有技术,谈不上有美感,但技术不等于是美感。笔性好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作品,我们从这个道理往上说,也就契合了传统中强调的技进乎道了,而道法自然。这在历史上是举不胜举,例如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而提高书艺,悟出草书等笔法,怀素观夏云多奇峰,夜晚听江上的涛声,启发了书法创作的灵灵感;而我们观察那万岁枯藤干裂的表皮,弯屈但不断向前进的身躯,或许我们能领悟到什么!</h1> 所以,当我们带着这种审美的眼光去书写、去表现时,万岁枯藤这种自然形象的内涵,将在不断调整笔锋、书写速度、墨水的不同比例中,在我们的笔下流露出来。藤要老,渴笔、飞白、焦墨是必不可少的,老藤和它们相似之处是求干、求涩,但书写时并不是一味求干涩,当然更不是枯槁,而是要在苍老中蕴含着生机,所以要用墨要利用笔头的水分对线条进行湿润、洇化,使线条墨色深浅相互呼应、相互对比又浑然一体,使之产生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使之成为我们书法创作的表现手法。孙过庭强调:“带燥方润,将浓遂枯。”黄宾虹说线条要“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正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