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1995年1月1日,国务院以国发1995(2)号文印发通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务院决定进行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p><p>1995年5月7日,宜昌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宜昌市第三次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副市长李宗柏任组长,我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这是继十年前参加了宜昌市第二次工业普查后我再次受命负责全市的工业普查工作。</p><p>8月28日我向市长办公会作了专题汇报,第二天李宗柏副市长主持召开第一次领导小组成员会,会后以宜市1995(53)号文印发了市政府《关于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准备工作的通知》,9月8日,市工普办印发了《宜昌市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实施方案》,九月底,各县市基本做到了工业普查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p><p>地市合并后的首次普查要求高、难度大,为了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首先从普查单位的清查开始:以上年度工业统计年报为基础,由各工业主管部门提供企业清单,再与工商、税务、乡镇企业局一道深入到乡村、街道摸底登记,通过认真清理,全市应参加普查的单位35452个。其中应填甲类表111个,乙类表1640个,丙类表332个,丁类表32965个。</p><p>摸清家底后,立即开展了企业基础整顿工作。1995年10月,市工普办与市经委共同签发《宜市工普办(95)03号文〈关于开展工业企业基础工作整顿的通知〉》,要求企业对照整顿的内容,结合厂内实际,将原始记录、台帐、卡片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做到数出有据。</p><p>为了帮助企业搞好基础工作,市工普办设计印制了5000册统计台帐,使各企业的台帐更统一、规范。</p><p>随后市工普办抽查了20%的企业,发现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按要求进行清理和补充,对少数不合要求的采取补课和重新再来的办法限期整改。由于开展了企业基础工作整顿,加强了统计基础管理,为填报普查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实现“科学管理”创造了好的条件。</p><p>为了吃透省里精神,我带领各县市27名业务骨干赴孝感参加省工普办举办的培训会。回来后市县工普办先后办培训班27期,培训骨干3300多人次;乡镇办培训班132期,培训4900多人次。订购省工普办印发的〈第三次工业普查组织与实施〉3000多册,还派多名计算机数据处理人员赴省学习、取经。由于我们既抓“硬件”(报表学习)、又抓“软件”(数据处理),因此确保了普查数据质量。</p><p>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普查工作。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市第三次工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并配套印发宣传口号,还与市日报、晚报、电台、电视台等各家新闻单位联合,使工业普查做到报纸上有报导、电视上有形象、电台上有声音,形成了普查的宣传主体,12月26日,请李宗柏副市长接受两报四台记者专访,就做好工业普查工作发表专题讲话,从而把全市的宣传工作推向了高潮。</p><p>各县市也加大了普查的宣传力度:宜昌县在小溪塔和各主要乡镇街道悬挂条幅100多幅,张贴标语1000多张,办宣传橱窗、黑板报20多期,电台、电视台连续十多天播放工业普查宣传口号,同时还播放工业普查会议新闻、工业普查有关知识和统计法律知识问答等,收到了良好效果。枝城市出动宣传车用一周时间到各乡镇进行宣传,电视台记者连续四天跟踪报导,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p><p>为了确保基层数据准确和及时,实行了严格的普查工作目标责任制。</p><p>实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办公室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市工业普查办公室下设综合组、数据处理组,各负其责。按谁讲解报表、谁负责审核、汇总、上报的一条龙责任制。做到分工不分家,事事有人管,环环相扣、杂而不乱。</p><p>对普查表的填报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严把数据质量关。首先控制人工审核关,以填表说明为准,进行遂项审核。普查表进机录入前进行自审和交叉互审。</p><p>坚持五核对,确保数据质量:</p><p>坚持普查结果大数核对:将普查结果与上年统计年报和快报数核对,如普查的企业单位数35452个,快报数35000个,基本吻合。</p><p>坚持表与表之间核对:通过表之间逻辑关系的核对,查出和解决了相互矛盾的问题。坚持普查数据与劳资、物资专业年报核对,保证部门之间数据一致;坚持普查数据与外经部门和局外专业核对,查出了有漏报三资企业的情况;坚持普查数据与行业主管部门核对,保证统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数据一致。</p><p>由于我们精心准备,严把了数据质量关,确保了这次工业普查的高质量。后来国务院工普办在我市抽查了宜昌县35个企业的普查表,结论质量是高的,抽查评定为优良。</p><p>工业普查资料的开发和运用效果是决定普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们在工作开始之初就将普查资料的开发和运用列入工作目标责任制之中。因此全市各级工普办都十分重视。据统计,各县市编发分析100多期,市工普办组织了一次工业普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p> <p>在此基础上编印了一本专题分析报告,同时还将普查结果印制了一本《宜昌市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p><p>这次工业普查宜昌市有8个单位荣获国家先进集体称号,其中有宜昌市工普办、宜昌县、枝城市工普办等;获省级先进集体的14个、市级先进集体的80个;同时还有47人获国家级先进个人、30人获省级先进个人、300人获市级先进个人称号。</p><p>为完成这次大型工业普查,全市3万多名普查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身到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之中,谱写了一曲忘我奋斗的动人之歌。</p><p>市统计局工交科、市工普办对外两块牌子、对内一套班子,既要完成统计月报、季报、年报任务,又要承担重大的工业普查任务,局计算站也是既要完成例行日常工作,又要负责工业普查的录入汇总任务,他们都凭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任劳任怨,做到了统计、普查两不误。</p><p>宜昌县工普办主任闵宪琴同志患甲状腺癌开刀后处恢复时期,虽已办了退休手续,仍毫不犹豫接受任务,带领全县普查员认认真真开展工作,保证了普查的高质量。国务院工普办在宜抽查了他们的35家企业,检查结果被评为优良,为宜昌、为湖北的工普工作争了光。</p><p>全市还有许许多多的普查员,都是普查、统计两项工作一肩挑,每天早出晚归,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小孩上学无人接送、老人生病没时间照料…,有的同志生病,顾不上住院拿点药就走,硬撑着病体坚持在工普岗位上,还有人吃住在办公室内、计算机房,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正是由于有这样一大批同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用心血和汗水保证了普查表及时、准确上报,这种为统计事业奋斗拼搏的精神是统计人宝贵的精神财富。</p><p>在我工作期间,除两次工业普查外,宜昌市还进行了三次人口普查、一次农业普查、一次第三产业普查和一次基本单位普查。这些大型普查,市政府都很重视、普查班子很得力、统计局抽调的人员很负责,因此每项普查都出色完成了任务。</p><p>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登记时间是1982年7月1日,宜昌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是时任市政法委书记的陈义炳,办公室主任是副市长王维顺,统计局副局长彭正洪任办公室副主任。抽调公安、民政、交通等市直部门共29人具体负责办公室的普查工作。</p><p>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登记时间是1990年7月1日。宜昌市人口普查的领导小组组长是时任常务副市长的倪忠俊,办公室主任是市政府秘书长柳定祥,统计局副局长王素靖任办公定副主任。抽调市统计、公安、民政等市直部门共16人经过长达三年的辛勤工作,宜昌市人口普查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p><p>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登记时间是2000年7月1日,宜昌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先后是副市长王传豪和郑广玉,办公室主任是市政府副秘书长秦廷申,统计局副局长刘三水任办公室副主任。抽调市经委、计委、统计局等部门22人组成专班,也是长达三年,经过全市普查人员的不懈努力,最终也获得了国家级先进单位光荣称号。</p><p>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的范围包括我国大陆内所有的第三产业(包括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p><p>1993年9月14日市政府发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宜昌市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的通知》,市计委主任周围任组长,市委宣传部、统计局等8个部门的负责人为协调小组成员,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统计局副局长童孔玲兼任办公室主任。</p><p>历经一年又四个月的普查,完成了普查登记、手工汇总、计算机录入汇总、资料开发运用等多项工作,普查质量一次通过省级验收,受到了省里表扬。宜昌市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及伍家岗区、运安县、五峰县等8个普查机构、38名个人受到国家级表扬。</p><p>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副市长李宗柏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吴新祥任副组长。统计局副局长马全平任办公室主任。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96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和范围为我国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的所有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历时一年,完成了普查宣传培训、调查摸底、数据处理和资料开发等各项任务。</p><p>国务院决定我国自1994年开始,经过三年精心准备,于1997年1月正式展开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p><p>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对象是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村住户、乡镇企业、行政村和乡镇。时点标准是1997年1月1日,时期标准是199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需要在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对全部38个调查项目、687个指标的入户登记。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宗柏,市政府副秘书长樊堂荣、市农委主任谢永任副组长。统计局副局长王嘉林任办公室主任,从统计局、农业局等部门抽调8人组成专班,负责具体的普查工作。</p><p>普查自1996年初至1998年底,历时三年,园满完成了前期准备、入户登记、普查验收、数据评估、数据录入等各项工作任务。这次农业普查,宜昌市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德国联邦统计局和欧盟统计局官员1997年1月17日到宜昌县丁家坝村二组察看了2户现埸登记情况后说:“良好的准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你们这次普查是优秀的</p> <p>结果是真实可靠的。过去认为中国人不能做的,欧洲人可以做。现在看来,中国人不但能做,而且做得更好”!宜昌市的各项统计普查工作,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