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站:儋州·再访海花岛</b></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一个多月前来到海花岛,疫情管控等各种原因,没能进入海花岛,而且,那天的天气也是非常不好,阴天加上大雾。<br></h3> 这次来海花岛,我们提前预订了2号岛的一家公寓,高高在上,吹着狂劲的海风,无望大海。 讲真,这样的地方可以小住一两天,久住未必舒适,风太大,也太潮湿。 航拍:恒大海花岛 此时的海花岛大半还是工地,但不少娱乐设施和楼盘已初具规模。 离开儋州海花岛,前往昌化。路过“海钢电影院”,忍不住停车围观一下! 这显然是一处很有年代感的老建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站:昌化·石绿铁矿</b></p> <p class="ql-block"> 海南西部的昌江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露天高品位富铁矿,甚至在中学地理教科书中都能找到关于它的介绍。尤以铁矿与钴矿储量丰富,因而被称为“亚洲第一富铁矿",这就是昌化的石绿铁矿。</p> 石碌岭矿山最初是作为铜矿开发的,早在明朝年间就有一些关于铜矿开采的文字记载。“石碌”一词的起源可追溯至1782年,当时人们在此处大山地表发现铜矿,呈孔雀石色,故名“石绿岭”,后称“石碌岭”。因此,海南铁矿又称石碌铁矿。 1935年,琼崖实业局派人到石碌岭调查铜矿,意外发现此处铁矿储量颇丰,且品位极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采。1939年2月,日寇铁蹄踏上琼岛。为了实现其“以战养战”、“就地供给”的战略,随即派出调查队对石碌铁矿进行勘查,并授命日窒素肥料株式会社投资开发。 这座深埋地下的宝藏,从被揭开面纱的这一刻起,经历了让人难以释怀的屈辱,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页。日寇先后从上海、广州、香港、澳门、汕头等沦陷城市,强行抓来学生、失业工人2.5万余人,加上海南各地的劳工共达4万多人,进行大规模掠夺性开采。到1945年战败投降时,日寇从海南掠夺铁矿石300多万吨(其中田独铁矿269万吨,石碌铁矿69万吨)。6年间,病死、饿死、打死、烧死、活埋、逃跑的工人不计其数,到日本投降时,4万多名中国劳工仅幸存5803人。 <p class="ql-block"> 在海南,没有哪个地方像昌化石绿铁矿那样,承载着如此的坎坷和沉重的往昔,又经历过如此的自豪和辉煌。石碌铁矿以赤铁矿为主,矿石含铁量平均在51%以上,最高达69%,以质优品位高而闻名海内外,为全国重点大矿之一。到2017年8月,作为铁矿的资源已基本挖完,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p> 傍晚,返回海南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