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手传奇在凉州

凉州三益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封手传奇在凉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建琳 文</p> <p class="ql-block">  “封手”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门优秀民间传统武术,又称“分手”、亦称为“封手八快”。它以独特的手法、身法、步法、技击风格和飞袖之功而独树一帜,在西北武坛上久负盛名!</p><p class="ql-block"> 长期以来,由于此拳对习练者基本功要求颇高,加之择徒施教,口传身带等原因,封手的流传并不广泛。因此知其名者多,会之者少,精通者更是寥寥无几。一日与严君老师谈及“封手”时,因所知不多未细谈,后向师父刘生兰请教封手拳。师言我身型不适合练习本门封手小径。此言一出,越让我对此拳好奇,萌生探求一二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由于文史资料匮乏,关于“封手”由何人所创、创始年代、发源地不详。它属于何门何派还待考证。有几种传说可略表一番:一种是武威封手老拳师贾永育先生,从其师门所说,大约在清乾隆年间,由山东来甘肃的金大爷(名不详),传于兰州的鹞子旋三爷二人(另位名号不详),后又逐渐流传于西北各地。另据已故著名武术家马凤图先生口述,封手系河北沧州一姓常的老武师,人称常巴巴(巴巴为回民对阿訇的尊称),于清末传入兰州。传人是当时兰州人称八大王的陈八爷。还有一种传说,是清后期由一位南方官员,在任甘肃提督时,他府中的师爷在院里练拳时,被当时在府中值夜的更夫,外号叫“鹞子客”的人看见,遂拜杨师爷为师,杨师爷将此</p> <p class="ql-block">拳授于 “鹞子 客”。此人本就会武术,习练的撕拳、炮拳。经杨师爷教授五年,“鹞子客”将封手习练大成,后又将此拳传给了家住寺儿沟的王德成先生。王先生又将此拳传给了很多慕名前来学习之人。其中就有陈登奎陈八爷,此人又叫八大(dai)王。陈八是封手的代表人物,在与人交手中,手法迅速无比,每每取胜,在西北武林称雄一时。陈先生传徒众多,其杰出者如张百川等。</p><p class="ql-block"> “封手”入凉州,也有几个传奇故事。陈登奎先生应武威武术爱好者庞吉仁之请,来武威授艺。庞先生当时在武威家业颇大,经营一酒楼,为人豪爽喜武艺,能够请来陈八爷授艺十分高兴。他将陈八爷</p> <p class="ql-block">请至东大街的家中(老武威人叫庞家大院)。庞先生对能拜陈八爷为师极为高兴,可以说是“上马金下马银”亲自动手端茶倒水,伺候茶饭。他学艺也十分刻苦,对此陈八爷也是授艺精心。此中有一小故事颇为传口。陈八爷授艺完成后,在离武赴兰时,对庞先生言:“娃,你人小所以给你传的东西也小。”庞先生一脸不高兴:“师父呀,我对你诚心实意,练习也刻苦认真,这是为啥?”陈八爷见庞先生误解其意,又解释道:“因为封手择徒授艺,你身形矮小,所以传给你的武艺是小径风格。就凭此艺,你便是凉州一路诸侯啊!”庞先生听到此言,由悲转喜,再次拜谢恩师。此后庞先生勤加习练,终成凉州名师。庞先生后又择徒授艺给武威老拳师贾永育老先生、马四爷、陈顾仁三位。</p> <p class="ql-block">  贾老先生本来就是武术世家子弟,其家传技艺颇深,人又勤奋好学,故形成了独特的小径风格,此派演练路径跨度较小,动作快捷,变化迅速,攻防意识强烈。其招式从实战性出发,讲究爆发力,掌握分寸感(时差,距离,劲力)。贾老先生自己功力深厚,对传习者要求更严。当时武威有一名拳师,松涛寺的石和尚,曾提出向贾先生学习封手,贾老先生以武交友不称师,传给了石和尚前四趟封手。石和尚为表谢意,又给贾老先生侄子贾福年,教授了自己的看家武艺八步桩。贾老先生对功底扎实的习练者尤为上心。当时苏华先生习练封手时,贾老先生为使苏先生将所学套路牢记不忘,主动督促其练功,并将自己习练封手的心得告之苏先生,嘱其勤加练习。</p> <p class="ql-block">  封手名家张百川先生(陈八爷兰州所收之徒),因在兰州遇事不平出手闯祸。为避难,于1946年前来凉州投奔武威县国术馆苏杰三先生,期间又将封手传于苏杰三先生之子苏华老师。张百川先生在武威授艺八月有余,后经苏杰三先生介绍,张百川先生又前往张掖,授艺给张掖民间拳师沈铁匠。</p><p class="ql-block"> 经此传授,封手在凉州有习练者刘生兰师父和苏华先生两枝脉。苏华先生多年习练和研究,对封手的领悟是:分里有封,封中有分,分封不离不弃。老先生文武双修,书法功底了得。小子有缘得见老先生一面,时苏老先生虽九十有余,但精</p> <p class="ql-block">神康健。师父刘生兰先生习练封手多年,亦多有渗透,其中中国传统思想贯穿其间,封闭敌方进击,寻隙而攻,礼让三先,后发先制。它以健体防身为宗旨,排斥恃强逞强,与传统道德观念相一致。</p><p class="ql-block"> 习练封手有一个特点:其服饰与众不同,长袖飞舞及其运用,在中华武术中堪称一奇。</p><p class="ql-block"> “封手”自始至终贯穿易学原理,太极、八卦、阴阳学说是它的理论基石。它看似与道家拳法一脉相承,但从它的外在表象看,动作迅猛、刚劲、激烈又有少林拳的形态特征。它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严密完整,体式完备,即有套路练习,也有拆招练习,既有单人练,也有走拳排子的对练。习练封手要循序渐进,先练基本功,后练套路,待手法,身法,步法娴熟后,再着长袖服演练飞袖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