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远看是花,近看是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种瓜得豆,种豆得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是什么它这样阴错阳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这天下真叫作江山如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这人间真叫人心乱如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盖楼记》第五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走三晋方知煤炭‘本色’”</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列位,山东、山西,一字之差,从青岛到太原,却相隔上千公里。可见中国疆域之大。</p><p class="ql-block"> 山西,春秋时称“晋国”。其东面是“齐国”,中间以太行山为界。太行山以东谓“山东”,太行山以西谓“山西”。</p><p class="ql-block"> 后来,赵、魏、韩“<b>三家分晋”</b>,中国进入战国时代。 “三晋”之说一直沿用至今。现在人们称“三晋”,以地理位置划分,是指晋南、晋中和晋北。</p><p class="ql-block">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000多米,70%是山。</p><p class="ql-block"> 踏进山西才知,这地方虽然人口只有三千来万,相当于三分之一山东,却是个人杰地灵,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场。</p><p class="ql-block"> 人曰,“<b>中国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b>”。</p><p class="ql-block"> 人亦曰,山西是最早“中国”的发祥地。<b>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山西。</b></p><p class="ql-block"> 人还曰,<b>得山西者得天下。</b></p><p class="ql-block"> 怪不得“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都发生在山西。</p><p class="ql-block"> 怪不得,当年日本鬼子在山西处处挨打,寸步难行。“大刀向鬼子砍去”、“黄河颂”、“我们在太行山上”战歌嘹亮,至今令人振奋。</p><p class="ql-block"> 怪不得,国民党时期阎锡山,能盘踞山西多年,自成体系,形成独立王国,甚至有自己的“米轨铁路”。</p><p class="ql-block"> 怪不得,解放后老人家选择山西大寨作为农业典型,“农业学大寨”成为一代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p> 那日,来到晋中阳泉矿务局,走进“销售公司”。<br> 天冷,这里的人们脸色更冷。一个个正襟危坐,凛若冰霜。<br> “干啥?”<br> “发煤”。<br> “没煤”。<br> 山西人说话,能省则省,不多说一个字。“啥”念成Sa,"没"念成Mo。初来乍到还有点听不懂。<br> 后来知道,山西的国营大煤矿,发煤都是执行计划。计划来自于上年“煤炭订货会”。<br> 这家不行,再转转看看。<br> 于是,下晋南,去了运城矿务局,霍州矿务局,洪洞发煤站等转了一圈。同样的回答,一样的语气。<br> 不摸”潮水“,不懂行情,吹影镂尘,徒劳无功。<br> 实实在在的“闭门羹”,结结实实的“当头棒”。瞬间歇菜。直觉的脖梗子飕飕冒凉气。一颗期盼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甚至怀疑咱这“咸鱼”还能翻身?咱这“朽木”或可“雕也”? 又日,有人介绍,太原西山矿务局认识一个财务人员,可以帮助发煤。<br> 听风就是雨。慌不择路。立马赶到太原西郊。<br> “现在资源有限,发不了原煤。可以发中煤”。矿务局销售人员告余。<br> 何谓“中煤”?就是原煤经过水洗,排除煤矸石,把好煤提出炼焦炭,剩下的称作“中煤”。发热量4200大卡,灰分30%,水分12%。<br> “烧锅炉没问题”。销售人员补充说。<br> 没有多考虑,有毛不算秃。奔波了一个月,总算买到煤了。<br> 二十几天后,一整列56个车皮3300多吨中煤到达QD站。 刚卸下火车,没来得及推销,就有人闻风而来,打听价格,抢购煤炭。<br> 后被一供热站和一家国企拉走。 很快,用煤单位反馈信息:煤炭质量不达标。一是,挥发份低,只有19%。通常锅炉用煤应在30%。导致燃烧不充分,出炉煤渣发黑。二是,灰份高,发热量低。三是,含水分超标。<br> 对此,余心知肚明。<br> 还好,由于煤炭紧张,用户只是象征性地扣了点煤款。叮嘱下一列不要这种煤。<br> 搞煤炭这“玩意”,不能太较真。只要能发来煤,卖掉,结回来煤款,就是最大的“OK”。没有100%满意。对待瑕疵,就像“北美崔哥”说的,<b>“天上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b> 友人告知,要提高煤炭的挥发分和发热量,要北上,到晋北去。<br> 那日,经人介绍,余来到太原北150公里外的忻州原平轩岗镇。这“地场”山连山,沟连沟。当地人话,“有山就有煤”。这里有轩岗矿务局和一个发煤站。<br> 前车之鉴告诉余,矿务局不必去。便直奔发煤站。<br> 事前打听好了站长的名字。然后穿好西装,打好领带。三十年前还年轻,一打扮,也人模人样,像个大队“村干部”。没办法,为了挣钱,就“癞蛤蟆上马路,装吉普车吧”。<br> 见到站长,先拿出两条“中华”递上。这叫“敲门砖”。<br> “领导叫我来看看你”。<br> “哪位领导?”<br> “领导不让说他的名字,让你公事公办就行。”<br> “何事?”<br> 余递上名片,说出发煤的来意。<br> 这招真灵。站长自始至终笑容可掬,热情有加。对余之要求,满口答应。<br> 站长告诉,本月还来得及办铁路“追加计划”。先签合同,交上定金,他明天就上太原跑一趟。<br> 从站长室出来,余恍如梦寤,欢喜若狂,真想手舞足蹈,高歌一曲。剧情如此翻转,小说都不敢这么写。<br> 噫, 做人做事,要制造“神秘”,保持“玄虚”。“天上”有亲,海里有戚。走路锵然,话带底气。深不可测,迷蒙生敬、生畏、生情、生财……<br> 呜呼!<b><font color="#167efb">天机不可泄露。</font></b>一般人俺不告诉。<br> 列位不知,自此,轩岗发煤站便成了余“倒煤驿站”之一。在这里发煤,一呆就是八年。此为后话。 离铁路追加计划下来还有一段时间,余遍访周边四五十个煤矿。当年这里的所谓“煤矿”,其实全是“小煤窑”。<br> 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西“小煤窑”遍地,完全处在无政府状态。只要是本村的地,本村的山,本村的村民就可以挖煤。挖出煤来就可以卖。什么工商,税务,安全,环保,没人管。条件好的,挣了钱了,安装上两根小铁轨,用绞盘往上拖煤炭。没有电的地方,用驴下去驮煤。条件差的,雇人下去用筐往上拖,往上背。井下无任何消防,除尘设施,爆燃,塌方随时可见,伤亡事故频发。那些年的煤炭,满含“血泪”。<br> 本地人害怕,不下井,便招来大批外地人。主要是四川的。在井下干上五六年,侥幸躲过了各种事故,却喘不动气了。后来知道,这就叫“肺矽病”。得了这病,喘不动气,没有力气干活了。只好回家。回家也是遭罪,这辈子算是倒霉了。<br> 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余陷入深思:煤啊,本色就是“黑”,实质就是“霉”。要不是为了“糊口”生存,何求这魑魅之光,野马之尘!<div> 呜呼哀哉!<br> 突然,电话铃响,催余惊醒。原来烟台一合资水泥厂老板电话,用煤告罄,紧急催货。<br> 这才有了<b>“煤老大教余明做人”</b>。<br>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br> 请看第六回,<b><font color="#167efb">《煤老大教余明做人》</font></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