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学的抗疫伉俪们

绥芬河市第三小学

<p class="ql-block">  疫情来袭,“家”是每个人最牵挂最向往的地方,有的人感慨“家”的温馨,有人抱怨“家”的枯燥,有人畅想“家”外的自由,但在第三小学,有一些“家”正在逆行而上!他们是同事,在一个校园共听朗朗书声;他们是夫妻,在一个小家共度三餐四季;他们是战友,在抗疫路共品别样浪漫……</p> 肩并肩的“夫妻兵”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充满了巧合与爱的图片,图中的医护人员和核酸信息采集员恰好是两对夫妻。从照片上我们能看到抗疫战士的坚毅勇敢,也能看到夫妻知己的相扶相持,而照片中的 信息采集员杨伟达和徐萍正是第三小学的抗疫伉俪之一。</p><p class="ql-block"> 疫情开始后,他们两个人就双双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互相鼓励并肩战斗。信息采集工作一干就是六七个小时,徐萍老师做过甲状腺摘除手术,身体一直比较虚弱,每次的核酸检测任务对她来说都是货真价实的“战斗”, 每次工作结束后她都像大病一场,要在床上躺上半天才能动,但是她每次都咬牙坚持,从不向学校提困难、讲条件。杨伟达心疼妻子,有机会就替替她,每每这时徐萍就会做好饭菜等着丈夫“战疫”归来。如果工作需要他们同时采集信息,他们就留下12岁的女儿自己在家,充满力量地共同投身工作中去。</p> 银婚的浪漫 <p class="ql-block">  今年,初海明和张彩虹老师已经步入了他们婚姻的第25年,25年的相濡以沫,让他们对彼此的关心早已成了一种习惯,他们默契的分担家务,默契的完成工作,默契的互相照顾,默契的坚守岗位……这对银婚夫妇在2月14日留下了这样一张特别的照片,这是他们夫妻合影,更是抗疫战友的合影,这是爱与坚守的定格。</p><p class="ql-block"> 张彩虹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在疫情期间一直承担着班级学生外出汇报、学生家长心理疏导、假期作业督促、学生核酸检测结果收集、各类人员统计的工作,但是只要学校安排信息采集工作,她就会默默地将手头所有工作协调好,全力以赴去完成。2月14日这天,她和初海明老师恰好同一天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学校贴心的把他们安排在了一辆流动车上。背对着背,他们看不见彼此,心连着心,他们知道自己的爱人就在后面。流动车是寒冷的,不断按动手机的双手冰凉通红,但来自爱人的关怀让他们的心始终是暖的。</p><p class="ql-block"> 信息录入工作结束后,同事为他们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两个人腼腆的笑着,我们看到了这对银婚夫妻“小别离”的心酸,也看到了属于抗疫伉俪独特的浪漫。</p> 无言的牵挂 <p class="ql-block">  在第三小学,“疫”往情深的还有张楠和李鑫这一对夫妻。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们最亏欠的就是家庭。</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四,李鑫的父亲患病需要转院,而身兼抗疫任务的二人脱不开身,只能让两位老人独自踏上去牡丹江寻医之路,看着老人脸上无助的表情,他们心中的无奈、不舍、惦念是没有人能真的感同身受的。听到老人住进重症监护室,他们心中的愧疚、惶恐、担心,种种滋味是难以言说的。至亲在远方,谁不想常伴老人左右?但是心底的牵挂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夫妻二人将所有不安与牵挂默默承担,对工作始终没有一丝懈怠,没有一念退缩。并肩作战,携手逆行,他们表现出了人民教师无私的情怀和对防疫工作的责任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这是这对抗疫情侣朴素又感人的抗疫誓言。</p> 迟到的年夜饭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桌看上去不太丰盛的年夜饭,仅有四个菜让这顿饭的主人都没好意思将它晒在自己的朋友圈;这是一桌迟到的年夜饭,抗疫的背景让它成为最难忘的见证,这顿饭属于第三小学刘胜军、孙波夫妻。</p><p class="ql-block"> 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工作开始后,因为他们的小女儿只有两岁半,所以学校特别错开了两人的工作时间,但是遇到紧急工作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同上阵”。大年三十这天下午,孙波接到了紧急信息核查任务,要到学校开展工作,而此时刘胜军老师在核酸录入岗位上还没回来,为了不耽误工作安排,孙波把两个孩子留在家中,自己第一时间投入工作。四个多小时的工作,80多个核查电话,当孙波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8点了,两个人匆匆地做下了这样一顿简单的,既是午饭也是晚饭的“年夜饭”,用这样一张照片迎接新年,记录难忘。大年初一早上5点多,刘胜军又匆匆离l开家,走向那台录入信息的流动车……</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三小学一个个“夫妻档”共同演绎的“小情大爱”,虽然不能时时相伴相守,但他们刻刻心意相连,虽然不能执手慢诉情长,但是他们相望互道平安。他们是一个个平凡又动听的音符,奏响第三小学疫情防控的“爱之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