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志行远 ——中数组教师读书分享

兵团三中

马 燕《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br> 寒假期间,我读了《改变孩子一生的200句话》,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作为教师的最根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 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一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身为数学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到达受教育的目的。 葛 磊《数学教学的逻辑---基于数学本质的分析》<br><br> “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有的教师所上的数学课是那么的苦涩、无味?为什么有的人把数学学习作为自己人生最失败的经历?”张鹤老师认为要想教好数学,必须先弄明白这些问题。而弄明白这些问题,就是找到数学教学的本质。 那么,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 <br> “有意义的教学是观念性的教学。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喜欢思考数学问题、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才是数学教育的本质!” <br>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要学生看到的是,你是怎样学习的,你是怎样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也就是你是怎样做学问的。” 卢新源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br> 寒假阅读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这本书,作者李艺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从实际教学出发,介绍了几类实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现对读书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br> 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br> 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地看待信息技术给数学学科课程带来的前景,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数学知识。 梅艺《课堂里走出教育家》<br> “课堂里走出教育家”是北京十一学校为优秀教师搭建的展示平台,从2014年至2016年,王春易、闫存林、周志英、王笃年、贺千红、潘国双等11位优秀教师走上讲台,讲述他们在学校变革和职业成长中的困惑、挣扎、蜕变与收获。我细细品味他们的故事,受益匪浅。 一、上课方式<br> 教师讲的越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越少;教师讲的越清楚、明白,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究的意识就越弱,到最后,学生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自主探讨、梳理、总结,我来管理、评价这个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我想,这是我应该逐步学习努力的方向。<br> 二、学生思想<br> 很多时候,我并不清楚学生内心深处在想什么,大多数学生并不会将自己的想法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说给老师听,或是因为胆怯,因为害怕,因为没有机会。所以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尊重学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想什么,学生有哪些情绪需要表达,积极引导,同时耐心等待。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的人格,教学和管理一定要尽量得到学生的认同,为学生服务一定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师生共同制定发展目标,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br> 三、热爱阅读<br> 我们作为数学老师,有时候也需要站在综合的角度,帮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很多人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这样的话,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的知识,怎样用生动活泼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 “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 朱进 《世界是平的》<br> 2022年的1月难得的一段宁静的时间,告别了吵吵闹闹的学生,也没有了繁琐的工作,终于有时间打开我的书柜,再次阅读《世界是平的》一书,是美国作家托马斯.费里德曼所书。买的时候一时脑热,读的是断断续续,但独有宁静时,却总想读完这一本书。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但作为全球化重要推动力的高科技并不是全球化的决定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是看谁掌握科学技术并引导它的运用。在社会主义中国,科学技术的运用是为了富国强民;在资本家或所谓的投资人那里,科学技术的运用则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虽然科技含量提高会减少成本、降低售价,让消费者感受到某些实惠,生活比以前更为富裕,但真正赚得最多却还是少数掌握资本的人;而恐怖分子对科技的运用则是用高科技武器杀人,飞机撞击摩天大楼那惨烈的一幕,恐怕是许多人一辈子的梦魔。<br> 梁红燕 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br> 读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一书,让我对中国文学的有了全新的认识。余秋雨先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他独特的视角,运用减法的研究方法来梳理了中国文学的脉络,他说,减而见筋,减而见神,减而见脉。他目光如炬,深邃的穿越,漫长而悠远的历史,进行了大胆而独特的取舍。从汉字起源到诗经的出现,从先秦诸子到汉大赋,从魏晋南北朝到大唐盛世,从英杰辈出的宋代到文脉衰弱的元明清,他用充满诗情的笔墨夹叙夹议,带领我们去亲近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的先秦诸子,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孤傲悲伤的屈原,倍受酷刑而握笔的司马迁, 甲骨文的发现,验证商周的历史的存在真实性,感悟佛教的本性,对影响中国文脉置身的科举制度,又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公正的评价 。并剖析了文脉的根本。在荡气回肠的笔墨间,我们也不难发现,始终萦绕着秋雨先生的淡淡的忧伤和飘忽的无奈,中国文脉源远流长,有过诸多的辉煌,也有过百年的沧桑,中国现代文学成果的凋落,偌大的中国大,没有出现一个近似于王明阳的哲学家,也没有出现一个近似于曹雪芹的小说家。 文学研究队伍的夸张,伪饰,损坏了文学的形象,面对当前寂寥的文化领域,余秋雨先生主张重启文脉之思,重建普世范本。中国文脉在今天的断裂是中国文学的悲哀,是中国灵魂的失落。《中国文脉》,它不是一篇散文,它是一种宣言,是一种思想,它对于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卢国华 《数学教育学导论》<br> 利用假期我拜读了张奠宙、李士绮、李俊教授编著的《数学教育学导论》一书,感受颇深,由于与我们的课堂教学联系密切,所以对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非常有实际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并不象往箩筐是装东西,只要朝里放,学习者就能学进去.其实每个学习者本身存在着一个认知结构,外部的知识也是有结构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和外部的知识结构相一致,才能接受外面来的新知识,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所以,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必须首先考虑如何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外部的知识结构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中我这样设计: 首先给出三个递增函数的图象(递增的趋势不同),请同学们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br>问题1:这些函数有什么特征?(分类讨论:图象在对称轴的左侧从左到右逐渐上升,在对称轴右侧.)<br>问题2:对于任意两点 ,有没有新的判别式,判别函数在给定区间内是增函数?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直观形象,适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但可操作性不强.)<br>问题3:能否用图象上的任意一点的特征量来刻划函数的单调性?(此设计关注新旧知识的内在一致性,通过三个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架设构建的桥梁.)<br> 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直观和操作的水平,必须发展到“形式化”阶段,在抽象的层次上思维。我们要研究如何在冰冷的美丽与火热的思考之间寻找平衡点,做到既有形式的表达,更有火热的思考. 向春燕 易良斌《中学数学教与学---研究与引领》<br> 2021-2022学年的寒假,学校布置了读书的任务,我对易良斌的《中学数学教与学---研究与引领》一书进行了阅读学习,收获很大。这本书是作者的工作研究的深度思考与总结,既有实践操作性又有理论概括,深入浅出,非常精彩。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感受。 一、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br> 二、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br> 三、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学相长关系。<br>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通过读书活动,让我更加感受到:老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择了平凡和奉献,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老师的人,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 李玉芹 《 让教师爱上教学》  <br> 《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高效教学的多种技巧,分为课前准备篇,课堂讲授篇,有效提问篇,教学点拨篇,学法指导篇和调控管理篇。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到只有爱上自己的教学工作,产生兴趣,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育进行的更具有效率。 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教授策略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把蕴含在知识中的智慧价值和方法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开展充分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开展的内在统一。 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增进师生交流互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原动力,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中,学生遇难受阻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教师此时就应给予准确的点拨,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br> 在教学中,只有善于课堂调控的教师才能有效的落实教学方案,到达教学目标,并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教师本人也从中受益颇多,不仅能树立威信,还能使得课堂气氛融洽。相信只有当教师爱上教学时,才能收获满意的成绩。 马骏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br>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第三、要有丰富的学识。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充实和发展。

学生

教学

教师

数学

文脉

学习

课堂

教育

知识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