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会有时

川生正南

<p class="ql-block">罗川城由来已久,相传从隋朝开始就建城了,有的人引经据典考证罗川建城比隋还要早,它建城的时间的确很早,到现在仍然还有古代设城留下的旧城遗址和许多印迹,现在人们只要知道它曾经建过城,曾经是当地的经济、文化重镇就足够了,无需为先人设城缘由、功绩大小、聪明才智等争执不休,确实没那个必要。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皇帝陵墓所在地是黄陵乔山,这已经是数千年无数代帝王祭祀的地方,中国近代一些大型祭祀活动都在此举行,她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为了华夏根基的象征了。曾有一段时间某些学者认为黄帝埋葬在了阳周城东70里的正宁县境内,便踏遍周边,走访取证,旁证博引,历经数年。到头来洋洋文字数万言,条条论理清晰可鉴,还不是啥都没有改变?在人们心中陕西黄陵仍然是中华始祖神明之所在,可有谁怀疑过?每年清明节国家公祭活动仍然在黄陵举行,老百姓也因为去了黄陵膜拜了祖先而荣耀之至。其实有些事情没有 必要那么死缠烂打、板眼必争,两害相权取其轻,才是中华民族处事之大成,也体现在对于人文理念只要事清理正就好的智慧原则。</p><p class="ql-block">新时代就要有新理念,发展乃是当务之急,注重民生福祉才是发展之首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地方的名气不在于他的过去,而要看他现在发展的状况。就拿我们罗川来说,古代直至近代一直设县,旧时城中商贾云集,熙熙攘攘;四大名山,远近闻名;一柏两庙,晨钟暮鼓;历史变迁,繁华落尽;古街泥烂,建筑破败。改革开放后设在罗川的正宁二中使罗川这座人文底蕴厚重的古县城又焕发了第二春,这里教风谆谆、学风嗷嗷,莘莘学子遍布周边县市。同时二中也挑起了正宁教育的半壁江山,使无数家庭改变了祖辈目不识丁的现状,使成千上百的农村娃走进了城市大门,使许多被贫穷束缚的少年获得了人生的尊严。同时也培养出了许多科学前沿的国家栋梁之才,他们有的都成了科学家,获得了享受着国务院津贴的殊荣。记得40年前的时候,能在正宁二中上学无疑是少年得志啊!一度传闻只要吃了罗川媳妇擀的面,大学校门随便进来随便转。</p><p class="ql-block">过去的辉煌如过眼烟云,如今的罗川街道却是一片萧条景象,随处可见残垣断壁,角落里圪蹴的人们脸上不再是自豪满满,而是被忧愁和无奈弥漫。所谓发展变化应该是呈上趋势,但对于罗川古城而言则是除了止步不前的同时,还破坏了古城建筑以前的完整状态。</p><p class="ql-block">诚然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一直秉承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罗川如今的破败不堪,我们接受了等待,期望着变化。因为我们明白办一件事不容易,尤其是办一件好事更难,从2016年我们就盼到现在,这期间我们目睹了拆签合同签订的乱象,想跟谁签就跟谁签;领略了领款的随意性,想给谁领就给谁。整个的拆迁杂乱无章,四面开花,没有先外后内、稳步推进的稳妥意识,没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大局意识,致使现在部分拆了的、钱款领了的群众,建设规划却没有列入在内,领出去的钱无法回收,造成后期资金短缺,从而导致拆了的需要住房的群众不能迅速得到住房。使原本按计划居住两年临时安置住房的群众,在潮湿的安置房已经居住了六年,就这何时搬离还不确定。影响何其大嫣?难道大家心中没数吗?项目的决策者就没有责任吗?这里面又没有人为之过?我们在思考,许多深受其害的群众也在备受煎熬,什么时候能按照从前的许诺兑现,我们正在拭目以待!</p> <p class="ql-block">罗川村的2016年未拆之前的照片,那时城内的房屋整齐,城外西侧住户众多、房屋成排、绿树掩映、生机盎然一派繁荣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