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取栓遇见颈内动脉栓塞

医生

<h1><b><font color="#167efb"> 脑血管病是脑血管变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血管腔闭塞或狭窄、血管破裂、血管畸形、血管壁损伤或通透性发生改变等各种脑血管病变引发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脑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是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表现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不过多数患者在前期没有任何征兆,发病突然。</font></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 脑血管病需要药物、手术治疗,其预后也要根据不同病情有所不同。</font></b><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 style="color: inheri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 <h1> <font color="#ed2308"> </font><b style=""><font color="#b06fbb">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患者的3/4,首选检查为CT、CTA、DSA。也可行MRI、MRA检查。根据患者的基础病史、发病症状及表现形式、体征、时间等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其中DSA是确定脑血管病或排查脑血管病的金指标。正确准确的评估,治疗时机的把握,治疗方法的选择可以使患者更大程度的获益。</font></b></h1> <h1> <b><font color="#b06fbb">发病早期,时间在3-4.5小时内为患者选择静脉溶栓,8小时内动脉溶栓。2015年国际上的5大研究把脑血管病的治疗推上介入之路,6小时内可以进行脑动脉内取栓。近期根据相关的研究溶栓时间可延长至发病后9小时内,后循环可延长至24小时内。满足相关实验的标准,血管内取栓治疗甚至可以延长至发病后16-24小时。所以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发病的特点、病史、影像检查进行充分的评估,可以使患者的预后良好。</font></b></h1><h1><div> <font color="#b06fbb"><b>。</b></font></div></h1> <h1><font color="#ed2308"><b> 血管内的介入治疗是利用介入的技术把堵塞脑血管的血栓取出,达到开通血管改善脑灌注的目的。</b></font><div><font color="#ed2308"><b> 心源性栓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类型,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因素,导致的颈内动脉末端栓塞静脉溶栓成功再通率不足30%,而且颈内动脉末端迂曲的特殊结构使得介入治疗困难重重。</b></font></div></h1> 颈内动脉末端迂曲 颈内动脉末端虹吸段(海绵窦,眼段,破裂孔) 患者老年女性,79岁,意识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4小时就诊。有心房纤颤未发现。<div>检查:血压178/89mmHg,浅昏迷,双眼右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左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巴氏征阳性。</div> <h3>颈动脉远端闭塞,造影不显影。</h3> 微导管到达有的大脑中上干,确定真腔。 微导管到达下干。 患者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一次取栓大脑后动脉出现。 再次取栓大脑中动脉分支出现,症状改善。 大脑中动脉上干。 支架上的血栓。 导管抽出的血栓。 患者清醒,左侧下肢肌力3级,继续恢复中。 <h1><b>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溶栓和血管内介入,脑栓塞因疾病发生的特点,溶栓治疗效果差,所以介入是血管开通的重要方法,颈内动脉的结构特点,在虹吸段多处迂曲,使得此部位的取栓更加的困难,对设备及术者要求更高,对疾病的评估更加的严谨。早期的就诊和正确的评估及治疗才能使患者获得好的预后。</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大同市五医院卒中中心<br> 2022-2-27</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