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春天

善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挖荠荠菜,不由得想起了儿时的玩伴,一群在农村长大的80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放学或是星期,小伙伴们总会相约在一起,在麦地里打闹放风筝,对于风筝,那时候很少有人去买,都是伙伴们一起找来芦苇杆、绳子、报纸等,跪坐在一起尝试着制作,在试飞中不断的调整形状与大小,风筝也不讲什么漂亮,重要的是放起时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小姑娘”们提着小筐,挎着手,相伴中在地里寻找着芨芨菜,而男同志们出于表现,总是在“小姑娘”们面前跑来跑去,给她们闹着乱子,她们还击,追闹中就是一副美妙的童真童趣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村头的小河,弯弯曲曲围绕整个村子,河面不宽,但是河水清澈,捧来就能喝,河的两岸或芦苇,或柳树,或杂草或小花,放学或是周末,约上几个小伙伴摸鱼逮虾捡乌拉(田螺),河堤开阔处常常有一种春天馈赠的美食,茅草中发出的茅芽——“zhaye”,还有一种黑黑的,现在都叫不上名字的东西,小伙伴们拔来,嚼在嘴里,甜甜的,闭上眼睛,这美味充满了童年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春天来了,柳树杨树的枝条离皮,小伙伴们总会行走在河岸边,边走边玩中折着河岸边的杨树柳树枝条做成口哨,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常常是一路走一路折一路做,比着谁吹得响,与现在不一样的,那时候没听过什么防溺水,有的只是河边你吹我吹口哨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学习压力也不像现在那么大,父母忙于农活,只有个别懂文化的管管孩子,没听过什么辅导班,没有“双减”,也没课后服务,什么家校合育,那都是新词,有的只是自然生长,自我生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时候,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个个都有着“小大人”的风范,物质的缺失赋予了我们农村儿童特有的朴实与纯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