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为疫情,快一年没有出去旅行了。虎年春节过后,报名参加了中国影像网组织的杭州塘栖古镇.超山梅花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塘栖古镇始建于北宋年间,在明清时富甲一时,曾列为 “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 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 </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是塘栖的地标建筑,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 ,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薄墎联拱石桥,历经500余年。2014年6月,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 ,广济桥作为遗产点正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可以眺望古镇全景。</p> <p class="ql-block">古镇一面是青石黛瓦的老屋,一面是崭新现代的房屋。古典和现代相互交融,并没有太多违和感。</p> <p class="ql-block">踏上广济桥,跨越一百五十余步青石板阶,便是如今塘栖最热闹的水北古街。南北纵深几百米的小巷,两边都是当地特产。</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塘栖的街坊廊檐、流水深巷,触摸那些显露着旧时韵味的灰墙白瓦,处处是古镇居民静谧闲适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碑亭位于耶稣堂西侧,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初一。由碑座、碑身和碑额三部分组成的御碑高达5.45米,其中碑身高3.35米、宽1.4米、厚0.5米,刻有栩栩如生的双龙抢珠图形的碑额高1米、宽1.5米,碑座出土部分高1.1米、宽1.8米、厚约1米。它是江南罕见的特大御碑。</p> <p class="ql-block">御碑所刻碑文,大致内容为乾隆十六年,弘历帝南巡,查得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纳皇粮情况,苏皖两省积欠额巨,惟有浙江未有拖欠。 弘历帝为表彰浙江 ,免地丁钱粮一年,并将“圣谕”刻于石碑。</p> <p class="ql-block">镇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里面,俗称“过街楼”。为方便那些从水路而来的客商们休息,在那沿河的一面还都建有一长溜美人靠( 塘栖人称这为“米床”)。这廊檐街之广、之盛,在江南水乡可以说找不出第二家,名震整个江南 。有俗语称:“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怪不得,连丰子恺先生家乡桐乡石门的一句歇后语都以塘栖的廊檐街为内容,叫做“ 塘栖街上落雨—轮(淋)不着”。</p> <p class="ql-block">何思敬,1896年12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塘栖镇。中国哲学家、法学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家和教育家。何思敬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敬先任教于北大,后应邀参与中国人民大学筹建工作,奠定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基础。何思敬是《共同纲领》和新中国首部宪法起草人之一,被誉为“红色法学泰斗”。</p> <p class="ql-block">何思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人民和国家,为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孜孜不倦的奋斗。他的一生值得今天的我们缅怀,值得我们记住他,记住像他这样无数的革命先辈。</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窄巷石路、吴侬软语…… 江南人对于古镇,有着天然的依恋。看过乌镇的张扬,读过西塘的诗意,对于杭州人来说,最忆还是眼前这座极具老底子味的江南水乡,它就是塘栖 。比起西湖周边,这里更像是座“活着的”老杭州 。</p> <p class="ql-block">乌镇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西塘的白天</p> <p class="ql-block">在此感谢年轻漂亮的许导一路上的详细讲解,让我们对塘栖古镇有更清晣的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