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惊悉民革老党员郑传良先生于昨天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深感遗憾的是,年里本人出版的《此间有真意》中有一段《读郑传良先生》的文字,送书去他家前给他电话,他的儿子告诉我老先生因病入住鄞州二院,疫情期间谢绝一切探访,出院时让我再去拜访。想不到他就走了!</p><p class="ql-block">现摘录这段文字,愿先生的在天之灵也能读到。</p> <p class="ql-block">大概人是有预感的。去年,老先生把自己收藏的书籍装了十五个编织袋,捐赠给了宁波市档案馆,把一些有关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的书籍,如整理装订好的来自台北的历年《浙江月刊》《宁波同乡》《舟山乡讯》等刊物,台北浙江同乡会、宁波同乡会、舟山同乡会相关资料汇编,与海峡两岸祖国统一相关的书籍,先后三次用小推车拉着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一次下错公交站了,拖着这么重的书硬是多走了两个多小时,令我感动又惭愧。</p><p class="ql-block">我多次请老先生有事就打我电话,我去他家更轻松方便。他说自己一个退休老头,不能打扰在职同志的正常工作,送书是散步的顺便,还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为了不至于满载而来空手而归,我赠给他茶叶什么的,想不到他还专程提来红酒等以还礼,这是先生最后一次来机关。</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拉着他的书,满载而来匆匆而归。</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老先生的赠书</font></h5> <p class="ql-block">郑传良先生是一名归侨,1947年跟随父母从泰国回乡,祖籍奉化。我在民革机关二十多年,老先生常来我办公室,一是向我索要文史类的参考资料,二是向我们的会刊投稿。老先生退休后每天就是读书写文章,他的文章多发表在台北的《浙江月刊》《宁波同乡》《舟山乡讯》等刊物,还成为台北《宁波同乡》的特约作者,多次获得省、市、区侨务工作先进个人荣誉。</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老先生发表的文章</font></h5> <p class="ql-block">郑传良先生曾与我说起他的写作起步。一直忙于工作的他,40岁那年患了一场大病,术后在家休养近三个月。闲来无聊每天阅读报纸打发时间,读着读着常常是思绪如泉涌,但学理工的他下笔难成文,阅读了民革前辈毛翼虎先生发表在报纸上的一些文章后,他不但对地方文史有了特别的兴趣,也从中悟到了文史类文章的写法。于是尝试提笔涂鸦,想不到第一篇短文竟被《宁波日报》刊出,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从此走上了写作之路。正是这一对地方文史的爱好,认识了毛翼虎、范学文、郑正民等民革组织中的文史工作者,也成为了民革组织的一员。</p> 老先生还有一个独特的爱好,就是手绘地图,退休后绘过《宁波市城区图》,3米多、高1.6米多的《世界政区图》和长约1.5米,高2米多《宁波大市全图》。<br>这一社会新闻《宁波日报》以《老伯手绘巨幅地图折射十年变迁》,《宁波晚报》以《这地图,手绘的》,《现代金报》以《江东72岁老人手绘宁波大市全图》给予报道。<br>本人以为,老先生耄耋之年依然那么健康硬朗,与他读书写作的爱好是分不开的。本人认识几位在机关退休的朋友,退休前由于要应对很多事务,加上每天读报看新闻,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分析都头头是道,退休后显然报纸不看了,社会问题也不关注了,没几年就给人一种木木的感觉。本人对此的感悟是,一个人的健康是生理、心理的全面健康,一个人每天需要吸收的营养也是生理、心理都不可或缺。如果一味追求生理的养生,忽视心理的需求,也同样会加速衰老。如果一个人60岁退休后活到平均年龄80岁,这20年什么都不干,也是一件残酷的事情!<br><br> <p class="ql-block">我赞赏郑老先生,投入书海自得其乐,有感悟就写出来,一忽而见到了自己的文字转化成了铅字,一忽而寄来了稿费向孙辈展示老有所为的自豪,一会儿邀请参加会议获得了什么荣誉,这一切的一切无疑都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p><p class="ql-block">只有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才能在自得其乐中快乐长寿。</p><p class="ql-block">由此看来,我们做晚辈的应该尊重长辈们的爱好,鼓励长辈们老有所为。社会发展实在太快,很多问题长辈们只能请教晚辈,晚辈的回答常常是“说了你也不懂。”“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学不会的。”“有吃有用了,你还要干吗呢?”“你这么辛劳使我们做子女的一点面子也没有。”表明晚辈对长辈的孝只是孝在表面,孝在自以为是,没有孝到长辈的内心,没有领悟孝顺的落脚点在顺——孝顺。</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生理衰老是必然规律,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老。</p><p class="ql-block">老先生,今天一定来献上最后的三鞠躬!</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写于2022年2月27日凌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