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过去的影子

海风

<p class="ql-block">前几天,拆除了住了40多年的老屋。房子是1980年修建的砖土混合结构的房子,所有的土糊基和废料全部垫在了自家的地里。多亏大姨家的几个表哥帮忙,我也干了5天,工程量大,不容易。在搬运废料的过程中,才理解了父母当年物质的贫困,修房的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听父母说,老屋房子是当年化了300多元,在加上东拼西凑,以及亲戚好友来帮工,才修起来的。房子前面墙是砖,18墙,里面墙和后背墙都是土糊基,每一块都是当年父母在田埂上通过挖土、和泥、加麦芒、装模子成型、晾晒、装架子车、搬运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老父亲一直住的房间,简陋破旧,但老父亲却过的快乐、开心。他一生务农,农忙种地,农闲种菜、买菜,从不闲着,也没什么爱好,平时也不太爱说话。每天早上天亮就起床,天黑就睡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不睡懒觉,也不喜欢熬夜。这些年,随着年龄增加,加上视力不好(2012年耕地时,右眼球受伤摘除,只有一只眼睛),他为了买菜路途安全,避过车流高峰期,明天早上临晨4点骑电动车出发到城里,11点多赶回来,而我的母亲每天下午提前把要买的菜择好,捆绑成小捆,给装进竹篓里。老父亲不讲究穿,但却讲究吃,他没多少文化,也不太想太多的事情,他也不太规划生活,只要每天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他就很快乐。</p> <p class="ql-block">为了使房子保暖,在上世纪80年代,还找村子里的编竹老匠人,在屋顶里面用木头架上横梁,<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1千多根竹子,编制竹楼,上面用麦芒掺和泥浆,密封竹条的间隙,最后用白灰把顶子一抹,算是给房子吊了顶,这也就是农村里常说的竹笆楼,这样的房子在现在已经基本绝迹了。只有在那个年代生活过的农村人,才会明白做这些活的艰辛。</span></p> <p class="ql-block">只到有一天,看见周围人家都把房子翻修了,家家都是别墅洋房的时候,父亲开始说话了。“娃,不行了,我们把房子翻修一下吧,这天晴就不说,一下雨,屋子漏雨,再不收拾,房子就垮掉了。我跟你妈还活着,修房子还好说,如果不在了,你回家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提到修房子,我内心很忐忑。不修吧,我不忍心打断父亲美好的梦想,也不忍心让父亲在大雨天望着屋檐水叹息。更不愿意让满载童年记忆的房子慢慢垮掉。修吧 ,说实话,又没多少钱,这些年我买房子,背房贷,供孩子上学,好不容易和媳妇一起把娃拉扯大,现在孩子又在西安上大学,因为高考成绩不太好,上的独立学院,一年学费和生活费差不多4万多,这成为家里目前最大的开支。所以,老家修房子又成为我的煎熬。</p> <p class="ql-block">生活不易,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艰辛,只有坚持再坚持,才能在支离破粹的生活中看到一丁点希望的光!我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愿全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都好好奋斗,闯过困境,迎来新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新房子主体已经完工,完成了一桩心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