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故乡行2011

王德生

<p class="ql-block">  2011年国庆节期间,彩云妹妹与家人自驾车回老家长岭,途中专程赴八十八乡(前期的公社)探寻故居老宅。</p> <p class="ql-block">  车到八十八,彩云看到了十分熟悉的土房,感觉到好像爸妈的身影就在那里,迫不及待地直奔土房而去。</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因为彩云最美好的少年时代是在这里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革爆发,彩云就与爸妈从长岭来到这里,与爸妈在这里居住了十几个年头。 2011.10.5</p> <p class="ql-block">  仔细地看哪,认真的寻,到处都是爸妈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多么希望奇迹出现,爸妈再现,我们会紧紧的抱住爸妈不撒手,领着爸妈去看我们现在的家。</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是彩云和哥哥们六、七十年代朝思暮想的家,是爸妈生活十几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不管天高地远,过年过节一定要回八十八,来看爸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时看到我们回家的爸妈那快乐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  当年贺启曾来这里相亲,爸妈在小土房里热情招待贺启,有缘人最终成就了一桩美满婚姻,最高兴的就是爸妈。</p> <p class="ql-block">  留个合影做个纪念吧,美满夫妻会牢记父母的恩情,也不会忘记这充满亲情的土房小屋。</p> <p class="ql-block">  彩云的小女儿丁丁,担任彩云本次回乡的随行摄影记者。丁丁是记者,职业摄影技术熟练,最难得的是,女儿了解妈妈少年时代在旧居老宅的经历,了解妈妈此时此刻的心,拍照取景跟着妈妈的心情走。所以,这次回乡摄影拍出了一套优秀的、有感情的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贺启(彩云爱人,书法家,保康一中高级教师,教导主任)身后是小土房前面的小园子。</p><p class="ql-block"> 当年爸妈在这里居住时,每年都在这个小园子里种菜,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土豆,地瓜,玉米,花生米,等等,春种秋收,保证了夏秋两季爸妈老两口的需要,逐渐改善了冬季吃不到蔬菜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一方土地,不仅给爸妈老两口带来了充足的瓜果蔬菜,而且丰富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爸妈的日常生活,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心情逐渐开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后几年我来到这里,经常与爸妈一起在小园子里干活,铲地锄草,挑水浇地,回家时都满载而归,那个年代很难买的花生米,爸妈特意给我们种了很多。爸妈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为儿女的大事小情着想。</span></p> <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我们是1973年10月,从东山搬到八十八兽医站东南角的两间小土房的(照片中的土房),土房的东面大山墙外又接了一间小仓库(做厨房)!不是三间啊!就两小间,很狭小的!</p><p class="ql-block"> 不过相比之下,爸爸妈妈在这里住的10年还是很舒心的!1982年8月爸爸退休,德增接班后,搬回长岭县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妈妈有1957、1958年咱家后园子种菜的经验,各种蔬菜的种植方法都会,又学会了花生、地瓜种植,又有爸爸当助手,所以小园子的蔬菜土豆等,每年都丰收!都能保证夏秋和冬季需要。</p><p class="ql-block"> 妈妈种园子种的很好,春天小圆子生机盎然,夏天满园翠绿,秋天果实累累!爸爸还喜欢种花🌹,园子里到处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期困境中,爸妈老两口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从此得到很大改善,花园一样的小圆子让爸妈的生活非常开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低矮的三间小土房,是爸妈和彩云妹妹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也是那个年代,我每年都要回去的家。</p><p class="ql-block"> 我清楚地记得,夏天回家,妈总是给我做我愿意吃的,鸡蛋炒大辣椒;秋天回去,给我挖小园子里种的花生;冬天回去,给我做齐市带回去的豆粉豆腐脑,还给我拿来厨房棚顶吊着的,捂红了的洋柿子小筐。</p> <p class="ql-block">  记得门前还有一颗杨树,夏天时回家,看到彩云妹妹去生产队铲地,中午回家吃完了饭,就在树下的长凳子上睡觉,她那疲劳的样子真让我心疼😭。</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右侧就是当年的彩云妹妹,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很朴实的农村小姑娘了,脸上找不到今天的灿烂笑容,只有一脸辛劳和无奈,让爸妈和哥哥看了就会心酸落泪。</p><p class="ql-block"> 我真恨我这个当哥哥的无能,没办法把妹妹,还有德增弟弟从农村拯救出来😱。</p> <p class="ql-block">  1966年6月高小毕业的彩云妹妹,刚满13周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少年时代,是在爸妈身边,在欢乐的校园里,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p><p class="ql-block"> 66年8月,彩云就与爸妈一起,被疯狂的造反派驱逐到长岭县八十八公社农村,经历了文革风暴中的苦难历程。</p><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1966年小学毕业,我在长岭一中参加的小升初考试,我五哥在教室外面等我出来教室,我和五哥一对答案,我基本上都答对了,我好高兴啊!</p><p class="ql-block"> 长岭一中是我多么向往的学校,高高的瓦房,校园里修的整整齐齐的榆树墙还有那宽敞的大操场,冬天还有滑冰场!我多么向往开学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可是开学了,并没有我的录取名单,我成了一个失学儿童!</p><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我小学毕业是1966年的6月份。小学1年级到6年级,我都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考初中时,班主任(他叫张立科)写了一条“父亲有历史问题”,我就被挡在长岭一中大门外。</p><p class="ql-block"> 66年8月份,我四哥也正好初三毕业,我们一起去八十八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去八十八乡(1969年5月初),是李显春为了工作需要,把爸正式调到八十八兽医站去,我俩跟去,还觉着挺好的,说不用下乡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文革时期的形势发展如疾风骤雨,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谁能估计得到啊?各项工作的方针政策,变幻莫测,后来的下乡青年,能选调上大学,能回来上班。回乡青年,就陷在农村回不来了,没人管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后来我和四哥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艰难!</p><p class="ql-block"><b>德生:</b>户口什么时候办的?</p><p class="ql-block"><b>彩云:</b>爸妈的户口始终是供应粮,就我和四哥的变成农村户口。</p><p class="ql-block"><b>德生:</b></p><p class="ql-block"><b> </b>这个路走过来,太难了!可以想象,那时候的妈妈,该多么愁!多么苦!!多么难啊!!</p><p class="ql-block"> 文革前我有幸在1962年考上了大学,三弟在1964年也考上了大学,接下来弟弟妹妹完全有能力考上大学。</p><p class="ql-block">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突如其来的文革动乱,毁灭了一代人的大学梦。特别是彩云妹妹,高小毕业就失学,美好的少年时代,就与爸妈一起下放农村,经历了苦难岁月的折磨,真让人揪心哪!</p> <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1969年春天,第二次随爸妈去八十八,是在1969年5月份春季开学以后。</p><p class="ql-block"> 与二哥共同回忆,二哥日记本记载1969年4月19日搞外调后,回家到长岭,全家人在长岭老家老宅,接待了二哥同学两人(二哥同学叫高锁,另一工人师傅姓毕)来长岭县外调到家里串门,在家招待吃饭炒菜喝酒,妈妈还谈到请他俩帮助给二哥介绍对象的事,二人满口答应。二哥直到五一节假期结束才离开老家去上班。</p><p class="ql-block"> 由此推断,大约是在1969年五一节以后,爸妈和德增彩云才由李显春特约,第二次回到八十八,由兽医站长王钧送我去八十八中学,我就在八十八上学了!</p><p class="ql-block"> 1969年5月,第二次回到八十八就住在兽医站。</p><p class="ql-block"> 1969年12月底,二哥回家结婚就住在兽医站。</p><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爸妈和我搬到爸妈买的东山那三间房里了(就是我四哥后来结婚住的那三间房)。</p><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爸妈从东山搬到八十八兽医站东南角的两间小土房的(照片中的土房),土房的东面大山墙外又接了一间小仓库(做厨房),一直住到1982年爸爸退休离开八十八。</p><p class="ql-block"> 我是1971年1月份从八十八中学毕业的。毕业之后,妈妈对我的忧愁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东山有一个叫于占海的姐姐,长岭县的干部在八十八下放的工作组,劝说妈妈要把我的户口落到八十八第一生产队,供应粮转成农业户口了,这是妈妈后来最后悔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说是参加劳动,完了等着选调上大学找工作,后来一切这都是梦想了!在生产队干了两年活吧!看透了,什么好事也轮不到咱们呐,坐地户太厉害了!我往返去了几趟保康!妈妈就有了这个决定,有了我的今天!</p><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来到八十八(1969年5月初),兽医站的王鈞站长,给我送到了八十八公社中学,我好高兴啊!</p><p class="ql-block"> 小学毕业后,我在家(长岭老宅)呆了两年多,在八十八中学直接上的初二,入学后参加考试我就考了全班第一名。直到高中毕业,我都是班级前几名,同学们都称我是学霸,直到现在,同学聚会时,还叫我学霸!</p><p class="ql-block"><b>德生:</b></p><p class="ql-block"><b> </b>如果没有文革,彩云肯定会考上大学,而且是重点大学!</p> <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到农村生产队参加劳动,起早贪黑,日晒雨淋,辛辛苦苦,一心一意等着选调上大学、参加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了,这样的好事怎么能轮到我头上?</p><p class="ql-block">​ 是大姐拯救了我的命运!可是当时有人还心存歹意,让我陷在农村,是妈妈费尽心机,使我拔出了腿,走出了漩涡!</p> <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彩云在八十八中学读书时,二哥已经结婚了,已经在齐齐哈尔市安家落户(住在富拉尔基区)。</p><p class="ql-block"> 妈妈安排彩云与王凯,在暑假期间去二哥家玩几天,这是彩云王凯与二哥二嫂在齐市公园劳动湖畔合影。</p> <p class="ql-block">  德武弟弟在长岭一中,一直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一定要考入重点大学天文学专业的目标,早就明确。但是他的坚定目标,他的美好的大学梦,同样被突如其来的文革风暴无情地摧毁了。</p><p class="ql-block"> 1967年暑期,德武弟在长岭一中初三毕业,是文革中的“老初三”。他在学校参加了一中和长岭县的文化大革命,经历了我们的家庭在文革动乱中,所遭遇苦难的全部过程。</p><p class="ql-block"> 运动后期1968年11月,德武响应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下乡到长岭县西北部最偏僻、最荒凉的三十号公社七撮大队插队落户。</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插队三年多的漫长岁月里,德武弟弟不仅饱尝了知识青年艰苦生活的辛酸苦辣,而且还时刻牵挂着居住在八十八公社的爸爸妈妈,在长岭县三十号公社与八十八公社之间,奔波往返了三年多。</p><p class="ql-block"> 王凯回忆说,有一次老叔从三十号乘火车到太平川,下了火车,兜里没钱买太平川到八十八的汽车票(票价仅0.8元),步行70多里到了八十八,把爷爷奶奶心疼够呛!可见当年知识青年插队农村集体户的生活,有多么艰苦!他们吃什么、住的条件如何,简直无法想象。</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德武与王凯在秋季时到八十八,发现爷爷奶奶过冬的柴禾可能不足,两个人就借了两个大耙,去野外甸子搂柴禾搂了三天,借车拉回家,高高的柴垛,保证了爸妈冬季烧柴需要。</p><p class="ql-block"> 苍天有眼,好人好报。 德武弟弟于1968年11月21日下乡,经历了长时间艰苦考验,终于遇到了下乡知识青年招工返城的机遇,1971年9月9日,来到了扶余油田上班,并凭优秀的先天素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刻苦努力,从一个初中毕业的下乡知青,成长为扶余油田的高级工程师,油田科研所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出类拔萃的老儿子,终于让含辛茹苦一辈子的爸爸妈妈露出了开心的笑脸!</p><p class="ql-block"> 照片是1971年7月17日,德武弟在下乡三十号期间,赴齐齐哈尔看望二哥二嫂,与二哥同游齐市龙沙公园。 </p> <p class="ql-block">  德增和王军 1971年10月1日来到齐齐哈尔,游览龙沙公园。</p><p class="ql-block"> 1970年5月初,爸妈第二次来到八十八兽医站,德增弟(与彩云妹妹)随爸妈来到八十八,转为农村户口,成了回乡青年,没有下乡知青的身份,只能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未来出路无法预测。</p> <p class="ql-block"> 德增王军与王敏齐市合影 <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1.10.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69年5月~1971年年底,是文革后期咱家非常困难的时期。当时德增、彩云与爸妈一起,都在八十八公社农村,德武下乡插队在三十号公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兄妹三人前途未卜。</span>失学,下乡,返城,接班,一系列人生难题,摆在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面前,当时的精神压力有多大,过日子有多难,简直无法想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段时间,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的二哥三哥情况较好。1969年12月二哥回到八十八,就在兽医站喜庆新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在咱家最困难的时候,在最寒冷的季节,在远离故土的穷乡僻壤,二哥从齐齐哈尔领回了漂亮、贤慧的新媳妇,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爸爸妈妈高兴万分,整天乐得闭不上嘴,弟弟妹妹也都非常开心,兽医站的站长和同志们也来贺喜。欢乐的气氛,充满了八十八兽医站的几间小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之后,二哥二嫂很快就在齐齐哈尔市安了家,定居在富拉尔基嫩江江边的铁路住宅(俄式小黄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0年~1971年,妈妈安排彩云、德武、德增、王凯、王军,分别去二哥家串门,逛一逛北方大城市齐齐哈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时妈妈考虑的是,让弟弟妹妹们离开八十八,去齐市换换环境,开开心心地玩几天,</span>调整心态,缓解<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革以来的精神压抑,有利于弟弟妹妹</span>愉悦心情,尽快<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出困境,走向光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2年以后,咱家终于开始了好运,弟弟妹妹们陆续走出了八十八,逐步实现了回城、接班、就业,并且陆续结婚、生儿育女,安家落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些人生难题的解决,极为艰难,历时多年。成功和欢乐,来之不易,都是我们亲爱的爸妈费尽周折,历尽千辛万苦、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们永远不会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1970年~1982年,爸妈离开长岭老家,来到八十八,我回家的路也就由齐齐哈尔——长岭,变成了齐齐哈尔——八十八,每年春节都回八十八。有时夏天、秋天还要回家一次,看望生活在八十八的爸妈。</p><p class="ql-block"> 长岭老宅在七十年代被拆迁,亲如一家的老邻居一家人,也不知去向。我们漂泊在外的儿女,只有一个奔头,那就是生活在八十八的爸和妈。</p><p class="ql-block"> 有爸有妈时回家真幸福,爸妈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真希望能回到那个时候,回到这座小土屋。</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回家,我每次都要从齐齐哈尔给爸妈拿很多东西:</p><p class="ql-block"> 齐齐哈尔地产名酒《北大仓》两瓶给爸爸;齐齐哈尔出的粉条一捆,挂面10斤,豆粉几包,用来做豆腐脑,缓解爸妈冬季吃菜困难;一两粮票一个的豆馅小烧饼,非常好吃,妈妈会拿一些给邻居家孩子,当然要给德增的孩子一份,所以拿少了不够,每次都买百八十个装在面口袋里揹来;还有给德增带的铁路劳保工作服、大头鞋棉帽子、水靴子雨衣……</p><p class="ql-block"> 回齐齐哈尔的时候,妈妈给我拿地产葵花籽一面口袋,园子里种的花生米,当地人猎卖的野鸡(一对),妈妈特意做的粘豆包,还有八十八供销社买的小簸萁、铁筛子,一直用到现在,已经是我家的珍贵文物了;有两次还带回去王锋喜欢的小猫小狗,在富拉尔基的住宅养了好久……</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那个年代,我们回家看望爸妈的美好时光之点点滴滴,已经成了怀念爸妈的珍贵记忆,永远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二哥你每年春节都回来,大提包都是装的满满的!爸爱吃的粉条、挂面、豆粉,小烧饼,妈妈喝的茶叶,妈妈管心脏的药,我记着有天王补心丹呢!</p><p class="ql-block"> 回来有妈妈给你准备好最爱吃的豆包!好怀念那时候的生活,好想爸爸妈妈!</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我1975年夏天离开八十八,去宝龙山以后,一年回八十八好几趟,每次来到家门口,在山坡下边的大门外边,就开始大声呼喊“妈妈——”</p><p class="ql-block"> 妈妈听到我的喊声,马上就出来,接我回家!当时妈妈那开心快乐的笑脸,我永远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b> 七律•兰花</b></p><p class="ql-block"><b> ——献给我们亲爱的姥爷姥姥</b></p><p class="ql-block"> 疏叶清姿带露霜,案边月色泛银光。</p><p class="ql-block"> 玉骨一丛藏蕙质,白芽半盏散清香。</p><p class="ql-block"> 窈窕赢得文士赞,娇妍赚取画家扬。</p><p class="ql-block"> 爱心欲染君情意,拙笔难书绚丽章。</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姥姥姥爷生前喜欢兰花,在三间老房的里屋窗台上,一直摆着两盆蓝草花,直到六十年代文革前,姥姥天天为心爱的兰草花浇水。</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革动乱乍起,姥姥即随被造反派驱逐的爸爸妈妈,一起到了八十八乡农村,1971年秋天病故。</p><p class="ql-block"> 姥爷已故72年,姥姥已故51年,不孝外孙仅以此花🌸献给姥爷、姥姥,祝福二老在天堂天天开心快乐!</p> <p class="ql-block">  想家,想爸妈。家家有亲情,人人都有家。华夏大地,永远的家里,永远的爸和妈,天天等我回家!</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解放前爸爸与姥姥、姑姑,在长春解放碑前的合影。这是能够找到的姥姥的唯一照片。</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爸爸担心造反派来抄家,撕毁一些照片,这是其中之一。照片中女孩为大伯长女彩琴、二伯长女彩英。</p> <p class="ql-block"> <b>为外祖父母立碑</b></p><p class="ql-block"> 2013年8月27日,由大哥牵头,主要靠三个侄子的力量,我们为外祖父母的坟墓立了墓碑,了却了父母亲生前的遗愿。</p> <p class="ql-block"><b> 永远不忘外祖父母的恩情</b></p><p class="ql-block"> 1950年以前,我们一家人在长岭县的生活,完全依靠外祖父。我和弟弟妹妹都是出生、生长在外祖父盖的三间土房小院。</p><p class="ql-block"> 有姥爷姥姥保佑,王家子孙人丁兴旺,平安幸福。</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定要永远铭记外祖父母的恩情。</p> <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姥姥去世是在1971年秋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姥姥到最后的时候,也是出不来屋了。当时四哥准备结婚,在那个外屋打了个小北坑,没呆多久就走了!</p><p class="ql-block"> 姥姥是土葬的,没火化。妈妈给姥姥姥爷并骨时候也没火化,直接捡到装骨头的小棺材里埋葬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记得妈妈那时候说过,三哥跟姥姥挺有缘的,姥姥去世那天,三哥不知道情况就到了!后来回八十八给姥姥起坟,还有在长岭县给姥爷起坟(姥爷的坟当时在东坨子),三哥都跟妈妈一起去的!</span></p><p class="ql-block"> 1982年10月妈妈回长岭县以后,又去八十八乡一次,三弟与妈妈去的,把姥姥的遗骨起回来。</p><p class="ql-block"> 当时妈妈一边收拾遗骨,一边哭,哭姥姥,从关里出来几十年,没能回关里家一次,最后倒在这样的穷乡僻壤!很伤心!</p><p class="ql-block"> 姥姥遗骨在长岭县新店坨子的小庙旁边放了两天,之后又把姥爷的坟也起了,把姥姥姥爷并骨了,安葬在北坨子(固鲁玍附近),<span style="font-size:18px;">完成了妈妈的心愿。妈妈真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妈妈,太伟大了!</span></p><p class="ql-block"> 妈妈精心伺候姥姥姥爷一辈子,最后为二老送終,安葬在北坨子,还一直惦记姥姥姥爷的坟没立碑,2013年由我们立碑了,也让妈妈在天之灵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直到现在,每年清明节,我家都有外孙后代为姥姥姥爷的坟扫墓,正月十五为姥姥姥爷送灯!</span></p> <p class="ql-block"><b>德生</b>:</p><p class="ql-block"> 姥姥1971年秋天去世,当时我在富拉尔基工程段,从食堂到办公室的路上接到彩云来信,阅后当时就泪如泉涌,哗哗的泪水控制不住了!</p><p class="ql-block"> 我扶着一颗大树站了好半天,才敢进入办公室。姥姥的影子,久久地在我的脑海里徘徊,我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姥姥身边。</p><p class="ql-block"> 我1943年出生在长岭镇姥爷新盖的三间土房,我与咱家三间老房同龄,从小就在姥爷姥姥身边长大。</p><p class="ql-block"> 姥爷盖的三间土房、小院,坐落在长岭镇东北片东门里路北,小院不大,也就几十平方,小角门还有个门斗。</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有姥爷养的几箱蜜蜂,姥爷经常戴着纱网草帽拿出蜂巢取蜜,从那时起,我就见识了可爱的蜜蜂。</p><p class="ql-block"> 夏天时节,院子里空中有蜜蜂飞舞,地面有妈妈养的鸡鸭,还有只会玩泥巴的我和小弟,我家的小院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 我的幼年童年,就是在这个小院里长大的。遗憾的是,这个小院和房子,找不到一张照片,也不记得是哪年拆掉的,亲如一家的老邻居,也找不到了。 </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一切一切,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 有时回长岭,想看看我们出生的老宅那处土地,也不可能了。现在,只能在梦中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小院,回到姥姥姥爷和爸妈身边。</p><p class="ql-block"> 那时,家里生活主要依靠姥爷,记得每年秋天姥爷都要买几麻袋玉米,放在厨房北侧的大箱子里,分时段加工成苞米碴子、苞米面,还有高粱米、小米,够一年全家吃的。秋天用大缸积酸菜,有一年秋天,我跟着姥爷和妈妈去东门外白菜地里看白菜,买一条陇的白菜积酸菜。</p><p class="ql-block"> 姥爷是大高个,身高应该在1.85米以上。在我没上学时,姥爷就在炕上摆上桌子,教我练毛笔字,教我研墨,教我毛笔的使用等基本操作,非常有耐心,我也十分认真,每天写出来的宣纸罗一大摞。我的名字,三弟、四弟的名字都是姥爷给起的。</p><p class="ql-block"> 姥爷是个能力很强的商人,从河北乐亭来到关东,来到长岭县,凭着超强的经营办事能力,创下了家业,为我们的生存和成长,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妈妈优秀的的先天素质,源自姥爷。</p><p class="ql-block"> 姥爷是1950年去世的,虽然找不到照片, 但姥爷高高的大个,笑眯眯的圆脸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一辈子也忘不了。</p><p class="ql-block"> 我曾见过姥爷的黑白照片底板(玻璃的),当时妈妈让我马上收起来,后来就找不到了,永远失去了加印保留姥爷照片的机会,非常遗憾。</p> <p class="ql-block">  从记事时开始,我和三弟德本就在三间老房里屋姥姥身边睡觉,一左一右,晚上起夜,就叫姥姥,姥姥给我拿小尿盆。直到长大成人,离开家去唐山上大学。放假回家,一定要从唐山给姥姥买唐山特产“麻糖”,姥姥很高兴。</p><p class="ql-block"> 姥姥经常跟我说,关里家好,关里家暖和,你去唐山太好了!她也想回关里家,但是一说就叹气。我说我领你去,没问题的,姥姥摇摇头,叹口气说,去不了了!</p><p class="ql-block"> 姥姥想要回关里家的愿望,无法实现了,我心里十分难受😭</p><p class="ql-block"> 姥姥姥爷一直与爸妈和我们在一起。四十年代我们的生活靠姥爷,家里的柴米油盐都是姥爷张罗,1950年姥爷去世后,就靠爸妈了。</p><p class="ql-block"> 姥姥一直住在我家(文革前曾多次去过保康大姨家)。1950年姥爷去世后,姥姥接手“德升泰”门市房经营杂货店,主要经营烟酒杂货。</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曾与姥姥一起去上货(香烟等),店里店外摆满了各种杂货,旱烟箥簕,酒坛子等等。姥姥经常给我零钱,我有点钱就去新华书店买小人书,所以那个年代我就有了我的小书箱。</p><p class="ql-block"> 姥姥经营的临街小店,经营有方,一天天顾客不断,小钱包每天都鼓鼓的,收入主要交给妈妈,用于贴补家用。五十年代初期,我上小学前后,天天长在姥姥的小店,陪着姥姥,每天早上开门,晚上关门,干零活,跑腿传话(离东院的家很近)。</p> <p class="ql-block">  后来,爸爸在姥姥的小店东屋开了兽医诊所,每天都有农村人牵着马来看病,爸爸桌上的诊所“病例”本,厚厚的一大摞。爸爸在兽医诊所收费时,遇到农民说钱不够,爸就少收。农民说王大夫医术高明,收费少,所以爸爸在长岭周边农村的威信很高,交了很多农村朋友,经常骑自行车下乡为农民治马。</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爸爸下乡,回来时天已经很黑了,从北坨子方向回来,遇到狼🐺跟踪自行车🚲。爸爸看到狼的两只眼睛在漆黑的夜里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 爸爸停下来用手电筒照狼,狼就停下来,爸骑自行车,狼就跟着跑,爸推车走,狼就跟着走,用手电筒照牠,牠就停下来。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到长岭街边,狼才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爸爸回到家里,已经是后半夜了,本来妈妈就急了够呛,知道了爸爸遇到狼的事,更是后怕,幸亏爸爸知道,遇到狼,不能跑,只能停停走走,才脱离了险境,平安到家。</p><p class="ql-block"> 1956年公私合营后,姥姥的杂货店和相邻的门市房,扩建成长岭早期的“二百货”,姥姥的小店,搬到我们住的“老米家”大门洞东侧。爸爸的兽医诊所,合营到长岭镇兽医站。</p><p class="ql-block"> 后来姥姥的小店不干了,就在家里帮妈妈干家务活,院子外头的柴垛,收拾得干净又利落。</p> <p class="ql-block">  1957年、1958年,我家在德升泰后园子种菜,与老赵家合种。种园子大事小情都是妈妈张罗,没种过地的妈妈,对园子居然管理得很好。大哥和我、三弟干活,大姐和姥姥也常去园子干活,伺候菜地,割韭菜,栽土豆,土豆地拔草等等,帮助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种园子那两年,妈妈忙得很,累得很瘦,但是精神很好,园子里种的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应季蔬菜接连不断,还有土豆,苞米,保证了全家全年吃菜,并且不时地给邻家一些菜,夏天还能卖点菜,缓解家庭经济。</p><p class="ql-block"> 我的日记本里有一段,我和妈妈在大门洞门口卖韭菜、卖土豆的记载,土豆5分钱一斤,卖了100斤5元钱。所以,我家在那个时候,就有钱定阅各种杂志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是大跃进年代,学校里天天劳动半天,放学回家还要在园子里干活,可把我们累坏了。</p><p class="ql-block"> 大哥是后园子种地的主力,每逢星期天,他的农村同学(有个同学叫郑**)也来帮忙。最忙的活儿,如种土豆、铲地,大哥都把同学找来。</p><p class="ql-block"> 姥姥后来不慎跌倒了,走路困难,也不闲着。一个小脚老太太,双手搬个方板凳, 一步一挪地走,这个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由于妈妈的精心照顾,姥姥一直没有什么病,冬天还能自己弄柴烧炕。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都能挺过来了,没想到,文革动乱哪,造反派连一个七八十岁的小脚老太太都不放过,也要赶到乡下去,姥姥终于倒在了一个她不知道的穷地方——长岭县八十八乡。</p><p class="ql-block"> 想念你啊,我的姥姥!从小一直睡在你身边的德生,没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回到你身边,我有罪啊!德生给您磕头了,姥姥!</p> <p class="ql-block"><b>(一)多少次梦回八十八</b>,</p><p class="ql-block"> 又见到了小土房里的爸和妈。</p><p class="ql-block"> 如今只见土房的断壁残垣 ,</p><p class="ql-block"> 再也找不到我亲爱的爸和妈。</p><p class="ql-block"><b>(二)忍不住的心痛</b>,</p><p class="ql-block"> 忍不住的两眼泪花。</p><p class="ql-block"> 但愿远在天国的爸妈,</p><p class="ql-block"> 天天快乐无忧,</p><p class="ql-block"> 能够看到我们今天幸福的家。</p><p class="ql-block"><b>(三)再见了,让我们朝思暮想,又恨又爱的八十八</b></p><p class="ql-block"> 由于文革开始爸就来到了这儿,</p><p class="ql-block"> 避免了造反派的批斗毒打,</p><p class="ql-block"> 彩云也进入了八十八中学读书</p><p class="ql-block"> 获得了来到保康,进入贺家的机遇,</p><p class="ql-block"> 从此走上了幸福之路,</p><p class="ql-block"> 建立了美满幸福之家!</p> <p class="ql-block"> <b>爸妈结婚照</b> </p><p class="ql-block"> 爸爸题字“新婚月於长春三马路口”</p><p class="ql-block"><b>人一生,只欠两个人:</b></p><p class="ql-block">生我养我的父母。</p><p class="ql-block">他们给子女的爱是最深的, </p><p class="ql-block">他们对子女的情是最真的。</p><p class="ql-block">养育之情大于天,今生不足为报,</p><p class="ql-block">父母恩情重如山,今世如何偿还。</p><p class="ql-block"><b>啥叫父母?</b></p><p class="ql-block">父母是给了我们生命,</p><p class="ql-block">哺育我们长大的人;</p><p class="ql-block">父母是无条件爱我们,</p><p class="ql-block">世上最为无私的人。</p><p class="ql-block">一声父亲,简单,</p><p class="ql-block">甘做你一生的靠山。</p><p class="ql-block">一声母亲,容易,</p><p class="ql-block">宁愿为你倾其所有。</p><p class="ql-block"><b>在父母眼中</b>,</p><p class="ql-block">子女永远最重要,</p><p class="ql-block">风光也好,落魄也罢,</p><p class="ql-block">都是他们心头的宝;</p><p class="ql-block">别人在乎你混得好不好, </p><p class="ql-block">只有父母,关心你过得难不难!</p><p class="ql-block"><b>在父母心中</b>,</p><p class="ql-block">不管你走多远,飞多高, </p><p class="ql-block">父亲永远是你的航空母舰。 </p><p class="ql-block">不管你年龄多大,职位有多高, </p><p class="ql-block">在他眼里永远都是没有长大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这个世上</b>,</p><p class="ql-block">若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p><p class="ql-block">若父母去,生命只剩归途,</p><p class="ql-block">再也没有人把我们当珍宝宠爱,</p><p class="ql-block">再也没有人把我们当孩子对待。</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生,欠父母的最多!</p><p class="ql-block">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p><p class="ql-block">不管你是平民,还是高官,</p><p class="ql-block">都应该善待父母。</p><p class="ql-block"><b>记住了,</b></p><p class="ql-block"><b>百善之首孝为先,</b></p><p class="ql-block"><b>养育之恩大过天。</b></p> <p class="ql-block"> <b>我们的父亲母亲</b></p><p class="ql-block"><b>父亲王长龄</b></p><p class="ql-block"> 1921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三)生于河北乐亭城关,自幼天资聪明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游泳武术无所不精。</p><p class="ql-block"> 建国前当过翻译、军医、记者,以记者身份去过德国。1948年10月17日在长春随六十军起义,参加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由于历史问题历经坎坷,直到1985年沈阳军区颁发起义人员证书,获得政策落实,一直在吉林省长岭县从事畜牧兽医工作。</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1996年2月12日(腊月二十四)病逝于长岭县,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b>母亲高文英</b></p><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十六)生于河北乐亭高各庄,出身书香门第,毕业于乐亭国高,有文化,有涵养,素质高,品德优,勤劳俭朴,心地善良。</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一直在长岭县从事家务,历经千辛万苦,把子女扶养成人,为夫、为子孙后代无私奉献一生,堪称贤妻良母,也是中国母亲的典范,完美无暇。</p><p class="ql-block"> 1990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六)辞世,享年70岁,子孙后代,无限怀念。</p> <p class="ql-block"> <b>老家的月亮,妈妈的目光</b></p><p class="ql-block"> 离开了家乡,在外流浪,在我疲惫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老家的月亮。</p><p class="ql-block"> 在家乡的时候,妈妈的目光从来离不开六个儿女,她的目光给我们带来很温暖、很善良、很慈祥的感觉。也许正是这种目光,让我感到妈妈是一位多么和蔼可亲的伟大的慈母呀!</p><p class="ql-block"> 自我出生以来,我见过妈妈的各种目光,那种种目光,都蕴涵着妈妈无私的爱。每时每刻,她的目光都在教育着我,而我也受到了很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目光让我懂得了妈妈对我的期盼,我也懂得自己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她。</p><p class="ql-block"> 如今妈妈远在天堂,但是我还能看得见妈妈的目光,那仍然是温暖、善良的目光、慈祥的目光,都是爱的目光!不孝儿女任何时候都不要辜负妈妈的爱,妈妈的期望,让天上的妈妈,天天开心快乐!</p> <p class="ql-block"><b>  爸爸1939年在哈尔滨松花江畔</b></p><p class="ql-block"> 爸爸建国前当过翻译、军医、记者,以记者身份去过德国,记得爸爸书架上有一本厚厚的德语词典。妈妈说,爸爸最精通的是日语,经常有人来家里请爸爸翻译日文资料。</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由于历史问题历经坎坷,直到1985年沈阳军区颁发起义人员证书,获得政策落实。长春解放时,随60军参加九台整编,按个人意见返乡,来到了长岭县的家中,后来自謀职业,当上了兽医。</p> <p class="ql-block">  <b>16岁的妈妈</b></p><p class="ql-block"><b> 1936年在河北乐亭国高校园</b></p><p class="ql-block"> 年幼无知的我们,只顾抬头走自己的路,一直忽视身后妈妈慈爱的目光、浓烈的关怀、深深的牵挂。</p><p class="ql-block"> 直到离乡回头间,映入眼帘的满头白发和累弯的腰,才惊觉时光无情,我已挥霍尽了母亲最美的韶华。</p><p class="ql-block"> 往事依稀,流年逝水。历经岁月沧桑,多年他乡漂泊,才明白:</p><p class="ql-block"> 是时光,苍老了您年轻的容颜;是岁月,掠去了您青春的年华;是我,在一次次远行,一次次离别中,让您在等待与操劳中渐渐变老了。</p> <p class="ql-block">妈妈(左1)与同学在乐亭国高校园1936</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2年我在北京打工期间,出差呼和浩特,到大姐家看望大姐大姐夫一家人的照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片中右1为大姐,右3大姐夫,是六十年代初期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外科大夫,科左中旗医院院长。</span> </p><p class="ql-block"> 我曾去过呼市两次,有一次在大姐家住了三天,就像回家一样,非常开心,走的时候都不愿意走。当时大姐已经年过七旬,还是以前的样子,热情又开朗,一点也没有变,与大姐在一起,好像回到了从前。</p><p class="ql-block"> 1954年大姐在读初中时,由于保康没有中学,来到长岭上学(当时保康归属吉林省,为长岭县七区),在长岭一中54—1班学习(大哥在55—4班,我在56—1班),住在我家三年,由妈妈照顾大姐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大姐就是我们一家人,而且是我们家里的活跃人物,她放学回来,经常领几个同学回来(其中一个女同学叫孙淑静),一群女孩一进院就嘻嘻哈哈笑个不停,一进家门就跳,就唱,唱评剧扮“老生”,一声“恩—呔—”,逗的姥姥和妈妈哈哈大笑,开心极了!此情此景,犹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大姨一家人经常来长岭,看望姥姥和三姨(我妈妈)。1962年我开始上大学,保康大姨家成了我的中转站,直到现在,彩云妹妹的保康之家,又继续为我们回老家承担中转。</p><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上大学是我一生的梦想,我没有实现!但我的三个女儿都读了大学,而且还读了研究生!</p><p class="ql-block"> <b>大姐的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b></p> <p class="ql-block">   <b>彩云和大姐</b></p><p class="ql-block"> 在八十八居住期间,彩云的出路问题是爸妈最沉重的心头大事,怎么能离开八十八,毫无办法。</p><p class="ql-block"> 保康大姐在爸妈最困难的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充分利用她广泛的社会关系,费尽周折,先把彩云调到内蒙宝龙山糖厂(1975年夏天),后来调到保康二商店(1980年五一节),终于离开了八十八农村,落户保康(最后在科左中旗计划生育局退休)。</p><p class="ql-block"> 之后,经大姐二妹玉华介绍,1980年12月8日,与贺启组成了美满幸福之家。</p><p class="ql-block"> 彩云的人生之路,开辟了光明幸福的新篇章。爸妈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记得彩云结婚时,我还从齐齐哈尔买了两个沙发,通过齐齐哈尔——沈阳的184次列车,由认识的列车员帮助放在车厢门口,送到保康,彩云贺启接站,那是第一次见到贺启,好高兴啊!😊😄</span></p> <p class="ql-block">  长岭县八十八中学高中毕业合影</p><p class="ql-block"> 前2排右1 王彩云 1972.10.7</p> <p class="ql-block">  离开八十八,我们开车去长岭县,去看望我的大哥四哥。这条路,我们已经不知走过多少次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的故乡,长岭县长岭镇,我们六兄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成人。如今我离开这里已经六十年了。</p><p class="ql-block"> 我1943年出生在长岭镇姥爷新盖的三间土房,我与咱家三间老房同龄,从小就在姥爷姥姥身边长大。</p><p class="ql-block"> 姥爷盖的三间土房、小院,坐落在长岭镇东北片东门里路北,小院不大,也就几十平方,小角门还有个门斗。</p><p class="ql-block"> 我的幼年童年,就是在这个小院里长大的。遗憾的是,现在这个小院和房子,找不到一张照片,也不记得是哪年拆掉的,亲如一家的老邻居,也找不到了,听说七十年代就已搬到松原。</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一切一切,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 有时回长岭,想看看我们出生的老宅那处土地,也找不到了。现在,只能在梦中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小院,回到姥姥姥爷和爸妈身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照片中的这条街,是我们的老家旧居后园子土墙后面的土道,如今已经今非昔比了。</span></p><p class="ql-block"> 故乡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又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想家,想爸妈。</p><p class="ql-block"> 家家有亲情,人人都有家。</p><p class="ql-block"> 永远的家里,</p><p class="ql-block"> 永远的爸和妈,</p><p class="ql-block"> 天天等我们回家!</p> <p class="ql-block">  故乡之情,总是给人温暖,令人思念,那是岁月留下的一瓣心香,在记忆里永恒,在时光里安详。</p><p class="ql-block">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来故乡一趟吧!走一走,看一看,听几声鸟鸣,闻几声犬吠,与花草树木说话,和白云蓝天对望。故乡,总能安抚一颗疲惫的心。</p><p class="ql-block"> 故乡就像母亲一样,是那么亲切!那么动人!我美好的童年时光,都已经留在故乡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来到长岭大哥家,看到了我的大哥四哥,就像回到了从前的家。爸妈在世时,爸妈的家就是我的家,爸妈走了,大哥家就是我的家。两年没来了,今天感觉两个哥哥好像突然苍老了许多,高兴又心酸。 2011.10.5</p> <p class="ql-block">  彩云和四哥,都经历了八十八的磨难,爸妈费尽周折,才使得他俩脱离苦海,离开八十八。</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幸福,完全是父母给的。父母恩情,无法报答。子欲报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我们其他哥几个,何尝不是如此哪?</p> <p class="ql-block">  长兄如父,彩云常来常往大哥家</p> <p class="ql-block">  大哥已经年过七旬,头发白了,但是身体状况还挺好,看来大哥一定会健康长寿,那可是孩子们和弟弟妹妹的福啊!</p> <p class="ql-block">  爸爸由于历史问题历经坎坷,主要是解放长春时,爸爸参加起义问题。文革时期,沈阳军区查清了历史,给爸爸颁发了正式的起义人员通知书,工作问题随之得到正式安排。</p><p class="ql-block"> 但是,子女接班等问题(四弟随父母下乡后返城、接班、搬家)却迟迟未能解决。 </p><p class="ql-block"> 由于妈妈坚持不懈地奔波努力,据理力争,感动了县畜牧局领导和干部群众,最后都得到了圆满解决。</p><p class="ql-block"> 接班后德增<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作安排在广太乡兽医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德增1971年12月在八十八乡结婚,爸妈给买的三间土房,住了14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82年接班后,一家五口举家</span>搬迁到长岭城郊新店村,是爸妈认识的新店老生产队队长、马林等老朋友的帮助,才得以解决落户问题的。</p> <p class="ql-block">  彩云妹妹有幸遇到贺启,组建了美满幸福家庭,开心快乐一辈子,最高兴的是爸妈。</p> <p class="ql-block"> 丁丁也常来大舅家</p> <p class="ql-block">  丁丁和爸爸在大舅家的园子里</p> <p class="ql-block"> 丁丁在大舅家的园子里</p> <p class="ql-block">  三代人的亲情 彩云 小春婷和丁丁</p> <p class="ql-block"> 又来到了大嫂身边</p> <p class="ql-block"> 贺启与王凯</p> <p class="ql-block">  2012年4月27日,保康婚礼(贺立群结婚)结束后,一行人乘汽车自保康去长岭,专程赴八十八乡探寻旧居老房,寻找过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是彩云妹妹近年来<b>第二次探访八十八乡</b>旧居老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八十八乡老房旧址,小土房已经不见踪影,路边的一排杨树和路西邻居家的房子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在那伤心的年代,我们亲爱的爸妈和彩云妹妹在这里居住了十多年。</p> <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爸妈和彩云居住的八十八小土房,记载着两代人的心酸和泪水,如今土房旧址已夷为平地,历史的一页翻过去了。 2012.4.27</p> <p class="ql-block">  三三两两几处房,回家不见爹和娘, 少年童颜离家去,满头白丝难归乡。 从前慢,现在忙,何时归期何时惘? </p><p class="ql-block"> <b>温济球(大学同学):</b></p><p class="ql-block"> 看了你彩云妺妹回乡的开头照片《残垣断壁》,心情很缴动,热泪盈眶,凝视了许久,感触太深了。于是我随手写下了下靣的几句:</p><p class="ql-block"> 残垣破壁几凄凉,回首当年泪断肠。 前面风霜都受过,后人必定享安康。 画面照得很好,应作永恒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此生难忘!蹉跎的青春岁月,两代人不堪回首的过往,无奈的人生历程,苦难的时代记忆啊!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 💔 💔😷 😷 ❤ ❤🙏 🙏</p> <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b> 一、文革时期全家苦难历程的开始</b></p><p class="ql-block"><b> ——第一次去八十八的时间和住址</b></p><p class="ql-block"> 1966年9月1日左右吧,那是爸妈和我、四哥第一次去八十八乡(当时的公社)!</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家文革时期,苦难历程的开始!从此,爸妈和四弟、彩云妹妹走出了我们出生、成长的长岭县的三间老房,告别了老宅、乡亲、学校老师和同学,开始了颠簸流离的苦难历程,一走就是十二年!</p><p class="ql-block"><b> 彩云</b>:我记得到八十八兽医站的时候,他们的房后的芦苇的花已经开了!我那是第一次做大卡车,是大解放车,下车我记得妈妈买了一包大饼干,那也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吃的大饼干!</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八十八乡,在那里过了一个冬天。</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二哥1966年11月从学校回来,回家先到保康,听大姨说,爸爸妈妈已经从长岭搬家到八十八乡,你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吃惊不小,急得你当天就徒步走着过去,直奔八十八乡,大雪中步行几十里,直奔爸爸妈妈!</p><p class="ql-block"> 1966年9月1日刚去的时候,先住几天公社的家属房,后来又住的是和王海家住对面屋,也是土房,二哥第一次回去的时候,就是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这一间半房好像我们买了,后来回长岭(67年3~4月)的时候又卖了,卖给对面屋的王海家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八十八没住多长时间,好像就住一冬天,1967年3月~4月间(大约)爸妈和德增彩云就回长岭了。</p> <p class="ql-block">  在文革开始时,爸爸就被造反派驱逐,虽然离开了老家,来到了八十八兽医站,但是爸爸避开了文革初期造反派最疯狂的时期,避免了被造反派批斗、毒打。</p><p class="ql-block"> 由于爸爸兽医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知名度很高,受到了兽医站和当地农民的欢迎,加上兽医站站长的高度重视,很快就承担起兽医站主治医师的责任。爸爸来到这里的兽医站,实际上是进入了文革动乱中的“安全岛”。</p><p class="ql-block"> 其实,此行对咱家最大的影响,是四弟和彩云妹妹。失学,下乡,返城,接班,一系列人生难题,摆在德增、彩云和妈妈面前。当时的思想压力有多大,过日子有多难,简直无法想象。</p> <p class="ql-block">  <b>德生:我第一次来到八十八</b></p><p class="ql-block"> 1966年下半年,正是文革时期红卫兵大串联阶段,我就读的唐山铁道学院,迁校四川峨眉,文革在建设中的峨眉校区进行。我与同学走遍了大西南,准备回家一次,加足粮草,从东北大连乘船去上海,再赴江南水乡。</p><p class="ql-block"> 1966年11月25日晚,我到了我回家的中转站保康站(平齐铁路)大姨家。大姨告诉我,爸妈已经被造反派撵到八十八乡。</p><p class="ql-block"> 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消息,让我大吃一惊!我还是个红卫兵,在外头闹革命,大串联呢,家里爸爸妈妈,却被造反派驱逐下乡了!心里有万千不解,最急的是必须马上见到我的爸爸妈妈!</p><p class="ql-block"> 我以最快的速度,第二天一早,即乘汽车到大兴乡下车,漫天白雪中,一路小跑,直奔八十八乡,直奔我的爸妈!</p><p class="ql-block"> 二三十里的路吧,我身穿黄棉袄(军装),袖子上套着“红卫兵”红袖标,背着书包,手提一把小号(盒装),以最快的速度,踏进了八十八公社兽医站的门,一眼看到,我的爸爸坐在办公桌旁,原本胖胖的爸爸,背影已经明显瘦弱,我大声喊:爸——!</p><p class="ql-block"> 爸爸转过身来,看到了我:</p><p class="ql-block"> “德生啊,回来了!走,快回家看你妈!”</p> <p class="ql-block">  来到八十八乡东山的一间半土房,见到了一年多没见的妈妈,儿子的一声“妈——”让妈妈喜出望外,还有姥姥和弟弟妹妹,可高兴了!简短的说了一下情况和经过,我的心逐渐的平静下来。</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高兴气氛,一直延续了好几天,我当然要在家里多住些日子。我还拿出我的高档进口小号,吹了一阵,吹了很多歌曲,清脆嘹亮的小号声,响彻小村庄的天空,吸引邻家小孩子都来围观。</p><p class="ql-block"> 在这长岭县的乡村土屋,我与爸爸妈妈度过了半个多月,了解了我家在文革初期,遭遇劫难的详情。</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后,我去长岭一次,老家老宅只有大哥大嫂和德武,后来妈妈也来了。住了七八天,十来天吧,到乡亲邻居家、同学家串门,唠嗑,又了解了一些长岭县在文革之初,造反闹剧的混乱场面,以及我家被造反派驱逐下乡的悲惨一幕,我的心情越发沉重……</p><p class="ql-block"> 我不能执行原来与同学商定的串联计划了,不去大连,与妈妈一起由长岭再赴八十八,在东山的土房住了两天,妈妈给我拿足了两个月的生活费,经太平川返回唐山铁道学院。</p><p class="ql-block"> 我在唐山上学期间,妈妈按月给我寄生活费。文革开始了,全家被造反派驱逐到八十八农村的困境中,妈妈仍然按月寄出,从未中断。</p><p class="ql-block"> 父母对儿女的真情付出和无私奉献,真是千难万险挡不住!如此恩情,当如何报答?每每想到此事,我都会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  <b>前排</b>左起:大嫂(怀抱王军)妈妈 爸爸(王凯) 彩云<b> 二排</b>:大哥 德生 德本 <b>三排:</b>德增 德武</p><p class="ql-block"> 1967年3月~4月,文革已经进入复课闹革命、抓革命促生产阶段,彩云说:</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那时候又跳忠字舞,家里墙上又贴大葵花,我又复课闹革命,不知道是哪年了”,就是这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形势逐渐稳定,运动初期被驱逐的所谓阶级敌人,都落实政策,回到原籍。爸爸也离开八十八乡回到长岭镇畜牧站上班,当然彩云德增也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大学尚未复课,我和德本也从学校回来了,所以就有了这一张全家合影,1967年5月7日拍于长岭。</p><p class="ql-block">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全家人精神都很好,回到文革前的状态了。</p><p class="ql-block"> <b>1967年我第一次回家</b></p><p class="ql-block"> 1967年1月份春节期间,我们铁路院校按铁道部要求,在武汉市武昌车站维持站车秩序。春节后回到学校,参加学校的文革。</p><p class="ql-block"> 4月中旬~6月初,我从学校回到长岭老家,这时家人已经从八十八回到长岭老宅,5月7日在长岭县照了这张全家合影,5月15日我还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庞德才、赵德修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长岭发小合影 王德生 庞德才 赵德修</p><p class="ql-block">下:老同学宋立勤来到唐山 1967.6.20</p> <p class="ql-block"><b>  1967年我第二次回家 </b>67年8月下旬回家两个月,与爸妈和兄弟姐妹团聚在老房老宅,那可真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一直到10月26日,我与邻家妹妹一起离家,使用我的铁路免票,送妹妹回关里老家——河北省滦南县。</p><p class="ql-block"> 我们26日晚从太平川车站乘坐齐齐哈尔——北京直达列车,一路向南,10月27日经停山海关车站,参观了“天下第一关”。当天下午,我们转车到滦县站下车,妹妹次日(28日)一早转乘汽车到达滦南老家,与姑姑一家人相聚。</p><p class="ql-block"> 11月初,妹妹又从滦南去了唐山,与唐山铸造厂的姑姑相聚。热情的唐山姑姑领着妹妹来到铁道学院,按照信封上的通信地址,找到了我的宿舍(新华15斋1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受到我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当时,妹妹的到来真让我喜出望外,我</span>高兴极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就去了唐山铸造厂职工宿舍,拜访了姑姑一家,又与妹妹一起,游览唐山街景。无忧无虑地畅游,非常开心的畅谈,我只顾眼前风景和身边的妹妹,其他一切全忘掉,好开心哪!</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又去姑姑家多次,每次都要带着妹妹去街里散步,直到她离开唐山返回滦南老家。这一段时间难忘的经历,我永远不会忘记。遗憾的是,美好的快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整个唐山一片瓦砾,当时我就想到,不知姑姑一家可否平安?直到今天,没有办法获取任何信息,我只能在遥远的北国默默祈祷。 </p><p class="ql-block"> <b>1968年春节在长岭 </b></p><p class="ql-block"> 1967年10月27日,我与妹妹在滦县火车站分别后,当天晚上就回到了唐山铁道学院。第二天10月28日,学校就开始复课了。</p><p class="ql-block"> 学校上课一直上到1968年春节前(68年1月30日正月初一),我们和同学们,都在春节前回家过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全家人在长岭老宅,团聚在爸妈身边,度过了幸福美满、开心快乐的1968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  我已经两年没在家过年了,<b>1966年春节</b>在四川眉山(在四川农村搞四清时工作队春节集中整休),<b>1967年春节</b>在武汉市武昌车站,维持铁路站车秩序。我太想念家乡的过年味儿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春节,我在家住了一个多月,从1月20日~2月末。学校复课已经结束了,过年后就是等着毕业分配了,放心地在家里待一个多月,全家人在一起过了一个舒心快乐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从八十八乡回到长岭,全家人团聚在老宅,这段时间比较长,从1967年3~4月份(大约)回来,过了68年、69年两个春节(这两个春节我都回长岭了),直到1969年春节后过了五一节,李显春第二次调转爸爸去八十八兽医站,全家回长岭老宅<b>整整两年</b>。</p> <p class="ql-block"> <b>1969年春节在长岭</b> </p><p class="ql-block"> 我1968年12月大学毕业(67届毕业,因文革推迟一年半),分配到齐齐哈尔铁路局。我12月12日离开唐山,13日到达长岭老家,在家住了12天。</p><p class="ql-block"> 我12月24日到齐齐哈尔报到,分配到富拉尔基工程段,在铁路工地参加劳动锻炼。春节前由三间房工地放假回家,回到长岭,在老宅家中,爸妈身边度过了1969年春节。</p><p class="ql-block"> 时置春节,临行前我在三间房铁路商店给爸爸买了两瓶齐齐哈尔生产的好酒“北大仓”,还买10斤爸爸爱吃的挂面。几十年来,都是妈妈给爸爸擀面条🍜,太累了!从此以后,我就开始了不间断地往家里搬运挂面、白酒、粉条……</p><p class="ql-block"> 记得长岭县当时毛线不好买,回家时,我还托人给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绿色细羊毛大围巾,还买了2斤红色的羊毛线,妈妈非常喜欢。</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儿子第一次拿着工资回家!加上补发了半年的工资,全部交给妈妈!</p><p class="ql-block"> 爸妈从此不用月月给我寄钱了!今后应该由儿子孝敬赡养父母亲了!从现在起,到永远!</p><p class="ql-block"> 三弟德本也回来了,他还没毕业,寒假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德武弟弟在1968年11月下乡到长岭县西北部最偏僻、最荒凉的三十号公社七撮大队插队落户,今年春节是他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也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啊,家里人都全了,这是一个全家团聚的很热闹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经过文革的劫难之后,这样的团聚是很难得的。可是,由于我的婚事压在爸妈心头,致使整个家庭,今年过年的气氛有点压抑。</p><p class="ql-block"> 而且,不管我的婚事最后决策如何,大家都是高兴不起来的。因为,如果按妈妈的意见办,我必须付出感情上的重大牺牲;如果按我的意见办,妈妈历经磨难的心,无法承受;爸爸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来,后果难以预料。</p><p class="ql-block"> 我的婚事涉及两个家庭(我家和邻家),两家人都过不好这个年。</p><p class="ql-block"> 我年前大年二十六(2月12日)回到家,年后正月初三就要回去上班,在家时间很短。真不知道,我走后,两家人这个年,最后都是咋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  长岭县刚刚下完一场大雪,腊月天遍野银装素裹,白雪茫茫,天气很冷,好像人间的情感温度也降到了低谷。</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短短的春节假期,万家灯火欢聚一堂的日子里,重感情、重孝道、感情又很脆弱的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抉择,面临着人世间最凄惨的分手和离别……</p> <p class="ql-block"><b>  二、第二次去八十八的时间和住址</b></p><p class="ql-block"> 1969年5月初,八十八兽医站的李显春,通过长岭县畜牧局,把爸爸正式调回八十八兽医站。</p><p class="ql-block"> 从长岭回八十八,全家人就住在兽医站里屋,就是1969年12月27日,二哥回家结婚的屋子。</p><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在兽医站里屋住了挺长时间,我记着妈妈养的大公鸡,在那屋里头养着,晚上都站在外边那个马庄子上边的梁陀上!大清早上就叫唤!</p><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二哥,我记得深挖洞广积粮那年,你回八十八家了!那时候是在西山的医院的家属房,荊大夫家对面屋住呢,你还记得吗?你呆了不少天,好像还帮着妈妈挖了防空洞!你还记得那是哪年吗?</p><p class="ql-block"><b>德生:</b></p><p class="ql-block"> 深挖洞应该是全国战备紧张时,1969年春节后,第二次去八十八以后。1969年4月下旬到五一节,我在家曾住了十多天。</p> <p class="ql-block"> <b>德生:我的婚事</b></p><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28日,我由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后,在齐齐哈尔铁路局富拉尔基工程段报道上班,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即劳动锻炼,在铁路工地。</p><p class="ql-block"> 开始时,铁路工程段工地一个月集中串休一次(放假),回家方便,回家频繁,后来抽调搞战备测量,搞外调,工作不稳定,但是能经常回家。</p><p class="ql-block"> 1969年12月27日,我就与新媳妇一起,由齐齐哈尔回八十八结婚了😊 </p><p class="ql-block"> 爸妈去公路站点接我俩,汽车一停,妈妈就站在车门口,第一次看到漂亮的新媳妇,乐得合不上嘴!</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说,看到爸妈那么高兴,我能听妈妈的话,不在家乡找对象,虽然感情上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却是值得的,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应该的。因</span>为,妈妈苦难的一生,脆弱的心,已经承受不起任何打击。此时此刻,我必须无条件选择“孝为先”,宁可牺牲一切,包括牺牲生命和爱情。</p><p class="ql-block"> 天上的月下老人,能看到一切人间悲欢,被我的孝心感动,迅速安排了齐齐哈尔市最美最优秀的美女,做我的新娘。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安排我的婚姻,69年8月23日见面,四个月之后,12月27日结婚,非常顺利,地点就在爸妈的住处,八十八公社兽医站的宿舍。</p><p class="ql-block"> 如今五十三年过去,时间证明,月下老人没有欺骗我,我的一生,夫妻恩爱,婚姻幸福,家庭美满。</p> <p class="ql-block">  如今五十三年过去,时间证明,月下老人没有欺骗我,我的一生,夫妻恩爱,婚姻幸福,家庭美满。</p> <p class="ql-block"> 1987年春节爸妈德武一家在我家合影</p><p class="ql-block"> 农历正月初一 1987.1.29</p> <p class="ql-block">  <b>三、东山三间土房</b></p><p class="ql-block"> <b>彩云</b>:1970年10月搬到八十八乡的东山,爸妈买的那三间土房,住了4年!</p><p class="ql-block"> 姥姥在那房子去世的,我在那房子念了高中。</p><p class="ql-block"> 四哥在那房子结婚(1971年12月)的,一直住到1982年8月四哥接班,全家五口搬到长岭镇城郊新店村。</p><p class="ql-block"><b> 四、三间土房住十年</b></p><p class="ql-block"> <b>彩云</b>:1973年10月,我和爸妈从东山搬到兽医站东南侧不远的三间小土房,一直住到1982年8月爸爸退休,搬家回长岭。</p><p class="ql-block"> 这三间房在八十八兽医站东南角方向不远,实际是两间小土房(照片中的土房),土房的东面大山墙外又接了一间小仓库,做厨房!不是三间啊,就两小间,房间很狭小的!</p><p class="ql-block"> 不过相比之下,爸爸妈妈在这里住的10年还是很舒心的!爸爸的工作、德增的家,各方面都稳定下来了,没有让妈妈操心的闹心事。</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和爸妈三口人住,1975年大姐把我调离农村了,就爸妈老两口住了,直到1982年8月爸爸退休,德增接班后,搬回长岭县!</p> <p class="ql-block"><b> 爱党爱国爱工作的爸爸</b></p><p class="ql-block"><b> 与乡邻和睦相处的妈妈</b></p><p class="ql-block"><b>彩云:</b> </p><p class="ql-block"> 关于爸爸第二次从长岭县回八十八兽医站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再做一下补充。</p><p class="ql-block"> 爸爸在八十八公社兽医站一段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兽医站站长李显春,产生了要把爸爸再调回去的想法。当时,八十八公社兽医站的状况越来越不景气,支离破碎,頻临关门边缘。 </p><p class="ql-block"> 虽然爸爸年轻时,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未能得志,养成了爱喝酒的习惯,但是他老人家德才兼备的先天素质,终生不会改变。</p><p class="ql-block"> 爸爸在长春60军曾经担任军医,并未学过兽医医疗技术,但凭着聪明、钻研,很快就在实践中掌握了兽医技术<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十年代初,就</span>在长岭县获得一等一级兽医证书。</p> <p class="ql-block">   <b>关于爸妈户口本 身份证</b></p><p class="ql-block"><b> 德武弟说过,爸妈的户口本身份证,一直是妈妈带在身边,一直到妈妈离世时(在保康彩云家)。家人在彩云妹妹家整理妈妈遗物时,部分老照片、明信片、妈妈遗物(白髪、布鞋、亲笔信信)由二哥收藏起来,一直是二哥随身携带,现在齐齐哈尔铁路南局宅家中。</b></p><p class="ql-block"><b> 证书说明:</b>文革期间,爸爸对证书中的“一等一级”进行了涂改,以示不满。</p><p class="ql-block"> 当年爸爸的职称工资和县长一样!每月82块钱,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高工资,支撑了全家八口人几十年的生活,供六个孩子上学读书,二个儿子考上了大学。</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来到八十八公社以后,由于老人家群众关系好,待人和善,对事业兢兢业业,使得公社兽医站,越来越红火,直到1982年退休,爸爸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一辈子和善待人,爱岗敬业,爱党爱国爱家。他的为人,他优秀的道德品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谦虚热情的服务态度,得到老百姓和单位领导的认可,受到八十八乡农民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爱好、喜欢写书法,老人家心胸宽广,关心国内外大事。单位给他订了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那是他每天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他忠于人民,忠于党,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我记得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那天,马路上的大广播喇叭通知完,老人家回到家里好痛苦啊,嚎啕大哭!那时爸爸和全国人民一样,痛苦万分啊!</p><p class="ql-block"> 八十八公社兽医站李显春站长,始终对爸爸那么尊敬。爸爸每个月的高工资82元,月月按时发放到手。</p><p class="ql-block"> 妈妈她老人家性格和蔼可亲,待人善良热情。与朋友邻里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与房后家住的柴婶,相处地像亲姐妹一样,大事小事,互相帮忙,每天开开心心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还有八十八东山的姜二宝,在林场赶小牛车,和四哥年年帮妈妈准备一年的烧柴。</p><p class="ql-block"> 四嫂和我的小闺蜜杨福香,时常给妈妈送点小菜,还帮妈妈干活,陪妈妈聊天,使我们远离父母的儿女更加放心。</p> <p class="ql-block">  爸妈在八十八乡后十年的生活,由于得到了兽医站领导和当地农民的尊重,工作稳定,工资高 ,经济条件好,身边除了要照顾一下四弟(还有几个招人喜欢的孙女在身边),没有什么操心事和难题,周边环境融洽和谐,日子过得很舒心!很开心!</p><p class="ql-block"> 同时,外地的儿女们、孙子孙女们经常不断地回家,来看望爸妈,不断地给爸妈带来欢乐!带来吃不了用不完的好东西!使得爸妈那些年的生活,天天开心快乐,精神愉悦,身体一直没有什么毛病,十分健康!!</p><p class="ql-block"> <b>令人难忘的岁月,永生难忘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回忆我的爸妈,我的家</b></p><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文化素质都很高,我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五十年代初期,爸妈就给我们订各种报刊杂志,上影画报,长影画报,新体育,中国妇女,音乐生活,儿童时代,少年文艺。</p><p class="ql-block"> 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不仅增长了我们的科学知识,而且拓宽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文化水平和综合实力。我们的家,可以说是一个新时代的文化家庭啊!</p><p class="ql-block"> 爸爸喜欢拉小提琴,手风琴,二胡,弹吉他。在我们家,在那个有小门斗的院子里,经常会传出二胡演奏的“苏武牧羊”,吉他弹拨的“彩云追月”,还有其他广东音乐曲子,都是爸爸最喜欢的……</p><p class="ql-block"><b>德生</b>:</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听的,是爸爸用二胡演奏的广东音乐“月圆曲”,还有“雨打芭蕉”,“渔舟唱晚”,“饿马摇铃”,美极了!总也听不够,我会没完没了地让爸爸“再拉一遍!”</p><p class="ql-block"> 爸爸不厌其烦地教我用二胡演奏这些乐曲,可是我下了好多功夫,就是拉不出爸爸拉二胡的味道。爸爸的艺术天赋,在我家至今无人能及。</p> <p class="ql-block"><b>德生:</b></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爸爸曾经为长岭县文化馆演出的评剧《小二黑结婚》做二胡伴奏,我有幸看了评剧全场演出,爸爸从头到尾为该剧伴奏,乐声旋律优美,节奏清晰,韵味十足。</p><p class="ql-block"> 演出地点就在我家东院(苏家店大车店院内)西侧搭设的舞台,露天演出,观众非常多。我去时已经开演,远远地就听到了悦耳的二胡演奏声,走到近处才发现,那是我的爸爸坐在台上拉二胡!</p><p class="ql-block"> 爸爸神态自若,完全沉醉在音乐旋律之中,就是一个音乐家在表演!当时可把我乐坏了!评剧演完了,回家我就告诉妈妈,妈妈说:我知道。</p><p class="ql-block"> 妈妈当然知道,爸爸天资聪明,多才多艺,是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才子。</p><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1968、1969年,文革期间全家回长岭那两年,我觉得那是我们家最欢乐的时期。二哥,三哥上大学,文化大革命大串联,他们经常回家。</p><p class="ql-block"> 二哥在唐山铁道学院上学,买回那么多的唐山瓷器,唐山的各种小吃,唐山特产“麻糖”。还有那么多陶瓷主席像章,主席瓷像。</p><p class="ql-block"> 三哥在长春吉林农业大学上学,离家很近,经常回家,每次回来都拿回那么多的传单。二哥自己装了一个小收音机,可以随时收听广播。那传单和小收音机是四哥的最爱,他天天看,天天听。哥哥一回来,一家人就会团团围住,热闹欢快的气氛,充满了王家小院。</p><p class="ql-block"> 哥哥们个个多才多艺。二哥喜欢吹小号,是唐山铁道学院管弦乐队队员,有时会把学校乐队的小号拿回家,在院子里吹起来,高昂嘹亮的小号声,惊煞乡邻,响彻长岭镇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三哥喜欢吹笛子,吹箫。四哥五哥喜欢拉手风琴、吹口琴。​爸爸还有一把吉他,每天抱着弹。在我的记忆里,这段时间是爸爸妈妈最高兴、我们的家庭最幸福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哥哥们都考上了大学,我们也都在努力,这是文革之前的事了,文革后就不再有了!突如其来的文革风暴,摧毁了我和四哥、五哥的大学梦。</p><p class="ql-block">​ 长岭县三间老房宅院里,西南角有仓房,那就是二哥三哥当年昼夜奋战,复习功课,迎战高考的地方。文革前我家两个哥哥,从这里走出,进入了大学校门。</p> <p class="ql-block">  小院南侧有一丛丁香树,是爸爸和大哥从后园子小庙旁移过来的,多年来一直是爸爸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每年一到春暖花开的季节,院子里丁香盛开,花香四溢,会让我们心旷神怡,心情更加舒畅开朗!</p> <p class="ql-block">  从前的日子,特别是在长岭老家老宅,在父母身边生活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好像一家人吃饱穿暖,就是幸福,就很知足。从未想过,我们这一代人,这一生会有多难,会经历多少坎坷,磨难。</p><p class="ql-block"> 从前的日子很平凡,路很弯,夜很黑,但总觉得意味深长。从前的日子,人们善良,纯朴,简单,就像碧海蓝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慢慢地……从前的日子,不知何时变成了从前,每当回首时,已泪流满面!</span></p> <p class="ql-block">  血浓于水的亲情, 彼此牵挂,相拥取暖,它把我们的血脉和生命紧紧相连。</p><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爸妈退休后离开八十八乡回到了长岭。</p><p class="ql-block"> 1983年8月全家人三代同堂,齐聚长岭爸妈身边,六兄妹的爱人孩子们都来了(仅我爱人没来),王家人口28人,人丁兴旺,前程似锦!</p> <p class="ql-block"> 彩云、冯霞与第三代合影</p> <p class="ql-block"><b>德生: </b></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学同学看了我做的美篇相册,称赞这是:<b>“又一个人世间”。</b></p><p class="ql-block"> 人世间,人世间,只有经历过文革,经历过这那个年代的人们,才真正知道什么是人世间。</p><p class="ql-block"> 我的相册,真实的再現了文革年代我的家庭的坎坷经历,记录了我的父母和家人,在那个特殊年代所表现出来的刻骨铭心的父母恩情、儿女孝心和兄弟姐妹情,以及他(她)们为了亲情,为了生存而奋斗、拼搏的大无畏精神。</p><p class="ql-block"> 没有那个年代父母和亲人的牺牲与奋斗,就不会有后辈儿孙今天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方得终始,每一个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经历风雨。</p><p class="ql-block"> 趟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苦过,甜过,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才是<b>《人世间》</b>。</p><p class="ql-block"> 人世间最残酷、最悲痛的事,莫过于亲人间的阴阳相隔。</p><p class="ql-block"> 如今,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大哥已经升入天堂。让我们共同<b>祝愿我们的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和大哥,在天堂健康,幸福,天天开心快乐!</b></p> <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二哥,谢谢你!美篇做的太好了!我眼含热泪,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的心太痛了!不堪回首的往事和经历,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每张照片,件件往事,都刻骨铭心。过去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好像又回到了爸爸妈妈身边,好想念我最亲最爱的妈妈爸爸!</p><p class="ql-block"> 谢谢二哥的精心制作,我会永远保留。爸爸妈妈的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p><p class="ql-block"> 祝福哥哥生活幸福,天天开心快乐!您的健康长寿,是妹妹的福气!妹妹想你,我回去一定去看望你! ❤️❤️❤️👍👍👍🌹🌹🌹</p><p class="ql-block"><b>彩云:</b></p><p class="ql-block"> 每每打开一次美篇看到哥哥的作品都是,触目惊心,感慨万千,历历在目! 真是刻骨铭心的回忆泪如泉涌,难以自拔! </p><p class="ql-block"> 对爸爸妈妈的眷恋,对哥哥的尊敬,欣赏,爱戴!难以用言语表达,哥哥才学匪浅,情感深厚!</p><p class="ql-block"> 对妹妹更是宠爱有加! 为有您,我的哥哥,妹妹深感骄傲! 妹妹永远爱您!🌹🌹🌹🌹🌹🌹🌹 2023.8.16</p> <p class="ql-block"><b>温济球</b>(大学同学):</p><p class="ql-block"> 德生,因近来视力较差,看视频很费劲,所以少看了些信息。你发给我的家庭相册,我断续看完。很好,很感人,催人泪下。</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人,就应该像你和家人一样,要尊重和孝敬老人,要尽自己做后代的责任,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身子是那里来的,所以要学会感恩,要知道自己从娘胎里出来,直到长大成人,父母花费了多少心血,所以不要忘本,一定要知恩报恩。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p><p class="ql-block"> 有些人长大以后,不孝敬父母,反而虐待文母,真是猪狗不如。你和你的家人都做得很好,令人敬佩。一个家族,老老少少,和和睦睦,团团园园,互相关爱,日子虽然过得苦了点,但大家以苦为乐,甜甜蜜蜜,这个家庭就是温暖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你们这个家庭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榜样,愿全国全世界每个家庭都有你们这个家庭的情怀,这就太好了。</p><p class="ql-block"> 你父母和外祖父都是能人,而且都是忠厚老实人。你的父亲母亲都是高级的文化人,真是书香门第,解放前就有这样的文采,不简单,真是祖上有德,才育出你父亲这样有才的文人。</p><p class="ql-block"> 你的父亲命运坎坷,人生阅历历经磨难,他的才能没有得到发挥。怨命吧,许多事解析不清就怨运气不好算了。想开点,人生就那么回事。你们的家人都是好人,我喜欢。</p><p class="ql-block"><b>李国玺(大学同学):</b></p><p class="ql-block"> 你的像册有温暖的家的感觉,充满着家人的关爱、亲情,有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难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