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自然村落随记(7)国社村与姜氏祠庙

熊海钧+上海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自唐朝建有老城关圣帝君庙之后,海南澄迈县老城镇至马村沿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形成一条发达的海路交通。经马村港海面,然后沿东水港、内海、澄江,可以直接登陆老城里桥渡口的古码头(里桥也称为广德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早在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被海风刮到海南时,就是此地登岸的;历代朝廷贬官也是从此登临的。唐朝著名宰相李德裕,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抗金英雄李光、李鼎、胡铨等,他们的足迹都曾留在了老城古码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因老码头渡口里桥(原老城糖厂宿舍附近),离当时朝廷的驿站“通潮阁”不远。“通潮阁”是历代官府的古渡驿站和连通大陆的枢纽。“通潮阁”古迹,建于北宋乾德初年。1945年,不幸毁于日军炮战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苏东坡当年贬谪海南,曾途径栖身此驿站,有诗《澄迈驿通潮阁诗二首》为证。然后,转道前往去儋州中和镇(现在的东坡书院所在地),以及三年后北归,苏东坡都曾经过这座广德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据资料推测,当时的桥身可能是一半为拱桥一半为石板桥的混合结构。可惜如今这座老桥已只剩一半,石板结构的一半不知何时被水冲毁,只留下另一半4孔半的拱板。故老城人也称广德桥为“断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此,大陆中原的传统文化、文明习俗,薪火相传,源源输入琼岛,诸如关帝庙、东坡书院、姜氏宗祠及庙堂的影响日益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马村、国社村、东水村、上吉村,以及近海的潭才村一带,逐步由东向西分布建有武圣庙,诸如姜太公庙或关圣帝君庙。</p><p class="ql-block"> 似乎还另一个原因,沿海一带常有海盗船入侵,掠夺村民的财物。如村民不堪其扰的上吉村,为防海盗曾将村庄沿海岸线后移500米,重建新村……这些村庄的信众有祭祀武圣,崇情武圣,祈求得到人神的护卫的习俗。(照片摄影刚峰)</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当然,老城沿海自然村落关帝庙、姜太公祠庙的兴起,无不与老城古码头的繁忙昌盛有关。</p><p class="ql-block"> 自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以来的1400多年间,商船云集,贾商纷至沓来,朝官频频登岸。其中唐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衍,老城古码头更热闹发达了!</p><p class="ql-block"> 澄迈老城不仅留下一代大文豪的足迹,也承载一段曾经辉煌的贸易史。宋代海路畅通,海南对外贸易开始活跃于泉州、潮州,甚至浙江一带。</p><p class="ql-block"> 在老城建立县治有1285年历史,老城衙署历经九个朝代的过程中,澄迈是唯一沿用原地名的县治,这无疑是海南现有18市县中历史最悠久的县治。</p><p class="ql-block"> 足见一斑,无论海南古代经贸史、交通史,还是文化史、族谱史、流放史……澄迈的历史价值不容忽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说起国社村姜氏宗祠、庙堂,姜族后裔村民供奉的是先祖人神——姜太公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姜子牙,商朝末年人,生卒约公元前1156年—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位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历代帝王尊封为“武圣”、“武成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而在民间,传姜太公为神上神。近几年,中国台湾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的姜太公后裔纷纷来临淄寻根祭祖,八月初三是姜太公圣诞,每年皆举办隆重的大型庆典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姜太公后辅佐了西周王。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被尊为师尚父。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姜太公还著有《六韬》《阴符令录》《金匮》等著名兵书,被称为中国兵学之鼻祖。</span>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年前,朋友海南省档案局肖锐为我推荐了一位80岁的“老法师”,原老城中学校长、《老城镇志》编修者姜维民老先生。</p><p class="ql-block"> 姜维民老先生悉心研究海南国社村姜氏故里的发源历史,以及姜氏在海南繁衍发展的文脉传承事实。在始祖之后,历经900多年繁衍迁徙,已在海南这块土地上发展为11个市县21个姜姓聚集的村庄,人口达万人之上。海南姜氏族人祖先立下规矩,每30年修族谱一次。姜老先生接受族人委托主持开展修族谱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为寻根问祖,推动宗亲文化交流和研究,姜老先生于2009年11月21日,参加了由厦门发起召开的世界姜氏宗亲总会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为6年后的世界姜氏宗亲总会的成立迈出了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此后,姜老先生还参加了一系列各地宗亲联谊活动,如泉州、福州、六盘水,还到河南参加姜太公墓拜祖大典,以及编辑出版总会的会刊、网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面,姜老先生给我讲了他的前25世先叔祖姜唐佐——宋朝海南第一举人、御赐进士——与苏东坡一段亦师亦友的文坛佳话。姜老先生房间墙上,挂着东坡勉励唐佐的诗抄:“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p><p class="ql-block"> 此前不久,我刚踏访儋州中和镇的东坡书院,还写了访问记(见2018/2/12日之美篇)。今又见东坡的诗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瞬间有点兴奋,采风中,当时迫不及待地用手机拍摄了一组照片,其中有珍贵的东坡诗抄、姜老夫妇合照、姜公祖宗祠前我与姜老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时空纠缠交叠,</span>仿佛遥远的作古千年的苏东坡景头一下拉近在我的眼目之前。此时不仅是姜维民老先生,还是姜唐佐的后裔25世之侄孙的姜维民,竟在澄迈老城与我握手!我想呼喊:我们握手了!</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文化人之间的情谊、缘分!</p> <p class="ql-block">  澄迈马村古村落国社村,原名是儒姜村。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姜元熹(其曾官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宋镇江太守)</span>由福建古田县钓国村迁入海南,取姜姓独尊儒术,定名姜儒村。</p><p class="ql-block"> 后其胞弟姜元勋、姜元韶也自闽渡琼,卜居老城儒姜村。稍后,姜元韶到琼山候选儒学教谕,移居琼山白沙村。不久生姜唐佐,是为姜氏迁琼二世。族谱载,唐佐少时颖悟超群,嗜学不倦。</p> <p class="ql-block">  1097年,北宋礼部尚书、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来琼,滴居儋州。姜唐佐得知后,于1099年9月到儋州,从学苏东坡前后两年半。1100年3月才回到琼山。苏东坡很欣赏姜唐佐的才华,读到姜唐佐的来信,亦高度赞赏,说连自己的陋屋都因这封信而生光。</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还在姜唐佐的课册上批写:“文气雄伟磊落,倏忽变化”,称赞他文章写的好,日后必有作为。辞别时,苏东坡送给姜唐佐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并赠端砚一方。姜唐佐请苏东坡把诗写完。苏说,现在不写,期待日后你登科成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再为你續成一诗。果然,</span>1101年姜唐佐负笈广州游学,并应乡试中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唐佐不负尊师所望,</span>成为海南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举人。</p> <p class="ql-block">  1103年(崇宁二年),姜被举荐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同年,姜唐佐应召入朝,路经汝阳,去拜访恩师胞弟苏辙时,才得知苏东坡已经去世两年多了。姜唐佐流泪满面,悲痛不已……</p><p class="ql-block"> 此刻,姜唐佐便拿苏东坡写的两句诗予苏辙照面。苏辙称赞姜谈吐举止、著作为人都呈中州人士的气质。苏辙欣然代胞兄苏东坡續诗写完——“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衣锦不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p><p class="ql-block"> 此师生情谊流芳千古。</p><p class="ql-block"> 作为大文豪苏东坡的弟子姜唐佐的故里,至今国社岭上遗存的石碑、石刻和姜氏祠庙及姜族墓群,村里火山石民居亦保持完好。</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据新华社报道: 东坡贬琼三年,劝农助耕,开坛讲学,敷扬文教,开启琼州人文之盛。海南是苏东坡最后的精神家园;东坡文化是海南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历史资源。</p><p class="ql-block"> 在去年东坡诞辰984年纪念活动中,多位苏学研究专家指出,苏东坡贬琼三年对海南影响深远、穿越历史,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实现文化强省进程中,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利用和发挥丰富的东坡文化资源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国社村,肯定是一个风水宝地。姜维民老先生第一次与我见面,就联系朋友用轿车接送我,来看苏东坡的学生海南第一个举人故里——国社村。姜老先生,心里一直期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社村将是光大“海南东坡与唐佐文化遗产”的传承地。</span></p><p class="ql-block"> 国社村姜氏宗祠门联的文字,凸显姜老先生内心坚定的心气——“琼岛呈紫气,沧海何曾断地脉;羊城泼翰墨,白袍端合破天荒”,依然将苏东坡与第一个学生姜唐佐之间的人文遗产,演绎再三而千年不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三年前(2019年腊月,新冠病毒肆虐之初)姜维民老先生就安排我考察国社村的事,竟然没有成文——因采风中,我用手机即兴拍摄的一组照片,竟在手机转换保存过程中不慎遗失!万分遗憾,我陷于无脸面见姜老先生的心理障碍,一直难以自拔。如此无照片可配的美篇,也可算作向姜老先生有个交代了吗?!</p><p class="ql-block"> 我仍内疚惶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