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徒行之走进进耳山,—记昆明滇峰户外进耳山环线穿越之旅

宏俊

<p class="ql-block">进耳山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碧鸡镇车家壁村以西2千米。海拔2301米,山顶植被以生长针叶林为主。因山峰与山峰之间的低凹处,弯曲盘旋,如耳朵之孔道,这些孔道正是进山的道路,故得名“进耳山”</p> <p class="ql-block">前往进耳山的车家壁村口矗立着一块牌坊,牌坊中央门头处用汉语和彝语醒目地标注着“车家壁彝族村”几个大字。</p><p class="ql-block">在《徐霞客游记》中对380年前的车家壁曾有这样一段记载:</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月)二十八日平明,东行一里半,上坡,为安宁东界,由此即为昆明地。……是为碧鸡关……向西北下为赤家鼻,官道之由海堤者从之。余时欲游进耳,遂西北下坡半里,循西山北行。二里,有村在西山之麓,是为赤家鼻。大道由其前北去,乃西折而入村。村倚山而庐。有池潴坡侧,大不逾五尺,村人皆仰汲焉。中复有鱼,有垂钓其上者,亦龙潭之浅者也。</p><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的村庐,村前有通省城大道,村中有浅浅的龙潭,还有人在垂钓。这就是徐霞客笔下的车家壁,一个很有生活气息、很闲适的一个村子【1】 </p> <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15日春节前夕,循着咱们的户外鼻祖徐霞客先生的足迹,我们在领队阿斌的带领下从车家壁村出发,绕过村子顺后山的一条进山小路一路爬升,开启了探寻进耳山神奇之境的徒步之旅。</p> <p class="ql-block">要说到进耳山的美,笔者觉得可以归结为两大特色。其一为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孤峰之巅视野开阔,苍松翠柏,绿树成荫,让人宛若世外仙境一般;其二便是攀登进耳山所必须经历的大波浪型曲折爬升的峰脊陡坡,地势陡峭的坡面之上或落叶层叠,松软舒适,或泥土碎石,一路聚下,驴友过之而尘烟四起。</p> <p class="ql-block">走过几个容易迷失的岔路口,酷爱拍照的大男孩领队阿斌用对讲机把负责驴尾收队的舒展叫了上来,两人做了职责替换,舒展继续带领驴友顺山路向大山纵深挺进,而阿斌则开启了随队拍照加收队的畅快旅程。</p> <p class="ql-block">山中茂密的丛林遮天蔽日,阵阵山风穿林而过给渐渐燥热的驴友们送来阵阵清凉。驴友们逐渐褪去了清晨用于御寒的衣服,轻装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行走不多时,可能由于攀爬速度过快的原因,队伍中跟随妈妈一起来感受户外徒步的一位小女孩身体出现了状况,队伍停下来详细了解了孩子情况,在没有大碍后选择继续前行。过了一个岔口之后尾队迟迟没有跟上前队,经联系后才得知两位领队所选择的路出现差异,阿斌带着后队走了最常规的大路进山路线,而我们前队跟随领队舒展选择的是沿山腰小路的进山路线,经过沟通后阿斌带后队与我们汇合,实现殊途同归共进退,两位领队合而为一带领驴友们继续前行。而我们对这条路线的选择,却在后续的行进过程中给予驴友们送出了三大惊喜!</p> <p class="ql-block">惊喜之一便是高强度爬升。在队伍转入丛林后很快迎来了一段在密林中的约70度左右陡坡海拔提升大约300米的高强度爬升。根据导航定位显示,为了避免绕道及错过最佳爬升位置,领队阿斌选择放弃沿山腰道路继续前行,而改为顺右边的山坡直接爬升上进耳山。驴友们看着眼前趋近于70度左右的陡坡没有一个怨言和畏缩不前,都跟随着领队三三两两地走进丛林攀爬而上。</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山坡对驴友们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大伙或手拄双杖缓慢爬升,或双手双脚手拉树枝<span style="font-size:18px;">艰难爬行。10米…50米…100米…200米…越来越多的驴友挥汗如雨地爬升到了山坡上的一个稍缓一些的平台休息,我们前队的驴友直到看见之前出现状况的小女孩跟随妈妈一起不言放弃坚持爬升,来到了我们的视野才把提着的心放下,我们也由衷地为小女孩的勇敢与坚持点赞!待驴友们都到齐后,我们又继续向着更高的顶峰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穿过杂草丛生的丛林路段,眼前豁然开朗,这就是给驴友们送来了选择行走这条线路的第二份惊喜!一片高耸入云的云南松如华盖一般遮天蔽日,树下一条宽阔的道路间杂着铺满厚厚的松针及落叶,路的一端向着另一个直破蓝天的峰顶延伸而上。一路爬升劳累的驴友们瞬间炸开了锅,欢呼着在这松软舒适,天然织就的迎宾地毯般的坡道上随心所欲地摆出各种姿态拍照<span style="font-size:18px;">嬉戏。</span></p> <p class="ql-block">顺着迎宾大道直上坡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进耳山顶峰。</span>在山顶一片苍松翠柏的围绕下,一块巨大的石碑矗立中央,石碑的两侧分别是一龙一凤的浮雕共同顶礼着一个花色脸谱位居石碑顶端。石碑的中央用篆体书法刻写着一个大字和几行小子,驴友们辨认(字体)之后也不知其所言何意,便也就放弃了深究,索性与碑前置放的那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大肚罗汉一起拍照合影。</p> <p class="ql-block">进耳山顶峰远眺美丽的高原明珠滇池</p> <p class="ql-block">在进耳山顶峰休整拍照之后,驴友们跟随领队阿斌开启了游耍下山模式。一段树林中游走的视频记录,可以看到驴友们行走户外所享有的返璞归真回到童年般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走过山顶松树林的一片缓坡,眼前一个路面落满松针的极为陡峭的山坡出现在驴友眼前,大家相互提醒着走向陡坡两侧长有杂草的地方缓慢下行。</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山坡一波三折地向下延伸到了松林的尽头,没有了边际。连续的陡坡下降让驴友们小腿弹起了三弦,颤抖着,相互搀扶着一步一步往下挪移,有一位女驴友看着坡度太陡,索性脱下背包放在坡上让其自由滚落下去,自己则直接坐在地上手脚并用着一点一点往下滑,到了坡脚接过驴友们递过来的已经灰头土脸的背包,她开心的笑了。</p> <p class="ql-block">热心的群管理荃懿在陡坡上做短暂休息间露出了甜美的微笑,驴友阳光看到后迅速站住脚举起手机为她留下了最美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跟随爸爸来徒步旅行的女孩面对陡坡多了几分惊恐,但在爸爸的安慰和搀扶引导下,小女孩逐渐找到要领,下起坡来脸上也有了笑容</p> <p class="ql-block">陡坡中央长在一起的两棵松树成了驴友们在下坡途中短暂歇息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下到坡脚,紧接着第二个稍缓的爬升又要开始,驴友们坐在山坡落满散发着淡淡松叶清香的草地上稍作休整中,在一位驴友的带领下一起唱起了《我的祖国》,也许是被这祖国的大好河山所感怀,驴友们富有激情的嘹亮<span style="font-size:18px;">歌声</span>回荡在群山之间。</p>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息后,新的爬升继续开始,驴友们继续跟随领队在曲折跌宕的山坡上下爬升,在途中,我们遇到了一队从常规路线向上爬升驴友,交谈中得知他们已经连续爬升了一段山路,而我们身后的这段波浪形上升的陡坡对他们来说又会是多大的挑战。不知不觉中我油然而生了一种庆幸,庆幸我们选择的这条反向线路为驴友们减少了多大的爬升强度,而给予了驴友们更多轻松的欢乐时光,这便是我们选择这条线路的第三个意外惊喜。</p> <p class="ql-block">女儿在与爸爸的交谈中投去了倾佩的眼光</p> <p class="ql-block">经过连续大幅度爬升下降之后,我们走出松林,视野一片开阔,应领队阿斌的提议,我们以进耳山为背景,留下了此行的第二张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我们此行的夫妻搭档心安和她的老公朱哥</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左右,我们下到了一个小型水库,平静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青松翠绿,水边一位渔者垂钓其中,好一个悠然自得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道路一侧,严寒中吐露着芬芳的红梅傲然绽放,向路过身边的驴友们送上了赞许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在驴友手中捧着的一个松球上,一只如枯草一般长相的昆虫乖乖地站立着,时不时扭动一下它那充满好奇的小脑袋看着身边的我们。物以生存为生优胜略汰,我不禁又一次被大自然的造物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冬去春来,金黄色的圣诞树花儿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得娇艳,给即将到来的2022新春佳节增添了富贵的春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备注:</p><p class="ql-block">【1】《徐霞客游记》内容记载摘自2019年吴叔滇游记</p><p class="ql-block">感谢同行驴友为完善本篇所提供的图片和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