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水…歙县

音乐虫子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过街楼、古戏楼等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百余间,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p> <p class="ql-block">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这里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 新安 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处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雄村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中了举人54人,进士34人,官至军机大臣,“父子尚书”的曹文植、曹振镛,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 中国 人王茂荫, 中国 对外海上贸易第一人王直等,都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p><p class="ql-block">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p><p class="ql-block">呈坎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p><p class="ql-block">在呈坎有着千百年来传承不变的“游呈坎一生无坎”的传奇过坎文化,这里仿佛圣地麦加,在诸多人的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洁之地。</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坝始建于唐代,距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隋唐时期,徽州人祖先、越国公汪华徙新安郡治于歙县,并筑坝截流,为水上军需民用。渔梁坝岸边的唐宋古街犹如鱼形,“鱼肚”姚家巷海拔121.78米,而“鱼头”原土地庙处、“鱼尾”白云禅院均只有115米左右,落差约7米。“中间高两头低,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卖花渔村是因为村头像鱼嘴、村腰如鱼肚、村脚似鱼尾,从山上往下看村子就是条大鱼,因村形似鱼加上村民基本上都是靠卖花为生而得名。”原来,这么富于诗意的美丽村名就是这样得来的啊!由于村子地理位置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盆景植物的生长及树桩的培育,提供了优越场所,故家家户户都以种花,培制花桩,制作盆景为生。村中形态各异的盆景处处可见,罗汉松、梅花、榆树随地撒绿,就像一个巨大的盆景公园。据考证,这个像花一样美丽的山野小村,种花历史已逾千年。</p> <p class="ql-block">万二村地处歙县昌溪乡西南部半山腰,是远近闻名的石头村,村庄历史悠久,幽深宁静,古朴祥和。许多房屋就建在这些石磅之上,村中随处可见齐整的青石街道,石阶逶迤,巧妙地连通村庄的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歙县武阳蜘蛛肚作为未被开发的原始自然村,静静的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高山又临水,扬手可触云”的蜘蛛肚,是一个姚氏聚族而居的古朴高山土楼村。据传,230年前,深渡姚氏乘船至此,仰望山势如蜘蛛结网形,认定此地是一个“簇簇田塍来拱抱,家开财库人丁旺”的风水宝地。通过再三审视,选定在蜘蛛肚子的位置上筑舍生息,是为蜘蛛肚始祖一世公。蜘蛛肚分上坦、下坦、领上为肚。中号,下舍,阳住产,像蜘蛛的四个脚。村名以地形命名,蜘蛛肚的名称由此得来。蜘蛛肚至今仍保持原生态自然风貌。村里村外,山径曲幽,竹木青翠,沧桑的土楼,质朴的村民,一切都是难得的原味乡土人文的沉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蜈蚣岭地处歙县深山的璜田乡,这里俯瞰山峦起伏,仿佛一只巨大的蜈蚣匍匐于天地间。村子海拔800多米,四周群山环绕,高峰屈曲,常年云蒸雾绕,被誉为“岭上人家”。</p> <p class="ql-block">西溪南的景色特别美,仿佛是一幅古老的水墨画卷似的,这里的建筑物由黑瓦白墙建成,一看就是特色鲜明的徽派建筑,不远处则是绿色养眼的群山,古村周边还有清澈透明的湖水。一景一物令人心动不已,本身有山有水的地点,就被誉为最好的旅行地,来到西溪南的游客,才能贴身感受到,什么叫被美景所包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