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松江城里人民路与中山路交界处不远,有两座古寺。</p><p class="ql-block"> 一座是佛教寺院西林禅寺。一座是伊斯兰教寺院松江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西林禅寺始初建于唐代咸通十三年(872),至今己有1150年的历史。松江清真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即公元1341年至1367年间,至今也已有655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咱就从老四百多岁的西林禅寺说起吧。</p> <p class="ql-block"> 西林寺,位于上海市松江华亭老街(缸甏巷)西端北侧中山中路666号。原名“西林精舍”,初建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僧睿增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迄今已有1150年历史。曾易名云间接待院,又名崇恩寺,元初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未免于难,严重受损几近废墟。</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二年二月,性修大和尚继任住持,竭力规划,再振宗风,不仅重建毗庐殿,新塑毗庐大佛暨二十诸天,又复建造大雄宝殿和东厢房、钟鼓楼等,並成立松江区佛教协会。</p> <p class="ql-block"> 西林禅寺,初建时大雄宝殿后有崇恩宝塔,气势恢宏,元初年毁于兵焚。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重建,改名为西林禅寺,并修建宝塔,俗称西林塔。为了纪念南宋云间接待院创始人高僧圆应禅师,故易称圆应塔。</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二年,西林宝塔经上海文管会拨款主修,现已峻峙云间。次年,发现塔内藏有鎏金佛像、玉雕罗汉像、琥珀、玛瑙等饰物百余件,并供奉圆应禅师舍利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塔共七层,高46.5米,塔势峥嵘荘严,三吴诸塔无出其右者,名播远近。正统年间,明英宗亲赐匾额,敕封“大明西林禅寺”,其时僧众达六百余人,暮鼓晨钟,法音梵呗,盛极一时,延至清代。至今西林塔仍然是上海最高的寺塔。</p> <p class="ql-block"> 千手观音阁就建在大雄宝殿与圆应塔之间。</p> <p class="ql-block">西林禅寺圆应塔之后是毗卢殿,以主供毗卢遮那佛像而命名。因原有殿堂狭小,2013年8月改建后,为“五方五佛殿”。也是西林禅寺中轴线上最后一个建筑。迎面抬头“毘卢殿”大匾,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朴初居士亲笔所题。 “五方如来”匾由松江本土著名书法家刘兆麟题。殿内外有众多名家所书匾额和楹联。如:“众难解脱”(悟端书)、“普度众生”(王延林书)、“华藏玄门”(高式熊书)、“众德悉备”(顾振乐书)、“万德庄严”(杨耀杨书)、“法乳永续”(管继平书)。</p><p class="ql-block">五方五佛殿面宽七间,进深20米,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层高11米。进深20米,殿内顶由五百罗汉的小佛龛及藻井组成拱形顶棚。殿内中间并列供奉代表五方的五尊佛像。这是上海市唯一塑五方佛群像的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佛教的密宗中有五方五佛又称五尊佛、五智佛、五智如来、五禅定佛,代表整个世界。西林禅寺毗卢殿中的五佛自东至西依次是南方佛宝生佛、东方佛阿閦佛、中央佛毗卢遮那佛、西方佛阿弥陀佛和北方佛不空成就佛。五尊佛造型大致相同,同样是螺髻发(除毗卢遮那佛外),跏跌坐在宝座上,区别五个佛像主要从他们的手印、座椅、代表的方位、颜色来区分。</p> <p class="ql-block">崇恩法幢是继承松江唐经幢的底蕴与风格,体现佛教艺术价值之精髓;除了刻制各类佛像浮雕、佛号、经文外,便于上方设鎏金蟠龙悬挂水陆宝幡和七星灯笼与佛教五色教旗和国旗等功能;设计理念新颖典雅,内涵突出。</p> <p class="ql-block"> 出得西林寺一过马路就是缸甏巷,往东走不到百米缸甏巷75号就是松江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这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早的清真寺,至今仍旧保持元、明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古寺的风格。松江清真寺又名松江真教寺,亦称云间白鹤寺(“云间”是松江古称,相传松江是白鹤的家乡,故名)。该寺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一说于元至正年间(134l~1368),由郡守达鲁花赤创建,另一说是1295年西域穆斯林纳速拉丁镇守松江时创建。据记载,明洪武间寺倾,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敕令重建(因此门楣有敕建二字)。永乐五年(1407)和嘉靖十四年(1535)两次重修并扩建。万历十年,(1582)又进行过整饰。清顺治十五年(1658)、康熙十六年(1677)、嘉庆十七年(1812)、道光二年(1821)和1985年几经重修和整饰。该寺布局保持了元、明时期伊斯兰教寺、墓合一的传统风格。寺大门北向,前列照壁嵌有“清妙元真”4个砖篆大字。寺门额上有“敕建”2字,有内照壁,上书“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该寺座南朝北,门内有中国传统建筑照壁,上面写着“清真寺”三个字。其建筑风格既保持阿拉伯圆柱拱顶形状,又有中国明清建筑风貌,过照壁见甬道二门,龙墙蜿蜒,西侧墙下有元郡守纳速拉丁葬于寺内(坟墓现已修复)。龙墙内为完整的清真寺建筑,其风格保持了阿拉伯圆柱拱顶式同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相结合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清真寺南门现已改为寺院出囗。入口开于寺院东大门。上周一去不开门,无果返回了。这次去刚好保安出来收快递,我请求他让我进去参观一下,他说:你是回民刷身份证我让你进,我说不是回民,但我生在缸甏巷64号,4岁离开松江,70多年以后我想看看老家的模样,他爽快的答应让我进去了,我实现了我的愿望。寺院里静极了,若大的院里只有我一个人,静静地走着看着拍着想着,好静好爽好心情!!!!!主体建筑有大殿、窑殿、穿廊,另外有一南、北讲堂、邦克门以及水房等,其中窑殿和邦克门两处最具该寺建筑特色。寺内还保存着历代碑刻四块。</p> <p class="ql-block"> 经过龙墙院门正对着的是砖砌斗拱结构的邦克门楼,楼壁内为阿拉伯式砖拱球顶,高约4米,墙壁有精致的砖雕,拱形门洞为出入道,楼旁列二便门。</p><p class="ql-block"> 邦克门楼--始建于元代,重建与明代嘉靖十四年(1559年),后又历经修缮。邦克楼本是清真寺召唤穆斯林来礼拜而建的塔楼,而本建筑却是一座融阿拉伯与中国风格为一体的门楼,在全国清真寺建筑中殊为罕见。门楼上有精细的砖雕和古老经文,西面门额上的经文是:“安拉授意世间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是麦加的克白尔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过邦克门楼就是大殿。礼拜殿门面东,为明代江南木构厅堂式建筑,古色古香,与玲珑挺秀的邦克楼相对称。大殿以川廊与尽头凹殿相接,凹殿约8米高,南北东三出辟门,球形拱顶,重檐十字脊,翼角起翘,古朴雄健,与邦克楼遥相成辉。</p><p class="ql-block"> 礼拜大殿分前、后两殿。前殿为明代建筑,坐西朝东,穆斯林沐浴脱鞋后进入此殿聚礼朝拜真主,是伊斯兰教圣洁之地。冬铺地毯,夏铺凉席,整个建筑庄严肃穆。后殿为元代建筑,砖拱球顶,三面有门,殿内有礼拜超向之凹壁,屋顶施重檐十字,俗称窑殿、无梁殿,体现了元代中国与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巧妙结合。</p> <p class="ql-block">礼拜大殿南侧有沐浴室,院南北设有厢房,为讲经堂和伊玛目诵经、会客处。寺内现存伊斯兰教碑刻4方,记载了清真寺的历史沿革和明、清修缮经过。有古柏园,回回坟地等。该寺是阿拉伯与我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遗迹,也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标志之一。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松江清真寺庭院幽深,中式风格明显,建筑风格迥异独特,我觉得这个是我见到的除了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外最不像清真寺的伊斯兰教寺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