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村使我想起插队生活

三羊

<p class="ql-block">爨底下村,又名川底下村,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距京城90公里,该村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的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整个村庄呈扇面形展于两侧。现存有清代古民居74套、689间。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贯穿上下,还有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的建筑格局,这些古民居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物,对研究中国的民居建筑史具有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爨(这个字太难写,后面全用川字替换)底下村使我想起一句中国名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看川底下村的发展历史就感觉太有哲理了。川底下村在京西古道要害之处成为重要驿站,村民在这兔子不拉屎的荒山沟里,因商致富盖起了砖瓦房。又因古道丧失商贸作用,古村开始衰败,人穷的吃饱肚子都成问题,哪有闲钱重新翻盖旧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逐渐富裕起来,旅游越来越热,这些年又兴起古镇古村游,古民居建筑又成了宝贝圪塔。现在川底下村由穷变富,完好的古建筑群成为北京人最衷爱的网红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去过北方地区许多古村落,比川底下村好的多了去了。就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北京郊区插队的村庄,我们村是全公社最穷的村庄之一,肯定比当时的川底下村要好的多,有点钱的就开始拆旧盖新房了,但老的地主家的砖瓦房肯定舍不得拆。我们村是大村,老旧院落还是比比皆是,比现在川底下村的老房子要好要大还多。什么叫蝎子巴巴独一份,现在北京地区那个村还有这么多古民居建筑,就我川底下村保持最好。看看这两块金色招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文物保护,谁嫉妒都没卵用。再说川底下村还有地理优势,北京城里人一天就能打个来回,并不受疫情影响。</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清邮筒新做的,搁在这里太突兀不协调。插队时,我们村有3000多人,每天邮递员骑车把报纸和信件送到大队部,由各小队再取回,个人发信比较急的,就多跑些路直接送到邮局,不急的书信送到大队部就可以了。清朝在这么小的村就设立邮简,交通那么不便谁来取送?我不太相信。</p> <p class="ql-block">磨房修缮很到,碾子和碾台面应该是老物件,碾台和地面应该是后砌的,因为用了大量的水泥。这个碾子应该能用,我观察地面应该是样子货,许久没有使用了。</p> <p class="ql-block">我插队时,我们小队就是机器磨面,看磨房的人没有工分,磨剩下的麸子就是看机器人的报酬,当时在农村这是好活,一般都是跟队干部关系不错的妇女才能干。当时我们城里人吃的战备粮,面是多年陈粮很难吃,我母亲经常拿些粮票,让我换新粮,那时农民没有粮票,可出门在外又少不了,在农村可是抢手货,什么农产品都能换。我去磨面最受欢迎,基本都要五五粉,一半白面一半麸子,磨十斤麦子,就给人家留五斤麸子,白面那个白相当筋斗,好吃极了,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太奢侈了。</p> <p class="ql-block">这种商店在商业化很严重的古镇古村十分常见,看起来商品很多非常亮眼,但没有几件有地方特色,看了一家,其它的店就不用看了,好在这个村只有这一家。</p> <p class="ql-block">川底下村最好的比较有品味的老院子,基本都在村的主道两边。岁数大的脚腿不便的人,不必爬到坡上看老房子,太费膝盖了。</p> <p class="ql-block">主街上这家地主院子,一门两进的院落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看他家的方型门墩,如果是老的真的,祖上一定有人做过朝庭文官。</p> <p class="ql-block">后院北屋正房,现在改成了餐厅。东西厢房改成了游客客房,房间不太大,一个大炕能睡四五个人,相当暖和,现在收费是300元/天。</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老物件不多了,这玩意儿肯定是老的,忘了请教叫啥名称。</p> <p class="ql-block">乘老板娘给我们做饭的当口,与老板聊会天。他家祖上就是靠京西古道经商发的家,盖起这个两进院。解放后,定为地主成份院子没收了。后落实政策,后院还给他家,他办起了农家乐,前院还在队里手里,一直空置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老板娘非常很能干,十几分钟我们的饭菜就做好了。一盆沙锅豆腐,一盘韮菜炒河虾,一张葱花饼,一瓶啤酒,一共93元,不算便宜,但还能接受。数九寒冬,热气腾腾的豆腐很暖人心,葱花饼地道的京味,很久没有品尝了。</p> <p class="ql-block">老槐树是北方山村标配,前几十年,树下就是村民休息和打混骂俏的场所,东家长西家短许多趣事就从这里传播出去。</p> <p class="ql-block">到古村游玩,有不少外地牌照汽车,川底下村真有那么大的名气?北京有长城,故宫,北海,天坛和颐和园等古迹,不比川底下村好玩?我与车主一交谈,纯粹的老北京,多数人摇不到牌号,只好上外地汽车牌照。</p> <p class="ql-block">这家是有心人,以前农村常见的用具,现在很难见到,再过五百年肯定就成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犁,应该是库存的很新,估计没怎么使用过,看着非常亲切。想当年队里种白薯,用犁打垄埂,我牵牛前面领着,老农扶犁后面跟着,一天下来,他的工分比我高一倍。我相当不服气找队长,他告诉我这好活一般都是妇女干的,咱俩关系不错让你干,别他妈的不知足。再说扶犁打垄是把式活,你根本干不了,不想干滚蛋。</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借两位金童玉女,向关注我的朋友说声:谢谢了!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北京地区农村,老房子有定制,基本上是一样,主要区别在室内布置。室内摆设的老物件,在收藏热期间,一般人经不起金钱诱惑,都卖的差不多了,没什么看头。老房子,城里人不能买,变化不大。现在农村经营农家乐的人,首先下功夫的就是门楼。我一般到古村游玩先看门楼,老的有特色的就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环境更能吸引游客的青睐,古村非常注意环境保护不乱扔垃圾,大街小巷十分干净。</p> <p class="ql-block">这个戏台子一定是新修的。我去过北方许多古村落都有古戏台,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戏台,当时村里请戏班子,就几个人在台上演出,用不了这么大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沿主街向山里走数里,就可以到川底下村著名景点“一线天”,值得一看。我个人还是认为叫葫芦峡更贴切,到那你一看就明白为什么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古井彻底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为了人身安全,古井全部封闭。</p> <p class="ql-block">这棵香椿树,没百年也有几十年。开春,头茬香椿芽味足,一定好吃。</p> <p class="ql-block">“五道庙”顾名思义是供奉“五道将军”的庙宇。道教认为五道将军是东岳大帝的助手和属神。五道将军掌管人的生死与富贵,是冥界的神。民间传说中五道将军可以决定世人的寿命时限,而且有同情心,会帮助和成全弱者实现理想,颇有正义感。其地位和权力堪比阎罗王。</p> <p class="ql-block">乡情村史陈列室,两门一进院,门楼里有几幅老画可以看看。</p> <p class="ql-block">陈列室布置简单点,实物太少。</p> <p class="ql-block">我的养身之道是动如兔,静像龟。每年外出几个月游玩,平均每天一万步左右,在家休息几个月,每天平均不到五百步。疫情期间在家很少外出,除了去附近餐馆吃饭,很少锻炼。今天爬上爬下玩了两个山村,差点把屎都累出来,回家后腰酸腿疼。要是能放小飞机,也就没那么累了,拍出的片子会更好些,可惜冬奥会期间,北京地区一律禁止放飞行器。</p> <p class="ql-block">我插队农村整整四年半,深深地影响我一生。我到退休前,知青,工人,上学,改行当编辑,换了许多工作。我大半辈子最幸福的一段生活就是知青生活,因为我是知青中最幸运的人,我家在北京郊区,我插队的农村通公交车,可以用月票只需二十来分钟就到,村里有什么新鲜瓜果蔬菜,我家都有,那年代这些东西在城里都是稀缺的。在北京地区插队时间比较短,一般一两年就会解决工作。我是74届高中毕业,当时学校急缺年轻教师,我不愿意当老师,怕以后娶不上老婆,那时老师地位太低了,主要因这个原因一下耽搁了四年半。现在教师这职业成了香馞馞,每年有寒暑假享受公务员待遇,他们退休金普遍比我高20~30%,唉…又印证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真不该跟命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