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及第十个“世界听力日”。今年的主题是“谨慎用耳,耳聪一生!”。</p> <p class="ql-block">耳朵是五官其中一个重要器官,它除了掌管听觉外,也兼具保持身体平衡的机能。耳可分为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内耳几部分。若是耳的任何一部份受损,结果可能严重,甚至会造成失聪,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耳朵。</p> 教育应由儿童开始 <p class="ql-block">很多小孩子经常都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已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带同小孩去看医生。</p><p class="ql-block">父母应教导儿童不要乱塞东西入耳,亦不可试图自行替小孩挖出异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p> 避免耳朵进水 <p class="ql-block">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要注意不要让耳朵进水,进水后容易引起耳朵发炎。如果不慎进水,把进水的那只耳朵朝下,然后对耳朵用手轻轻拍几下,可以缓解进水带来的不适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棉签伸进进水的耳朵,利用棉签把耳朵的水吸干。但在使用棉签的时候要注意棉签不要进入耳朵过大,以免伤害到耳蜗,对听力造成伤害。</p><p class="ql-block">家长给孩子洗头要特别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进水。</p> 有噪音时要捂住耳朵 <p class="ql-block">当人在每周超过四十小时及处於八十五至九十分贝的环境下而又没有作保护措施;或暴露於突然爆发极大的响声,都会毁坏耳蜗的精密细胞,造成声震损伤。所以,当周围出现很大的噪音时,例如:飞机起飞、放鞭炮等,要捂住耳朵,以免耳朵耳膜受到影响。工业噪音,尤以在机器车间或铸造厂为甚,巨大的敲钟声、枪炮声和爆炸声,我们都应该戴上特制的耳朵保护器。虽然很多人不以为事,但是时间长了会对耳朵造成一定损伤。</p> 不要经常掏耳朵 <p class="ql-block">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毋须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掏耳朵过频是不好的习惯,如果不小心会伤到耳道甚至耳膜,很多人觉得掏耳朵很舒服,但是要注意频率,而且不能用太尖锐的东西掏耳朵。</p> 不要长时间戴耳机 <p class="ql-block">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走路、上班用耳机听音乐,这样时间长了对耳朵很不好。特别是高音量的音频声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p> 少吃高脂肪食物 <p class="ql-block">经常吃高脂肪食物,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会使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平常应该少吃动物肉类,多吃蔬菜水果。</p> 定期检查耳朵 <p class="ql-block">耳朵如果有不适感,应该定期去请专业医生检查,不能自己盲目的处理。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发生耳蜗功能障碍发生率很高的,应及时治疗,防止循环障碍,延缓听力减退速度。</p> 及早治疗 <p class="ql-block">既然耳朵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在下列情况下,我们应尽早找医生治疗。</p><p class="ql-block">例如:</p><p class="ql-block">l 流脓或出血</p><p class="ql-block">l 因异物入耳而感疼痛</p><p class="ql-block">l 长期耳痛不止</p><p class="ql-block">l 突然丧失听觉</p><p class="ql-block">l 耳鸣及头晕</p> 耳病小知识 <p class="ql-block">怎样断定你的听力是否下降</p><p class="ql-block">1、你能够听到声音,但听不清</p><p class="ql-block">2、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困难</p><p class="ql-block">3、只有应对讲话人时,才能明白清楚</p><p class="ql-block">4、你觉得别人说话似在嘟囔或含混不清</p><p class="ql-block">5、你务必要谢谢人重复一些资料</p><p class="ql-block">6、你需要将电视音量讯到比别人大的位置</p><p class="ql-block">7、你发现自己并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p><p class="ql-block">8、参加会议、去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时觉得有些困难</p><p class="ql-block">9、除非距离很近否则不能听到电话声或门铃声</p><p class="ql-block">10、你感到头颅里有声音,如嗡嗡声或铃声(耳鸣)</p><p class="ql-block">您如果有以上状况,很有可能是听力有所下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