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人世间,拥抱真善美——《人世间》追剧有感

夹竹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引发了观众热评和情感共鸣。《人世间》是根据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开篇,以带史诗感的俯瞰镜头切入1969年东北:吉春市光字片周家,一家五口人在拍完全家福后就要天各一方了。父亲去重庆“大三线”,长子周秉义和女儿周蓉都要“上山下乡”,只留母亲和小儿子周秉昆守家。故事就随着周秉昆的视角,走进木材厂、酱油厂、出版社、国营饭店……去看眼前人、身边事,不知不觉把我们带入剧中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和命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向真”是人世间的初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把那个物质匮乏年代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感情淋漓展示给观众看,是创作者最初的设想。剧中处处透着平凡、真实的人间烟火味,那就是亲情。周秉昆比起哥哥姐姐憨直了些,但胜在本分孝顺。母亲不识字,他理所当然担下读信、写信的任务;母亲大晚上兴起要给父亲写信,他嚷嚷不情愿但也还是钻出被窝拿起纸笔,顺带还跟母亲撒个娇,求她给自己织个新毛裤;父亲寄来长长家书,整整十来页,周秉昆慢条斯理地读,夹叙夹议的节奏急坏了等下文的母亲。母子温情,亲人牵挂,悉数嵌入了嘻嘻哈哈的读与听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秉义和周蓉是学霸型青年,周秉义去兵团报到前关照弟弟保管好61本书,强调这些书放在工人家庭才安全,周蓉追加叮嘱,“里面还有我三本”:《叶尔绍夫兄弟》、《安娜·卡列尼娜》、《唐诗三百首》……这既道出那个特殊的年代背景,也暗示了一个诗意浪漫、爱情至上女子的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疙瘩”周秉昆,从小就没有哥哥姐姐聪明,是周家最没“出息”的。从事着普通的工作,天天守护母亲,忙里忙外,跑前跑后,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与眼泪。他说“觉得苦吗?自己嚼嚼咽了!”相比较那些当官、成名,却忙得让父母一年到头见不上几面的孩子,周秉昆像极了很多家庭里最没出息却对父母最孝顺的那个孩子,时常和父母较劲和怄气,却藏着亲情之间细水长流的陪伴和至深至爱的感动。周秉昆不是个例,他是芸芸众生中最平凡的缩影,更是我们普通人正在经历的平凡真实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剧中还演绎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真实的众生相,有的心地善良,有的狭隘自私,有的克己奉公,也有的徇私舞弊,他们生活在幸福与快乐、无奈与彷徨之间。这就是真实的人世间!每个人的命运各不相同,但我们最后都归于平凡,成为凡夫俗子。这使我们都将成为彼此人生这条同行路上长长短短的某段陪伴,遵从内心真实的回音,选择所爱,坚持自己,自我抵达平凡却真实的幸福彼岸。</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向善”是人世间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生活的困顿、命运的挫折不是为了增加对生命的轻蔑,而是为了唤起人内心美好的道德追求。剧中最触动人心的就是“向善”,就是对“烟火道义”和“个人热望”的还原。在那个物资匮乏年代,剧中感受不到被击垮的绝望。相反,郑娟手里的糖葫芦、旧门楣上的新春联、母亲给周蓉织了十多年攒成一沓的毛衣,都轻易触发观众的泪腺,这些照亮了小人物对美好日子的热望。善良又诚信的周秉昆在郑娟的人生里登场,给孤儿寡母以生活勇气。一样的阳光洒在郑娟身上,她悉心照料周母的样子,是周秉昆心里、也是观众心里天使的模样。更不消说,“六小君子”一起扛过的肉、守过的年、打过的架,都是天寒地冻时的人心暖意、物资困窘里的淳朴情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物质丰盛了,人心会变吗?剧中周秉义同父亲、岳父的两次交心,艺术化地传达出创作者们想要传达的起于微末、止于真理的追求。周秉昆舍弃“铁饭碗”去了出版社三产,敢闯敢试的意识为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到来作了很好的铺垫; “六小君子” 一年一度初三聚会,如约而至的他活生生的演绎了贫贱不移、富贵不忘的做人底色,这种“向善向上”的追求是人世间的价值底色,也是社会发展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向美”是人世间的希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爱情。爱情自由是周家三兄妹人生价值的重要实现,他们都遵从内心的声音,冲破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的旧传统,追求美好,和自己喜欢的爱人在一起。周蓉是心怀自由浪漫诗意的践行者,周秉昆的选择更是超越了父母的时代认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事业的选择,人生的自我重建上,他们也有丰富的经历。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国企转制、下海创业、出国深造……虽然充满巨大挑战和激流险滩,但其中也蕴含着生活的转机、命运的奇迹(比如周母昏迷两年后奇迹恢复)。在诸多磨难与不幸中,似乎又有小幸运小美好相伴随。这也拓展了我们对“幸福”、“美好”的定义,真正的“幸福”、“美好”不在于成败得失,而在于是否“经历”,并且在起落中始终能够“向阳而生”,充满希望!杨绛先生说:“你不一定非得长成玫瑰,你乐意的话,做茉莉,做淡菊,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命对人毕竟只有一次。在它旺盛的时候,尽其所能发光发热才更符合律动的自然规律。设若生命是一朵花,就应自然地开放,散发一缕芬芳于人间;设若生命是一棵草,就应自然地生长,在参天的林中铺出自己的一片天;设若生命不过是一阵风,那也要风过林岗为万木争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世间走一遭,总得留下些什么,比如爱,比如希望,比如真诚和善良,这就是《人世间》留给我们的长长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有热乎乎的日子,在向我们诉说,人世间何其值得! </span></p><p class="ql-block"><br></p>